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回归,意义不止于劳动本身

2022-11-12 07:01徐旭常德芷兰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29期
关键词:劳动课中华儿女人格

文/徐旭(常德芷兰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适用话题:劳动教育 传统品德 全面发展

一二年级会扫地,三四年级会收拾书柜,五六年级会煎蛋炖汤……据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秋季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门独立课程。

劳动课的课程内容包括烹饪与营养、整理与收纳、清洁与卫生、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它旨在用丰富的劳动项目,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赋能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知挖掘 热爱劳动是传统美德

在这片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人们一直在用劳动创造财富与幸福。

劳动品质镌刻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基因里。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无论是在原始的刀耕火种年代,还是自汉代普及的铁犁牛耕年代,中华儿女在大地上挥洒汗水。虽然“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但勤劳的人们收获满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男女各司其职、辛勤劳作,就连孩童也没有闲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百姓的生活根基在于辛勤劳动。

劳动已内化为中华儿女的生活方式。“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我们看到了农人们在田间地头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的温馨。“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时隔千年,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劳动者在明月夜打铁高歌的快乐。

探索反思 劳动为发展赋能

英国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给个体、国家及时代的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个人的梦想,靠劳动托举。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说:“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洗衣、做饭、打扫等基本生存技能可在劳动中培养,独立坚韧的品格可在劳动中锤炼,自我实现的需要可在劳动中获得,劳动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的发展,靠劳动书写。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2021年GDP突破110万亿元……新中国发展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每个劳动者的智慧,浸润着每个耕耘者的汗水。

时代的进步,靠劳动驱动。一万年前,劳动者们使用磨制石器,开启了农耕革命;18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希罗、英国发明家瓦特用劳动的汗水和智慧发明、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20世纪,现代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用劳动为电子计算机奠基,推动人类历史进入信息时代……

素材运用

蔡元培有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诚哉斯言,教育并非是重复、刻板的流水线,而是吸收有益知识、养成独立人格的沃土。

劳动成全人格。劳动与知识的增长和智力的发育从来就不矛盾。相反,两者相得益彰。坚韧的人格会通过劳动的完成而实现。演员濮存昕曾说,青少年时代的“拔麦子”“搓玉米”等农活,让他始终保持向前的状态,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劳动得出真知。在劳动中,青少年将文化学科知识化为己用,并通过劳动强健体魄,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此,青少年既习得了技能、磨砺了意志,又在劳动中涵养了实干的品格,获得了生命的成长。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唯有回归本心,立足育人,德智体美劳并举,才能培养出真正撑起家国社会的栋梁。(宋傲君/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01班)

猜你喜欢
劳动课中华儿女人格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香港的繁荣昌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小学生农场摘菜捡鸡蛋上劳动课
重庆小学生劳动课上捉泥鳅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中华儿女 报效祖国
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