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精神融入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12 04:30军,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贵州交通

安 军,黄 敏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贵州 贵阳 551400)

2014年6月23 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业精神教育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基本要求,更是职业院校增强教育适应性、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然而,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传授轻行业精神培育的现象,导致学生对行业精神认识不足,对行业认同感不强,毕业后选择非对口行业就业,进而产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行业适应性不强、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州交职院”)多年来积极探索行业精神培育有效路径,通过将其融入第二课堂,形成了具有区域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育人”概述

2005年以来,贵州交职院逐步制度化推进“体育健康运动会”“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月”“读书文化活动月”“满天星幸福成长计划”“骄行者志愿者服务”六大活动,全过程贯穿行业精神实践和体验,为学生感悟行业精神提供载体。2011年,在学院“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行业精神育人元素融入新校区建设,着力打造“贵州交通博物馆·教育馆”“贵州交通红色教育基地”等7个特色主题场馆,配套开设7门特色课,为浸润式培育学生“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贵州交通精神提供优质教育资源。2013年,推进“素质拓展教育活动课程化建设”,将行业精神纳入素质拓展课程体系。2015年,推进“精工计划”,依托大师工匠、先进模范等行业精英丰富第二课堂育人,帮助学生拓展行业视野、提升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提出“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学院立足现代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一二阶段开展情况深入实践,将行业精神、企业文化纳入学院教育和第二课堂教学,形成了“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构建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一馆一课”“精工计划”“六大活动”的“1+1+6”育人体系,实现“行业精神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达到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企业对学生认可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三提升”,对开展行业精神教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二、“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育人”溯源

1.探索萌芽

2010年前,学院定期开展“体育健康运动会”“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月”“读书文化活动月”活动,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活动主题单一、内容分散、缺乏主线。鉴于此,学院瞄准特色办学,将“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贵州交通精神培育作为活动主线,贯穿活动始终,开始了融行业精神培育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索。

2.体系构建

“十二五”时期,贵州交通进入黄金发展期,学院立足区域发展需求,着力为贵州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始推进行业精神培育的体系构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依托特色场馆开设“一馆一课”,实现了课程建设配套化和教学方式特色化。二是推进“素质拓展教育活动课程化建设”,将行业精神培育纳入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三是在“四大活动”基础上推进“满天星幸福成长计划”“骄行者志愿者服务”和“精工计划”,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6年,学院“《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被全国交通职教研究分会素质教育委员会评为“2016年度交通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精品项目”一等奖,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整性进一步得到提升,行业精神与第二课堂融合贯通,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育人模式。

3.实践优化

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提出“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学院立足现代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一二阶段开展情况深入实践,将行业精神、企业文化纳入学院教育和第二课堂教学,形成了“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见图1)。2021年,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贵州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重点课题《场馆集群育人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关键指标研究》结题。“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得到认可,兄弟院校、企业反响良好,为本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1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三、“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育人”主要内容

“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与学院校园文化理念同向同行,构建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1+1+6”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推行行业精神“三进”教学法,形成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三阶四维”多元化评价机制。

1.构建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1+1+6”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1)开展“一馆一课”,隐性课程显性化反哺第一课堂

为将隐性行业精神培育融入显性课程教学中,学院以“通途铸魂”育人为核心(通途是我院校园文化核心理念),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主题,立足贵州交通跨越式发展,打造“贵州交通博物馆·教育馆”“贵州交通红色教育基地”“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贵州交通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特色场馆,营造行业精神融入第二课堂育人氛围。依托特色场馆和学生在不同阶段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手段,分学年阶段通过理论宣讲、动手实践、自学感悟等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兴趣和课外活动转换为学分,构建“一馆一课”特色场馆课程。

例如省级骨干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利用“一馆一课”开展专业教育。在旅游管理新生进校时通过参观式学习,由旅游管理大二学生进行场馆讲解,感悟交通精神;新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融合交通知识,在第二学期进行讲解练习;第三学期则成为正式的讲解员,负责接待新生的参观及日常讲解活动。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与实践,第二课堂隐性课程显性化反哺第一课堂效果显著[2]。

