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鑫 吴俊芳
“押加”训练对贵州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研究
邓永鑫 吴俊芳
(贵州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20000)
大学生体质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因而探讨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实验法探索“押加”训练对贵州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1)“押加”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训练后平均BMI值比训练前提高了0.29kg/m2;(2)身体机能方面:“押加”干预后肺活量平均成绩比干预前提高了118.69mL;(3)身体素质方面:押加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均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尤为明显的是短跑和立定跳远。“押加”干预后所有队员的50米跑成绩均有提高,且总体平均值训练后比训练前提高了0.42s;干预后每位队员的立定跳远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且干预后比干预前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提高了18cm。
运动训练;体质健康;大学生;押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接班人的大学生群体[1],其体质健康连年下降的现实已引起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深度关注。有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在处理学习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可能与学生所受到的学习压力、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等存在较大的关系[2],因此国内外学者们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评价体系、运动处方等策略[3-5]。为了积极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鉴于大学生之间的体质存在差异,训练手段和方法应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根据锻炼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运动方案。
押加是流行于我国西藏等地的一种民间活动,又称藏式拔河和大象拔河[6],其基本特征是人们模仿大象动作而创造并发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基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备战,西部地区的众多高校成立了押加训练队。文章为了探讨押加活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以贵州大学“押加”训练队队员为实验对象,通过押加训练,对于干预前后队员的体测成绩进行比较,探讨押加训练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体能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为贵州大学“押加”校队的13名男性队员。项目组主要采用实验法对这些学生开展“押加”训练前后的体质健康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
1.2.1实验法
项目组在实验开始前组织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的体质健康测试,然后在实验结束后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后的体质健康测试,并对其“押加”训练干预前后的体测数据进行记录并做对比分析。
(1)实验测试指标:项目组选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定的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即身体素质的50米跑、1000米跑和立定跳远;身体机能方面的肺活量以及身体形态方面的BMI值。
(2)实验周期:本次实验总周期设为三个月,每周的训练时间为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和周日下午等三个时间段并且每次训练时长为两个小时。
(3)实验安排:训练时间,每周固定选择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和周六下午各进行一次“押加”训练,时间120min,共开展56次训练;训练内容及强度,周二下午卧推、仰卧起坐、背卧、深蹬各四组训练,每一组做十个,训练结束后进行一组拉力带练习;周四下午学习“押加”训练的基本技术动作,无“押加”带动力定型做四组每组做30s,练习一个月后换成弹力带的动态练习,抓举、挺举练习各做四组每组十个;周六下午进行“押加”比赛四次(三局两胜制),田径场跑10圈,训练强度为每圈1min50s。
1.2.2 数理统计法
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干预前后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
将实验前后的学生测试成绩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1.1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测试指标
BMI为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本实验中将用“BMI”这一指标来反映身体形态水平状况。BMI值处在18.5-24.9kg/m2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大于等于25kg/m2为超重,大于等于30kg/m2为肥胖,小于18.5kg/m2为偏瘦,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测试成绩如表1,其中BMI肥胖等级情况在实验前后无人偏瘦、肥胖、超重,参加“押加”训练的队员BMI值均在正常范围,“押加”训练前BMI平均值为22.53±1.32kg/m2,“押加”训练后BMI平均值为22.24±1.73kg/m2,“押加”训练前后BMI值变化幅度为0.29kg/m2,依此可见“押加”训练对BMI值有积极的影响。
2.1.2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测试指标
身体机能是人体器官和组织所表现出的生命活力,肺活量是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可以较好反映学生的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本实验中采用“肺活量”这一测试指标来反映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
表1 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测试成绩(n=13)
表2 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测试成绩(n=13)
