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剧的创新性重排
——以2005 年萨尔茨堡版歌剧《茶花女》为例

2022-11-12 22:58王瑞英
戏剧之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阿尔弗雷萨尔茨堡茶花女

王瑞英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一、现代化的舞美设计

提到场景布置,观众脑海中的歌剧《茶花女》都是华丽的场景,如1953 年卡拉斯版、1994 年乔治乌版等。精美的服饰与华丽的舞美刻画了19 世纪法国贵族的奢侈生活。不可否认的是,如此华丽的舞美设计确实增加了剧中演员的表现力,也让观众大饱眼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歌剧《茶花女》传统的舞美设计面临着两个挑战,第一是成本问题,第二是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

关于成本问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歌剧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在当今社会,判断一部歌剧是否成功,不仅要看剧场内反响是否热烈,还要看它是否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多少利润。这一现象可以参照国内每年在各个地方举办的“歌剧节”。经典歌剧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些著名的经典歌剧,大家脑海里对于固定的奢华场景的认知已经很难改变,这就牵扯到了成本问题。比如,威尔第的另一部歌剧《阿依达》,它是所谓大歌剧的典型代表,维罗纳上演的这一版,舞台的编制由150位乐手和450 名演员组成。这一次的演出,开罗歌剧院不惜重金,以此让观众欣赏震撼的歌剧《阿依达》。约13000 名观众来到维罗纳,听威尔第的歌剧,可以说这次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但大场面、大投资、大制作必然会带来高昂的成本,一旦票房没有达到预期,那剧院将会面临经济亏损,这将极大地影响歌剧市场的发展。

再说到观众审美疲劳问题,什么是审美疲劳,就是当一种刺激每次都以相同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反复出现,反应就逐渐变弱。在如今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喜欢直接、简单、生活最真实的模样。套入到歌剧《茶花女》的舞美布置上,当观众每一次看到的都是奢华的场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基于目前歌剧的现状,在舞美方面适当减少成本,寻求简单且新颖的方式,这不失为一个大胆的尝试。

2005 年萨尔茨堡版歌剧《茶花女》序曲响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呈弧状的白色高墙,左侧的隐形门方便演员们上下场。以白色为主色调的舞台,不仅在颜色上与女主角的红裙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暗示薇奥莉塔内心的纯真。舞台的最右侧摆放着一个巨型的圆钟,指针在快速转动,笔者认为,圆钟存在特殊的意义,钟表的转动除了表达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特指茶花女悲惨的命运无法改变。在这版的二十分钟处,圆钟上的时针开始急速转动,茶花女的饰演者安娜快速跑向圆钟,并尝试用自己身体的力量来阻止时间流逝,当然这是徒劳的。这些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是茶花女对自己悲惨命运的顽强斗争。在这版《茶花女》中,还有一个新角色,那就是贯穿整部歌剧的一位年迈的演员,这位演员在演出中没有一句歌词,但是可以发现这位演员自始至终都以俯视的角度观察着薇奥莉塔,其实他就是“命运之神”,他的存在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女主角薇奥莉塔悲惨的命运。另外,这一版歌剧的道具非常简单,几只高脚杯、酒瓶、现代沙发、几把钞票、茶花等。与之前的版本不同,群演不再穿华丽的宫廷服饰,而统一改为黑色的西服,女主角薇奥莉塔则是一条红色的无袖连衣裙,没有了服装的加分,观众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演员的表演上,这对演员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除了服装,在场景布置上,2005 年萨尔茨堡版歌剧《茶花女》的场景类似现代社会中的夜总会,剧中人物穿越到了现代。看似简单的场景布置,其实富有深意。富有创造性的舞台场景与道具设计,使一部歌剧回归音乐本身。

二、创新性的演唱技法和现代化的表演形式——以剧中安娜的演绎为例

2005 年萨尔茨堡版歌剧《茶花女》,共三幕四场,女高音安娜·奈瑞贝科饰演薇奥莉塔,男高音罗兰多·维拉宗饰演阿尔弗雷多,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饰演阿尔弗雷多的父亲。在这一版,导演决定用现代的思维方式诠释古典人物角色,这对歌唱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声音技术来说,安娜的音域宽广,声音由高到低是贯通的,花腔技术也非常成熟,技术上几乎完美。从表演来看,安娜现代化的表演风格让观众眼前一亮。从形象来看,安娜姣好的面容也符合薇奥莉塔这一角色。

