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宇轩
“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就是这句朴实而坚定的话语。马毛姐永远跟随着党的步伐,不断向前。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央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用于表彰他们在各个时期、各条战线上的杰出贡献。
其中,87岁的马毛姐坐着轮椅,第一个登上主席台,接受了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
“马毛姐,一等渡江功臣,在渡江战役中,手臂中弹,依然咬牙坚持,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是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一生淡泊名利,默默为党工作。”简短的颁奖词,概括了她的一生。
“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我要继续讲好革命故事。”走下颁奖台,面对镜头,马毛姐坚定地说道。
陈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那么代表着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渡江战役,如果要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也可以将它称为“沿岸的人民群众用渔船荡出来的”。
1949年4月20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渡江战役正式打响。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抱着誓死运送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奋勇向前,修路挖渠,挑米担柴。而上万名船工,则承担起划船运送解放军战士的重任。
当时,年仅14岁的安徽省无为县(今无为市)渔家少女马毛姐,正是其中之一。
“当时母亲岁数小,体格瘦弱,又是女孩子,最初解放军不同意她上船。”马毛姐的女儿刘光林说,可是打定主意决不退缩的马毛姐藏进了芦苇丛,趁着信号弹升起,捡起长篙就上了船。就这样,穿着满是补丁的小棉袄,马毛姐载着解放军战士驶离江岸。
《皖北日报》记载了这个细节:“4月20日晚,是我们开始强渡长江的时候……大家计议着:‘她委实太小了,又是个女孩子,回头打仗会吓坏的。’于是四五个同志走上前来,一面劝说,一面将她死拖活拉的送下了船,她哭着嚷着硬要上去,但终于被战士们阻拦住了。”“但是她并不失望啊,仍旧坐在江岸上守候着,等到她哥哥的船回来了,第二次载运战士们过江的时候,她无论如何也不顾别人的阻止,跑上船去,担任起她的舵手任务。”
就这样14岁的马毛姐成了渡江战役中年龄最小的船工。她负责掌舵,眼睛不太好的哥哥划桨,从无为县的长江边出发渡江。
“不知道害怕,一心想着送解放军过江。”马毛姐回忆当时的心情说,“敌人在南岸不断地放照明弹,飞机也在江面上来回飞,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船边上,我家小船的船帆被击中了很多次……”
船至江中心,敌人的炮弹突然袭来,打沉了旁边的小船,也击中了马毛姐的右臂。负伤与疼痛并没有吓倒这个14岁的小姑娘,她快速地从那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上撕下一块布,简单包扎好伤口,便牙一咬、手一挥,继续撑船奋力向对岸划去。凭借着机智与勇敢,年幼的马毛姐同哥哥一起,把突击队员安全送到了对岸。
在距离解放军登岸点不远处,敌人建有一座坚固的碉堡,大量子弹从那里射出,直直逼向突击队伍。正当战士们试图炸毁碉堡却苦于无法靠近时,马毛姐又主动站出来说:“我可以带你们去,这里的地形我熟!”于是,她冒着弹雨,灵活地带领战士们顺利到达碉堡附近,帮助突击队员成功炸毁碉堡。
那一夜,在运送解放军的同时,她还救起多名落水的战士。“当时敌人的子弹特别密,江面上时不时被炮弹炸起水柱,可看到那么多解放军落进江里,顾不上想自己,就想着,快点再快点,把解放军平安送到江南岸去。”忍住痛,忘了怕,马毛姐双手一刻不停,拼命划向对岸。那一夜,她先后6次横渡长江,把3批解放军送到长江南岸。
运送完战士,马毛姐又驾船为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直到渡江战役胜利结束。马毛姐成为渡江战役中年龄最小的“支前模范”,她驾驶的船也被称为“渡江第一船”。
后来,每当有人问起马毛姐,当时小小年纪,怎么那么大胆子,不怕枪林弹雨,她的回答都异常坚定:“我这是送亲人过大江!只有支援共产党和解放军打败敌人,穷苦老百姓才能吃饱穿暖,日子才有盼头。”
马毛姐的英雄事迹,是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英勇献身的一个缩影。在渡江作战期间,上万名船工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抵达长江南岸。这些无名英雄,有的人负伤仍然英勇奋战,有的将生命永远献给了解放事业。1999年5月5日,当年渡江战役的指挥者之一张震将军见到了马毛姐,他非常兴奋地握着马毛姐的手说:“你是女英雄啊,你是千千万万群众的代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是渡不过长江天堑的!”
