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西部大城市近郊乡村振兴新模式

2022-11-12 02:10李晓慧龚松柏
学习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战旗农业文化

●李晓慧 龚松柏

我国西部大城市近郊乡村位于城乡结合部,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拥有一定的优势。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地处郫都区唐昌镇,全村总面积2.06 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大约1930 亩,辖9 个村民小组,曾先后荣获“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省级四好村”“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以及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战旗村是西部大城市近郊乡村的典型代表,总结战旗村的发展经验对于探索西部大城市近郊乡村振兴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战旗村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与成效

组织建设:创新治理机制促和谐。首先,加强组织建设。战旗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加强党支部对村集体产业发展、村民居住环境建设等的引领,以达到对全村发展统一领导的效果。其次,加强教育监管,提升作风形象。战旗村定期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筑牢全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纪律责任意识。在党建方面新创“三问三亮”方法,通过对党员的“三问”(入党的原因、党员的义务、优秀党员的带动作用)和让党员的“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战旗村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新创“党员+社区+村户”网格式服务模式,探索党员、村民、新乡贤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产业发展:坚持质量兴农强产业。在改革兴村方面,战旗村致力于优化生产体系,依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引入京东云创平台、“人人耕”智慧农业,打造知名品牌3 个,共建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800 余亩,创建2 个天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聚焦“优绿特强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现了“村级农业适度规模化一体化产业化经营体系全覆盖”。

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新型人才队伍助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人才是关键。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战旗村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同时开办农民夜校,建立文化大院,为培养本地专业性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战旗村致力于吸纳有资金有技术的人才回流,并在技术性人才的就业思维转换上下功夫,促进其由打工思维转向自主创业。

文化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树新风。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战旗村积极构建“高校+支部+农户”工作机制,连续11 年开展大学生进村入户活动,通过大学生们的影响促进村民学习文化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当前,战旗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村民家家都有《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还倡导形成耕读传家、父慈子孝、诚信重礼的家风民风。另外,战旗村分别成立了村史馆和郫县豆瓣博物馆。村史馆从“战旗村历史沿革”“领导关怀”“嘉宾来访”“乡村振兴八字经验”“荣誉墙”“蜀源多娇战旗美”“乡兴艺彩战旗飘”以及“不忘初心战旗梦”等八个方面记录了战旗村的历史发展。郫县豆瓣博物馆则包括非遗文化大院、中国“非遗”印象主题馆、文化走廊、红浪轩古井等展区,该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有利于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还有利于打造豆瓣文化和川菜文化品牌。

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美新村。首先,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战旗村大力开展水源污染治理活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实施土壤有机转化和高标准农田整治1000 亩行动,实现土壤有机施肥、农药零增长。落实“河长制”,建设生态绿道1500 米。其次,按照“一村一风格、一片区一特色”思路,打造以战旗村为引领的五村连片示范区,建成了全国乡村振兴多村连片发展的示范区。另外,优化形成“九水三林三田”的生态格局,使战旗村成为现代农业示范村、乡村振兴教育基地、公园城市的乡村样板区。最后,致力于发展绿色高端产业。2016 年经村集体讨论研究决定,进一步推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相辅相成发展,实现绿色有机种植、生态农业观光、特色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

二、战旗村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特色产业整体强但规模不大。战旗村传统产业的发展虽取得成效,但壮大仍需时日。例如当地知名纯手工制作的“唐昌布鞋”,2018 年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互联网电商平台优化产销工艺流程,在秉承传统加工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得“唐昌布鞋”迅速发展,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唐昌布鞋”的产业规模不大,受专业人员培训不够、加工机械需要大量购入、临时场地租用不及时、晒场有限等因素制约较多。

职业农民和新型技术人才匮乏。战旗村比较适合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职业农民和农技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困境,导致融合无法深入推进。

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存在不足。战旗村在新产业新业态方面发展不够:一是特色产业品牌效应不强,二是农业内在功能和价值挖掘不充分,三是农业新业态发展模式单一化,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投资不足。当前,战旗村的产业发展不仅存在农业产业链较短的问题,还存在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还不够充分,农民实现增收仍然困难。

三、推进战旗村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聚焦传统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首先,加快战旗村传统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量,增加农民收入。其次,特色产业的发展应以抓龙头、带基地为思路,加大农业项目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引进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产业振兴。例如,战旗村积极引入榕珍菌业和第五季妈妈农庄:引入榕珍菌业真正实现了农产品的产购一体化,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还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妈妈农庄的打造,不仅带活了村级农业旅游观光项目的发展,还塑造了战旗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培养职业农民,打造农技人才队伍。其一,培养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应具备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因此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夜校、信息网络等平台,着力培养一批有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其二,打造农技人才队伍。乡村要加强与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在农技领域的优势,帮助培养农技人才。

优化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抓好治理改革。一是打造优质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业,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二是积极挖掘农业的内在功能和价值,实现农业与生态、旅游、休闲等的融合发展。三是创新农业新业态发展模式,创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完善配送以及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定制服务、会展农业等新兴业态。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增加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四、战旗村发展路径的推广价值

“五个振兴”一个也不能少,创新融合发展谱新篇。战旗村由于地理位置较好,农业资源丰富,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成为西部大城市近郊乡村发展的典范,真正实现了“五个振兴”一个也不能少,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有效融合农商文旅,延伸产业链条。战旗村致力于打造农业产业园和生态宜居区,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融合了农商文旅的资源要素,拓展延伸了产业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塑造内在文化价值。战旗村在乡村十八坊、香境旅游服务综合体、“精彩战旗”展馆、妈妈农庄、有机蓝莓观光园、柏条河生态绿道等项目的建设中,有效融合了具有川西特色的农耕文化因素,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文化繁荣景象。例如,可以详细了解唐昌布鞋和棕丝凉鞋的制作流程,观看酱园坊的工作人员制作豆瓣酱的过程与晒场的布局情况,充分感受当地村民的工匠精神。战旗村的经验表明,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融入当地特色农耕文化因素有利于我们弘扬传统农耕文化,这对乡村塑造内在文化价值,进而推进当地的文化建设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战旗农业文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浩浩春风起 猎猎战旗红
纪念方志敏烈士诞辰120 周年
战旗村:一个乡村的就地城镇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