茶花女的悲剧命运从序曲开始就有预兆,音乐响起,安娜上场,身穿一条红裙的她步履蹒跚地走向“命运之神”,在剧情中薇奥莉塔是身患绝症的。安娜看着命运之神,而命运之神并没有理会她,而是拿出一朵洁白的茶花,这也寓意茶花女的悲惨命运不可改变。第一幕中的二重唱《祝酒歌》可以说是这部歌剧的经典之作,在这里安娜的演唱把作曲家威尔第塑造的音乐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曲调时而激昂,时而缓慢,伴随着最后一个高八度音而结束,安娜在罗兰多的背后向他伸出手。这个动作巧妙地体现出茶花女对于爱情的向往。正当薇奥莉塔开始幻想自己的爱情美梦时,十三分四十秒,“命运之神”出现在舞台,与此对应的是薇奥莉塔这时突然身体不适。

在第一幕的最后,安娜演唱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这首咏叹调从剧情上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27 小节,宣叙调,薇奥莉塔对于爱情有迷惑之处;第二部分是28-77 小节,咏叹调,薇奥莉塔开始期待爱情;第三部分是78-97 小节,薇奥莉塔从幻想回到现实,变得不安;第四部分是98-164 小节,薇奥莉塔决定追求爱情。第一部分开始,安娜坐在象征着生命倒计时的圆钟下,缓缓叙述着对爱情的迷惑。在第二部分,安娜利用舞台中央的红色沙发,自然地躺在上面来表现自己此刻对爱情的憧憬。第二部分结束,她走向刚刚阿尔弗雷多离开的那扇门,这个动作可以体现薇奥莉塔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阿尔弗雷多的不舍之情。第三部分急促的旋律响起,薇奥莉塔意识到自己的荒唐,疾步走向舞台的中央,“命运之神”在这一部分出现在高墙上方,威严地凝望着薇奥莉塔,与音乐形成对应。第三部分快结束时,安娜倒了一杯酒,自斟自饮后把酒杯向高墙摔去,这个动作可以体现薇奥莉塔此时不愿相信爱情的心理。但是当第四部分开始,远处响起阿尔弗雷多的歌声时,薇奥莉塔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像一把火焰,立刻点燃了薇奥莉塔的心。薇奥莉塔幻想中的阿尔弗雷多来到舞台,这时安娜的演绎是一边歌唱一边想要推开他。这种超现实主义的直观解构方式,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最后,薇奥莉塔还是选择勇敢追求爱情,第一幕在二人的拥抱中落下帷幕。安娜的音色醇厚,音域宽广,她采用上下统一的声音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对爱情充满执着、坚定自己信念的薇奥莉塔。

第二幕开始,映入眼帘的是薇奥莉塔在与阿尔弗雷多嬉闹,这时阿尔弗雷多唱了一首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在其他版本的演绎中,都是男主角单独在舞台上演绎,通过这首咏叹调来抒发这段时间薇奥莉塔带给他的快乐。但是在安娜演绎的版本中,她的表演贯穿整首咏叹调。安娜在舞台上欢快地跑来跑去,配合男主角的表演,真真切切地为观众呈现了爱情中的“打情骂俏”。并且在这时二人穿的还是“情侣装”,导演从各种细节为观众呈现热恋中的情侣应有的模样。

紧接着,阿尔弗雷多的父亲亚芒找到了薇奥莉塔,在这段二重唱里,为了劝说薇奥莉塔离开自己的儿子,他先是从言语上侮辱薇奥莉塔,好让她自己知难而退,但是薇奥莉塔并没有那么脆弱,反而不卑不亢地反击。亚芒虽然对薇奥莉塔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的初心。他拿出自己女儿的照片,告诉薇奥莉塔,“因为你,我这个无辜的女儿可能永远嫁不出去”,想得到薇奥莉塔的同情。善良的薇奥莉塔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本有一些动容,但听到亚芒的要求是永远离开他的儿子,薇奥莉塔又反悔了。本以为亚芒会放弃劝说,但是亚芒告诉薇奥莉塔,“当你不再年轻貌美,人老色衰,等待着你的就是被抛弃”。这一段话彻底攻破了薇奥莉塔的防线。安娜在此时把遮盖时钟的彩布拿下,暗示她接受亚芒的劝说,选择再一次回到原来的生活。这时,象征着“命运”的男人再次出现,他俯视着薇奥莉塔,强调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安娜将代表性的“红裙”再次穿上,而“命运”之神也向她扔下一朵白色的茶花。