从表2中可以看出干预前肺活量平均成绩为3995.00±508.42ml,参加“押加”训练后队员的肺活量平均成绩为4113.69±575.44ml,训练前后肺活量成绩变化幅度为118.69ml,“押加”训练前与“押加”训练后平均肺活量相比差异较大,依此可见,“押加”训练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2.2.1实验前后下肢力量素质测试指标成绩
立定跳远能较好的反映出受试者下肢力量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同时对腰腹力量水平也有一定的反映。本研究将采用立定跳远测试指标来反应队员的下肢力量的水平。
表3 实验前后立定跳远测试成绩(n=13)
如表3所示:“押加”干预前全部队员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为249±18.3cm,“押加”干预后平均成绩上升为267±18cm,干预后比干预前平均成绩提高了18cm左右。除了总体成绩的对比外,还对每位队员干预前后立定跳远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全部队员的立定跳远成绩均有提高。依此可见,“押加”训练对下肢力量的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探寻其原因有“押加”训练过程中人体肌肉会发生有规律的舒张和收缩,从而提高血液流动速度,如此一来将更多营养物质和能量供给人体的下肢、腰腹部和上肢部位做功,同时“押加”训练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对肌纤维的募集能力,从而动员更多肌纤维参与做功使下肢爆发力显著提高。
2.2.2实验前后速度素质测试指标成绩
50米跑能够很好的反映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的能力,本实验采用50米跑测试指标来反映大学生速度素质状况。
表4显示:从总体成绩来看“押加”训练后的平均成绩6.78±0.53s比“押加”训练前的平均成绩7.20±0.27s提高了0.42s;从每位队员的成绩来看,“押加”干预后所有队员的50米跑成绩均有提高,依此可见“押加”训练对速度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探究其原因有神经系统对肌纤维的募集能力提高的同时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也得到提高,对于各种信号刺激接收效率也随之增长,押加训练对人体腰部、腹部等处肌肉均需充分调动进而使队员核心更稳定下肢更协调,训练过程中肌肉的放松能力显著提高,磷酸原供能系统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有利于能量合成来释放供能使爆发力得以提高。
表4 实验前后50米跑测试成绩(n=13)
2.2.3实验前后柔韧素质测试指标成绩
采用坐位体前屈指标来反映人体柔韧素质,进而通过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来判断实验前后的柔韧素质水平。
表5 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n=13)
表5显示:从总体成绩来看,“押加”训练后的坐位体前屈的平均成绩18.18±5.46cm比“押加”训练前的平均成绩15.70±6.14cm提高了2.48cm;从队员单个成绩来看,除了一位队员通过押加干预后柔韧素质有所下降外,其它的队员均有提高。依此可见,“押加”训练对柔韧素质成绩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押加”训练也能有效放松关节,增加关节内润滑液的含量,从而使韧带和肌肉伸展性和弹性得以提高。
2.2.4实验前后耐力素质测试指标成绩
采用1000米跑指标来反映学生耐力素质水平的高低,实验前后1000米跑测试成绩统计信息见表6。从表6信息可知参加“押加”训练后的1000米跑平均成绩3.38±0.11min比训练前的平均成绩3.42±0.11min上升0.04min。依此可见“押加”训练对大学生耐力素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6 实验前后1000米跑成绩(n=13)
押加是流行于我国西藏等地的一种民间活动,又称藏式拔河和大象拔河等,其基本特征是人们模仿大象动作而创造并发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押加运动作为一项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文化的弘扬及推广带来了新的契机。“押加 ”运动对头、颈、脊椎、腰背及四肢都有一定的健身意义。通过实验发现“押加”训练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此项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机能得到改善,肺活量增大,可以使下肢力量增强,速度素质上升,柔韧素质和耐力也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积极推广该运动对发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尹小俭,杜建强,季浏,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9): 79-83.
[2]高丹.大学生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4,35(6):104-107.
[3]崔巴特尔,胡晓彦,崔磊.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与运动处方的研究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927-929.
[4]符凡.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促进方法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0(18):82-84.
[5]许辉.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3):105-106.
[6]冯其明.藏族押加研究评析新西部[J]. 2018(24):40-41.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Escort Training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Test of Guizhou Province
DENG Yongxin, etal.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20000, Guizhou, Chin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大健康产业的布局机制研究》(71663011);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贵州省大学生体质测试和数据上报的监测现状与评价体系研究》(2021B172);2021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路径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GDYB2021004)。
邓永鑫(1998—),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质健康等。
吴俊芳(1977—),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经济与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