渡江战役结束后,无为县召开庆功大会,马毛姐被巢湖军分区支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臣”称号,在渡江功臣中,她年龄最小,而且还是一个小姑娘,她的英雄事迹由此开始广为流传。她渡江时穿的那件满是补丁的小棉袄,如今被珍藏在安徽博物院。
打开历史的功劳簿,翻开马毛姐渡江战役“一等功臣”的奖状,上面写的是“马小姐”。原来,家里穷苦的马毛姐一开始连名字都没有,当时部队同志看她是个小姑娘,便给她在姓名处填了个“马小姐”。
从“马小姐”到马毛姐,这背后还有一段奇妙的故事。
1951年9月,马毛姐作为渡江英雄,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两周年观礼活动。马毛姐到了北京后,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当工作人员向毛泽东介绍完她的英雄事迹后,毛泽东连连称赞了不起,还特地邀请她到自己家里做客。
新华社记者 于杰 摄(传真照片)50年后,马毛姐又来到当年渡江旧址,向人们讲述当年情景
席间,毛泽东听她讲述了参加渡江战役的全过程,边听边竖大拇指。“毛主席亲切地问我,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还要我讲述参加渡江战役的经过。在得知我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时,他沉思了一会说,你这个渡江英雄要有个正式的名字啊,你姓马,我姓毛,就叫马毛姐,你同意吗?”马毛姐回忆道。 从此,马毛姐有了正式的名字,渡江英雄马毛姐的故事也更加脍炙人口。
饭后,马毛姐跟着毛泽东在中南海散步。“毛主席对我讲,新中国成立了,一定要读书,要好好学习,要不要来北京上学?但我对主席说,家乡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上学事宜,回去后一定用功读书,不辜负主席的期望。”马毛姐说。
散完步,毛泽东拿出了一个本子、一支笔送给了马毛姐,并为她做了两套衣服。本子的扉页上写着: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今,70余年过去了,写在马毛姐本子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8个字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代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
参加工作后,马毛姐作为渡江战役“一等功臣”“支前模范”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但她从不以功臣自居,从不向组织提个人利益上的要求,开完庆功表彰会后就回单位工作,平凡依旧。
几十年间,马毛姐先后在合肥车站区麻纺厂、合肥车站区针织厂、合肥车站区被服厂、合肥帽厂、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等单位工作,从不挑拣岗位、讲求待遇。低头不张扬,埋头躬身行,她视名利淡如水,待事业重于山,真正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胸襟与操守。
令同事们印象深刻的是,参加工作以来,马毛姐从不以英雄自居,反而总是抢着干苦活、累活、脏活,“碰到困难上一步,面对利益退一步”。与她相熟多年的合肥工投改制中心离休干部丁卫东感慨地说:“作为功臣、劳模,马毛姐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但她从不向组织提个人利益上的要求。”
几十年来,马毛姐的岗位多次改变,不变的是对党的忠诚。她经常说是党给了她一切,“相比于荣誉,我为党和国家做的事情太少”。
一颗红心永向党的马毛姐,于1954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入党申请书中鲜明表达出自己入党的初心:“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我的一生献给党与人民,全心全意做好人民的服务员。”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马毛姐(右)和社区居民交谈(2021年6月9日摄)
马毛姐是这么说的,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无论是当一线工人,还是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严格自律,勤勤恳恳为老百姓服务。工作时,遇到苦活、累活、脏活,她总是带头干;担任领导职务后,她一直拿的是单位里最低级别的工资,每次工资评级,都把机会让给他人。
退休后,马毛姐也没有闲下来,她将宣讲革命故事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2005年以前,我身子骨还硬朗,常去合肥许多单位和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宣讲。”马毛姐说,一讲起渡江战役,就觉得充满了力量。
女儿刘光林介绍,几十年来,母亲总是风里来、雨里去,义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前前后后宣讲了300多场次。“妈妈平日里话不多,做起报告来却能讲一两个小时。”
每一次,马毛姐都慷慨激昂,铆足了劲儿,仿佛不知疲倦。结束时,她总会额外嘱咐孩子们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鼓励大家学好本领为国家作贡献。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来了解渡江战役,传承渡江精神,这让我很欣慰。”马毛姐说,“咱们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要继续努力奋斗!”
新华社发(郑远 摄)2021年3月28日,马毛姐回到家乡安徽省无为市刘渡镇马坝村,与当年的姐妹们话家常
此外,她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视台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录音、录像、拍摄纪录片,用来纪念渡江战役,还原珍贵历史。1998年10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影片,邀请马毛姐参与拍摄。事后,摄制组要付给她劳务费,马毛姐谢绝了,“我是党员,要讲贡献。再说了,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马毛姐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责任。
“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就是这句朴实而坚定的话语。马毛姐永远跟随着党的步伐,不断向前。当初那个眼神坚定、誓死渡河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了。但她始终怀揣着对党的热爱,岁月如梭,她初心如磐,信念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