不知真相的阿尔弗雷多以为茶花女是因为金钱离开了他,气愤不已。便在芙罗拉的舞会上拿着赌博赢来的金钱,将钱洒在了薇奥莉塔的身上来侮辱她。当亚芒看到自己的儿子这样羞辱薇奥莉塔,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可饶恕。这时整部剧到达了高潮,安娜脱掉红裙,从“命运”之神手中接过茶花,送给阿尔弗雷多。阿尔弗雷多羞愧地跑出去,而此时安娜躺在舞台上,表示此时的薇奥莉塔已经病入膏肓,众人在“命运”之神的逼退下离开舞台。

在最后一幕,安娜演唱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安娜对弱声的处理堪称经典。在其他版本的《茶花女》中,薇奥莉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会倒在阿尔弗雷多的怀里。但在2005年萨尔茨堡这一版本中,安娜全身颤抖地唱完最后一个音符,最后慢慢倒在了舞台的中央。这个动作的创新是导演有意而为之,薇奥莉塔虽然是风尘女子,但是骨子里的坚强到生命的最后都有体现。整部歌剧在安娜近乎完美的表演下结束,引起观众热烈的反响。

安娜的表演之所以能在21世纪造成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她的表演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重视当代人的审美方式,使人们觉得剧情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可以说,安娜这次的表演刷新了观众对于西方古典歌剧的刻板印象,并为今后的经典歌剧重排提供了新思路。这是一次成功的创新性歌剧重排。

三、歌剧重排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部经典歌剧之所以可以经久不衰,其在不断演绎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向前推进这一点尤其重要。2005 年萨尔茨堡版歌剧《茶花女》的创新性重排为我们证实,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演绎是被广泛接受的,另一方面,一定要在传统演绎的传承下进行改编,保持作品深度,秉持人性内核。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传统模式的经典歌剧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胃口”,如何对古典的歌剧进行二度创作,让观众,尤其是有一定歌剧欣赏水平的观众眼前一亮,是目前歌剧市场面临的问题。一部经典的歌剧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和推敲,值得我们反复观看和思考。萨尔茨堡版的《茶花女》相对于以往的版本,最明显的不同体现在场景布置上,其舍弃了华丽风格,设计变为简约风格。

经典歌剧都凸显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不管是十九世纪还是当今社会,“茶花女”这样的人依旧存在。2005 年萨尔茨堡版歌剧《茶花女》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不但实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而且实现了当下视域与原著精神的统一。

当然,一部歌剧的成功与歌唱家的现场发挥密不可分。安娜在2005 年萨尔茨堡版歌剧《茶花女》中的演绎极具现代感,简单的红色连衣裙加上她那纯正的俄罗斯式美声唱法,活脱脱就是一个现代的“茶花女”。当然,这次成功的创新性重排更是主创团队和其他演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四、结语

经典歌剧在每一次重排时,都应该对原版保持忠实,在此基础上实现超越。在当今时代,重排版本更要立足于当代人的审美进行创作。在现代背景的歌剧舞台中,经典的歌剧终将面临新的演绎方式。对比国外成熟的歌剧市场,国内的歌剧市场也渐渐繁荣,这些经典的歌剧已被许多歌剧观众们所熟悉,他们的审美鉴赏力正在提升,这就要求歌剧演绎形式不断创新。歌剧现代形式应当在尊重原著的内容、注重人物设定、重视音乐作品的完整性的前提下,结合当代人的审美与思考模式,与现代艺术相融合,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使新的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做到既有传承性又有创新性。2005 年萨尔茨堡版歌剧《茶花女》的创新性重排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在歌剧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必定要减少成本的投入。在这一基础上,找到能被现代人接受并认同的表现形式,使古典歌剧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与时代接轨,这将是经典歌剧永葆魅力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阿尔弗雷萨尔茨堡茶花女
奥地利古城萨尔茨堡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妈妈,别难过
以爱的名义演绎一曲人间悲歌
Krzysztof Wodiczko,Tijuana Projection (2000)
茶花女吊灯
妈妈,别难过
歌剧《茶花女》剧照
茶花女柳依依
音乐之声——萨尔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