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霞
(日照市人民医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重症监护病房,是用于救治、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1],由于ICU重症患者为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尤其需要24h密切的监控和专业精心的护理,以挽救患者生命,使患者渡过生命危险期,提高治疗预后效果[2]。相比于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ICU病房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心理素质,专业、丰富的护理急救知识及护理经验。但临床实践中发现,ICU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过于流程化、护理资源分配不合理、护理文书质量不过关、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等[3-4],导致护理质量难以提升,进而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效果。对于重症医学科,常规护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如何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提高ICU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感染率是重中之重。为提高护理效果,研究层级护理模式对ICU重症患者感染及预后的干预价值,现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分析,报道见下文。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34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均值(65.41±7.47)岁,其中恶性肿瘤例13例(38.24%)、严重骨折9例(26.47%)、心脏手术7例(20.59%)、重症胰腺炎5例(14.71%);实验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8岁,平均(65.82±7.85)岁,其中恶性肿瘤例12例(35.29%)、严重骨折11例(32.35%)、心脏手术7例(20.59%)、重症胰腺炎4例(11.7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有效。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ICU收治标准;(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在我院ICU收之前已发生感染患者;(2)中途转院或其他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如24h密切监测患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尤其加强对病情较重、变化较快患者的监测,一旦发生停止呼吸或心脏骤停情况,立刻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急救措施。实施用药护理、病房护理和防感染控制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 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采用层级护理模式。(1)评估ICU护理人员,成立层级护理小组。首先对现有ICU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护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进行护理人员分层:设置层级护理小组长、高、中、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5个层级,明确各层级护士的职责要求,并细化工作内容。如护理组长负责整个制定层级护理小组的规章制定、岗位设置、查房、教学科研等,为整个小组工作开展提供整体规划和协调;高级护士负责初、中及助理护士的管理工作,包括人员配置、指导、监督其工作内容等;中级护理负责专科护理和病情危急重患者的护理,同时对初级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根据上级要求,完成基础护理工作。(2)进行分层护理培训,制定护理流程。结合不同层级工作内容开展分层护理培训,比如护理组长和高级护士以查房、管理、教研培训为主,以便为层级护理小组提供先进前沿的护理模式和统筹规划;中级护士需给予特级护理、ICU重症护理技能和急救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专业护理能力;初级护士除了接受疾病知识、基本护理、药物护理等内容外,还需注重职业素养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助理护士应以基础护理、隔离消毒、规章制度等培训内容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意见收集、经验总结、文献参考等方面制定专门的护理路径流程,明确人员分工、添补护理缺陷等,并严格按照分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3)实施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包括:①对于入院患者情况进行入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路径。②每日按照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教、检查、治疗和护理。③优化排班制定,做好交接工作,小组成员做到无缝衔接,落实护理工作。④评估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质量。(4)总结优化护理流程。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讨论总结,及时纠正护理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反馈和优化护理方案,控制和降低患者感染情况发生,使患者早日脱离危险,提高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的感染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ADL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记录并统计患者感染发生率,依据《医院ICU感染类别评估标准》评判患者感染症状评分,主要包括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消化道和其他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感染症状越轻。护理质量评分主要从文书书写质量、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护理管理、病房管理、急救护理6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ADL评分,选取其中3项进食、穿衣、上厕所进行评价,每项满分10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低于2分表示生活需要完全依赖[5]。
护理后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38.24%),实验的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症状评分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的文书书写质量、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护理管理、病房管理、急救护理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护理前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各项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患者ADL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
ICU是医院重要抢救治疗部门,由于其环境特殊、人群集中,也是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敏感部门[6]。ICU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复杂度高、难度大,因此更需要及时规范的护理,以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治疗预后效果。目前由于ICU 护理工作流程尚不完善,需要加强护理团队质量建设,提高ICU病房护理质量,控制感染发生。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我国ICU护理模式逐渐由传统护理向层级护理模式转变[7-8]。
层级护理模式是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护理模式,它是一种综合护理模式,将整体护理资源重新按照科学标准进行逐层分级,以便统一规范管理[9],针对不同层级进行培训、分工,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和护理效应最大化的目的。实施ICU层级护理模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规范工作流程,实现护理资源合理利用。将工作和责任落实到位,责任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护理责任感。(2)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加强护理人员配合。各级护理人员有效地沟通协作,使护理流程更加顺畅[10]。(3)绩效考核系统化,提升业务能力。有利于明确各层级工作内容,提高专业技能,促进护理内部体制良性竞争[11]。(4)针对性更强,对不同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护理方案。通过基础护理、查房等加强护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5)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感染率(11.76%)明显更低,各类感染症状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具优势(P<0.05)。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模式对ICU重症患者感染及预后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