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休斯
吴锦雄的诗以其特有的光影给人一种亲切感。读者常常会感觉到仿佛在深夜无意中听到的心声,也许会让人打开童年的回忆,抑或早年间在乡村的回忆,也能让人联想到身处在城市灯火辉煌之中的一个年轻人的生活,或者想到已经远去的亲人或朋友。将这些冥思和回忆结合起来也是诗歌艺术性的反映,用语言来表达生活的本质。诗人并不害怕承认和分享伴随创作历程的孤独和怀旧的情感。他向我们展示了个人的过往经历如何能够成为日后工作和写作的源泉,也向读者透露出了有时难以用语言抒发所思所想的困窘。
诗集当中的第二首诗《家乡山中的夜》,就描写了诗人年少时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
起风时节 有一个少年翻过一座座山峰
走过稻田 向着大海咸腥的方向奔跑
马群像海浪在身后疾驰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用的是现在时态。回忆很鲜活,就好像这幅画卷正在展开。这些画面如此统一,空气、风、海的气息、海浪和马的意象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卷。这些诗句传达出生机勃勃的年轻的气象。在之后的诗中我们又读到这样的诗句:
群山如定格了的驰骋的马群
这是一句迷人的诗行,它链接了前面讲的翻涌的海浪,这种岁月变迁带来的改造的力量也反映在地质和地貌上。
在《我童年的玩具是一头水牛》这首诗里,出现了鲜有的富有深意的回忆,然而却是诗人对童年情深地一瞥:
整个家,最大的资产
每天由我的小手扯曳着麻绳
在山里进进出出
在群山褶皱处,牛带着我
其他的诗,讲述了诗人作为一个年轻人远离故土身处城市的霓虹灯下的经历。在《月光落地》这首诗里,我们读到了这样的诗句:
曾一起踏着叮当响的月光
追赶都市的快车和年轻的梦想
但是诗歌接着讲述了人们在狂欢过后曲终人散,各行其路,最终再一次变成了陌生人。这首诗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月光如何比城市的绚丽灯光更加明亮:
月光纷纷落地 真相在生活中不断呈现
而月光如海 从未停止流淌
这些宛转悠长、充满韵律的诗句娓娓道来,读起来能让人真切感受到时间的流动。
在其他的诗里,时间的流逝显得没有那么温和,比如在《旧恋人》里:
老旧的情絮 在生活的激烈中飘散
我们都是对方过往之一
没有曾经以为的那么重要
成熟让我们接纳生活的所有
纱线交叉后各奔前路
这首诗的结尾却略显颓废,“我在绝望中老去我就颓然老去”。
另一首令人心酸却又动容的关于时间和失去的诗叫作《父亲的烟斗》。在这首诗中,诗人回忆起在父亲去世后,他的大部分物品被扔掉了,但是诗人保留了父亲的烟斗:
每年那个黑色的忌日的深夜
我叼着它 也不装烟
默默地吞吐着空气
父亲的呼吸在我的喉管里哽咽
在其他的诗中,比如《离家的那个夜晚》,我们了解父子之间的沟通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以上关于烟斗的诗句就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在里面。在《我们终其一生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首诗里,关于个人的愿景和道义的立场的对话热烈地展开。对于交错着丑陋和邪恶、诱惑和死亡的世界,个体却保有责任。这在诗的最后三行得到了体现:
时光的每一口对生命的噬咬都沾了颜色
把良知高举过头顶 涉过
人间每一个黑色的河口
吴锦雄也试图告诉人们激情会怎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退却。在另一首描写他钟爱的山的名为《喊山》的诗中,他赞美了山峰的简单纯粹。他发现大山比人类谜一样的复杂心灵更加隽永。诗的结尾是这样的:
多少爱恨都石沉大海 无声无息
也许在《夜写》和《夜思》这样的诗中,我们能捕捉到诗人最具特色的风格,即在夜晚对于生活以及诗歌本身的思考。有的时候前景是黯淡的,忙碌似乎是无意义的:
一个个潦草而率性的诗篇
就这么从时间的树洞里爬了出来
而后飘向时间的荒原
溺于时光 灭于火焰 归于尘土
与此同时,写作的力量与关于徒劳的陈述又相互矛盾,它举起了倔强的旗以显示创造的价值,《夜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这样写道:
写不了诗的夜 你与桌子说说话 与杯子说说话与星星说说话
人世间 也不外乎 日升日落 缘起缘灭
但读者却能感受到那些瞬间,那些昼夜交替不息的节奏,以及始终持续着的诗歌和生命的持久力量。
总体看来,吴锦雄的诗是坦诚的、明亮的、积极的。这些诗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挣扎,但却肯定了人性、诚实以及创造力的光辉,他们能够点亮黑暗。白昼变短,气温骤降,长夜漫漫,丰饶的创造之光常亮,最后,我们以《立秋》这首诗的诗句来做结尾:
清凉的石头被染上夕阳
蔚蓝的星空离大地越来越近
一颗饱满硕厚的石榴莫名忧伤
红琥珀的石榴子炸裂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