杜朝灵,杜朝东
(1.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2.遵义医科大学图书馆,贵州 遵义 563000)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源于2014年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活动。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它不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而且还是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关键,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最好载体和抓手。[1-3]为了直观地呈现该专题研究的发展轨迹和热点,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相关知识,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采取精确检索方式,对2017年-2021年3月10日《中国知网》的中文数据库进行篇名检索,同时利用Excel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在此期间,该研究共发表各类文献9115篇,引证文献3651篇,被引频次27257次,关注3460726次。其中学术期刊、会议文献、报纸和学位论文的发文量8918篇(97.84%)、92篇(1.01%)、66篇(0.72%)和 39篇(0.43%);引证文献分别是 3598篇(98.55%)、12篇(0.33%)、25篇(0.68%)和16篇(0.44%);引用频次分别是26963次(98.92%)、27(次0.10%)、116次(0.43%)和151次(0.55%);关注程度分别为 332804次(96.17%)、12881次(0.37%)、24727次(0.71%)和95069次(2.75%)。平均每篇文献有0.4篇引证文献,被引用2.99次,关注379.63次,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专题研究文献年增长、被引频次及关注程度表
从表1中可知:(1)2020年的文献数量最多,有5837篇(64.04%),其次是2019年和2021年,分别是2196篇(24.09%)和600篇(6.58%);(2)2019年的引证文献最多,有1651篇(45.22%)其次是2020年和2018年,分别为1570篇(43.00%)和382篇(10.46%);(3)2019年的被引频次最多,10277次(37.70%),其次是2018年和2017年,分别为8196次(30.07%)和 5045次(18.51%);(4)2020年是该研究文献关注程度最多的一年,达 1441041次(41.64%),其次是 2019年和 2018年,分别为1191030次(34.42%)和536166次(15.49%)。
通过对文献的回溯,我们发现:华东政法大学曹文泽于2016年12月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的报道,是该研究的早期文献。2017年后开始逐渐增多,文献数量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研究的层次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类研究、自然科学类研究、教育(含高等、中职和基础教育)、大众文化、作品、科普和经济信息等方面。社科类基础研究是该研究文献最多的层次,共有文献 3248篇(35.63%),其次是社科类行业指导、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自然科学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分别载文1230篇(13.49%)、1093篇(11.99%)、954篇(10.47%)、677篇(7.43%)和407篇(4.47%)。
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 6710篇(73.61%)、思想政治教育4337篇(47.58%)、教学方法及改革的探索3186篇(34.95%)、专业课程1285篇(14.10%)、高职院校684篇(7.39%)、英语542篇(5.95%)、立德树人431篇(4.7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引领427篇(4.68%)等方面。
学科主要集中在教育学6675篇(73.23%)、语言学1370篇(15.03%)、基础医学707篇(7.76%)、工商管理263篇(2.89%)、体育217篇(2.38%)、商业经济198篇(2.17%)、数学185篇(2.03%)、生物学和计算机学各123篇(1.35%)等。
一是“课程思政”生成机制、核心内涵和重要意义,如宫维明《“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王学俭等人《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和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等;二是“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如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以及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为视角》等。三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实践,如:李东风等人《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社会学概论>为例》、王子赟等人《基于课程思政的<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严仍荣《新工科背景下“C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武全香等人《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设计——有机化学发展简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朱晓晗《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初探》等等。这一类型研究论文数量最多,内容几乎涵盖了高校(含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四是中小学课程思政论文和成果等数量偏少;五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研究文献鲜有报道。[4]
有1317种刊物为该研究文献的发表提供载体,平均每种载体发表文献6.92篇。其中学术期刊1196种(90.81%),是发表文献最多的载体;其次是会议文献49种(3.72%)、报纸37种(2.81%)和学位论文35种(2.66%)。