(2)实施“精工计划”,实现行业精神与第二课堂的融合贯通

实施精工计划,引入行业精神。将先进模范、行业精英、杰出校友等社会资源“请进来”,通过对话行业大师专家,增强课堂吸引力,让行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例如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名导进课堂”“国家金牌导游见面会”“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树立行业标杆意识,增强学生职业自信,坚定职业目标。

(3)持续推进“六大活动”,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迁移能力

学院持续推进“满天星幸福成长计划”“骄行者志愿者服务”“体育健康运动会”“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月”“读书文化活动月”六大活动,全过程贯穿行业精神实践和体验,为学生深入感悟行业精神提供载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活动中既是活动的体验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例如通过开展“我是讲解员”活动,让其他有兴趣的同学来体验和参与,从而锻炼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参与学院其他的活动,体验行业的交叉融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2]。

2.推行行业精神“三进”教学法,实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职业行为习惯相融通

“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推行以“行业精神”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横向交叉。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团队整合行业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贵州交通旅游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编写《交通旅游》教材,并以贵州交通精神为抓手,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行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具体举措,实现行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形成项目化育人环境。通过“大国工匠进校园”“一馆一课”等多样化的教学,讲好行业故事,引导深度讨论,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实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职业行为习惯相融通。

3.形成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三阶四维”多元化评价机制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三阶四维”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层进式发展。将三年学制分为“笃志好学、品学兼优、学以致用”三个阶段,从“思想道德、学业发展、能力拓展、身心健康”四个素质维度评价每一阶段学生第二课堂参与情况、完成效果。通过“三阶四维”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方向感、成就感和内生驱动力,实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职业行为习惯相融通。

第一阶段“笃志好学”。依托“贵州交通博物馆·教育馆”开展第二课堂育人,实施“精工计划”、开展“六大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交通人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胸怀交通强省、交通强国奋斗之志。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此阶段主要以观摩、体验为主,以学为中心。

第二阶段“品学兼优”。依托“贵州交通红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馆”“学生素质发展中心”“博雅美术馆”开展第二课堂育人。践行“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交通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此阶段以“练”为主,从模拟讲解到真实接待讲解,都是技艺精进的过程。

第三阶段“学以致用”,依托“贵州交通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将职业廉洁自律意识、安全质量责任观根植于心,引导学生在工作中践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贵州交通精神。

四、“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育人实践”特色与创新

“融行业精神于第二课堂育人”在探索和实践中体现出三个创新点,即“两个融入”“三个推进”“三个强化”。

1.“两个融入”形成行业精神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新理念

一是行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校园布局贯穿“通途文化”理念,校区建筑及景观设计融合行业元素;通过通途书院和通途讲堂开展主题教育,打造体现行业精神的文化活动,营造行业特色的育人氛围。二是行业精神融入第二课堂。围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对社团活动、劳动教育、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进行分类整合与体系构建,在常态化教学活动中植入行业精神,推进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良性互动。

2.“三个推进”探索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双向提升的新路径

一是结合主题特色场馆推进“一馆一课”教学实践,课程建设配套化、教学内容精细化、教学方式特色化,提供针对性教育供给,在第二课堂中贯穿求知探索意识。二是通过精工计划开展大师对话,发挥大国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拓宽学生思考角度和认知视角,为推进职业能力提升及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厚实基础。三是以六大活动推进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共通,将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有机融合,激发创新灵感,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迁移能力。

3.“三个强化”探索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步评价的新方式

一是强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育训结合、德技并修为主要内容的多模块、多类别、多维度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评价体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强化行业精神培育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内涵,明确考核目标,增强综合素养评价的有效性,强化行业精神导向功能。三是强化综合素养的培养贯穿“笃志好学、品学兼优、学以致用”三个阶段,以从点到线的过程化考核方式呈现学生层进式发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4]。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亟需既有行业技术技能,又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的专业人才,故而,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行业精神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有效植入行业元素,使第二课堂育人与学院校园文化融合贯通,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从而培养出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贵州交通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繁忙的交通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小小交通劝导员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