学术期刊载文前十位的刊物分别是《教育教学论坛》422篇、《现代职业教育》270篇、《教育现代化》261篇、《校园英语》205篇、《高教学刊》165篇、《科教文汇》158篇、《科教导刊》124篇、《广东化工》和《卫生职业教育》各111篇、《文教资料》和《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各100篇、《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96篇;会议文献载文前五位的分别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13篇、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7篇、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6篇、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和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各5篇;报纸载文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报6篇、广西日报和山西日报各4篇;学位论文载文前三位的分别是河北师范大学3篇、天津体育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各2篇。
第一作者8133人,实际作者人数17457人,团体3人、未标注29人,平均每位第一作者发表文献1.12篇。其中:(1)发表1-7篇文献的第一作者人数分别为7353人(90.06%)、641人(7.85%)、116人(1.42%)、14人(0.17%)、7人(0.09%)、1人(0.01%)和1人(0.01%)。(2)作者凭借自身实力,独自完成的文献有5043篇(55.33%),由2-5人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献分别为1706篇(18.72%)、1031篇(11.31%)、607篇(6.66%)和696篇(7.64%)。(3)绝大部分论文的作者来自我国的高等院校,并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中部地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该研究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达69篇;其次是北京联合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分别发表论文66篇、65篇和54篇。(4)广西河池学院覃春华是发表该研究文献最多的第一作者,有7篇,其次是天津城建大学李文忠6篇,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赵宇、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王海军、北京科技大学孙佳佳、沈阳工业大学孟津竹、上海海洋大学蓝蔚青、北京联合大学韩宪洲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军各5篇。
被引用1-10次的引证文献3182篇(87.15%),被引频次9428次(34.59%);被引用11-19次的引证文献258篇(7.07%),被引频次3624次(13.30%);被引用20-29次的引证文献篇93(2.55%),被引频次2245次(8.24%);被引用30-39次的引证文献36篇(0.99%),被引频次是1235次(4.53%);被引用40-49次的引证文献 21篇(0.58%),被引频次 935次(3.43%);被引用 50次及以上的引证文献 61篇(1.67%),被引频次是9790次(35.92%)。
按照黄金分割原理,通过计算,被引用1-10次的文献是该研究的低频被引文献区域,有引证文献3182篇(87.15%),被引频次9428次(34.59%),关注1520271次(43.93%);被引用11-59次的文献是该研究的中频被引文献区域,有引证文献422篇(11.56%),被引用 8793次(32.26%),关注 725457次(20.96%);被引用60次及以上的文献是该研究的高频被引文献区域,有引证文献47篇(1.29%),被引用9036次(33.15%),关注388220次(11.22%),与“低频被引区引证文献数量多,被引频次低;高频被引区引证文献数量少,被引频次高”的文献利用特征相符合。[5]
目前学术期刊被引用100次及以上的有28篇,其中2018年17篇、2017年9篇和2019年2篇。上海市教委高德毅等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1月)是该研究学术期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达1266次;其次是上海市教委高德毅等人《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的《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7月)、江苏大学陆道坤的《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3月)和浙江工商大学高燕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8月)分别被引用866次、715次、589次和345次。同时这5篇学术期刊文献也是后续研究者关注程度最高的文献。
硕士学位论文被引用9次及以上的有6篇,其中2019年4篇,2018年2篇。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是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达53次,其次是2019年和南京邮电大学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和中北大学王海花《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被引用22次和15次。
报纸被引用5次及以上的有9篇,其中2019年4篇、2020年和2018年各2篇,2017年1篇。2019年3月4日出版的天津日报《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对策》是该研究报纸最多的文献,共被引用15次;其次是2017年4月14日出版的文汇报《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大思政格局》和2018年7月5日出版的宁波日报《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被引用10次和9次。
会议文献被引用3次及以上的文献有4篇,陈菲菲《“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2020年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会议)、咸静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探索》(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和朱明等《基于思维创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Proceedings of 2018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EDUINNOV2018))各被引用4次,是该研究会议文献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
(1)该研究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最热的热点,且发展迅猛。(2)各高校各专业类课程与思政课的融合,是我国“课程思政”的最大亮点,对高校某一课程的具体实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是目前我国“课程思政”的短板,亟待加强。(4)东、中部地区的高等院校教师是我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5)高德毅、邱伟光、陆道坤、高燕、李国娟、何红娟、余江涛和邱仁富等人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所著论文学术影响力较大,极大地推动了该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