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蝴蝶的轮廓浮现,定格,虚焦。
字幕:蝶,与耋同音,有长寿之意。在民间刺绣图案中象征吉祥富贵,比翼双飞,自由自在。
电话铃声响起,白大姐接起电话。
白大姐:喂,马主任,对……是我,您讲。
马主任:刺绣研培项目举办了培训班,咱县里得到了几个名额,你看有合适的人选没有?
白大姐: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马主任:是啊,咱们得好好把握,让县里的绣娘把刺绣水平提升一下,多学点东西!但是呢,毕竟名额有限,你可得找出真正合适的人选。
白大姐:放心吧马主任,我这就把事落实下去!
白大姐挂断电话,坐在办公桌前考虑了一会儿,走出办公室。
苏巧慧虚弱地坐在病床上,她摸了摸空荡荡的右腿裤管,又拍了拍左腿,眼眶盈满泪水。
苏巧慧低垂着眼眸:这条腿啊,还指着它做很多事儿呢。咋这么不争气呢!
小琳将手上的水杯递给苏巧慧:妈,您别这么说。您的腿不是好好的吗,您还想让它承受多少?
苏巧慧轻笑,假装生气地瞪了小琳一眼。
一名穿着灰色短袖、黑色裤子,体形微胖的中年男人站在病房门口愁眉不展。
病房里传来护士的声音: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严重,听医生的话好好休养,过些日子就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了。
中年男人听了长舒一口气,低头看了看溅在裤子上的雨水和泥点,伸手拍了拍,推门走进病房。
小琳看着正在给苏巧慧换药的护士问道:护士姐姐,我妈妈需要住院吗?她还能像以前一样吗?
小琳的小脸皱在一起,担忧地看着护士。
护士看小琳一眼,笑了出来:没那么严重!按照医生的叮嘱好好休养,过段日子就好啦!
苏巧慧躺在病床上笑着,一只手拉着小琳,小琳的手也将苏巧慧的手握了握。
孙建平听着小琳和护士的对话,慢慢走近病床。
小琳:爸,你来了。
苏巧慧看着孙建平被雨淋湿的模样,怔怔出神。
护士:药换好了,等会儿你们交完费就可以回家了。
护士边说边收拾换完的药,向外走去。
孙建平待护士走后,对苏巧慧说:你呀,都说了不让你乱跑,非不听!怎么样,这回摔疼了吧?
孙建平皱着眉,心疼地看着苏巧慧的伤:小琳先收拾东西,我去缴费,等会儿接你们回家。
孙建平说罢,走出病房。
苏巧慧的电话响起,来电是白大姐。
苏巧慧:白大姐,您找我什么事呀?
白大姐语气略急:你在哪儿呢?厂里也不在,家里也没人。准备跟你说个事!
苏巧慧犹豫道:哦,我这会儿在外面呢,晚点到家里说?
白大姐应了一声,挂掉电话。
苏巧慧心不在焉地和小琳聊着天,等待孙建平。
孙建平站在护士站外等待缴费。
孙建平:护士,我想问一下,我老婆的腿怎么样了?
护士停下手中的工作抬头看了一眼孙建平,又将目光放回电脑屏幕:右腿磨损得太厉害了,左腿的负荷也过重。这次康复应该还算快,但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创伤,那就谁也说不准了。
护士说完,将打印出来的账单递给孙建平。
一家三口坐在车里沉默着。
苏巧慧坐在后排,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后视镜里孙建平的脸:这次摔倒是个小意外,回去躺两天……
苏巧慧的话被孙建平打断。
孙建平:刺绣工厂那边就别去了。
苏巧慧瞪大眼睛:那怎么行?你知道的,我放不下刺绣!让我不再做刺绣比让我再摔几回还难受!
孙建平:这事没商量!
苏巧慧想要争辩,被小琳打断。
小琳:你们就别吵了,有什么事情回家再说!
车内恢复了平静,三人一路无言。
孙建平正在市场买菜,白大姐从后面喊住孙建平。
白大姐:小孙,我今天中午去你家发现没人,往常你家中午不都有人的吗?
孙建平:今天有点事出去了,怎么了白大姐?
白大姐:这样啊。早晨接到通知,说咱们县里有几个去参加刺绣培训的名额,巧慧不是喜欢刺绣吗?我想把这个机会给她。
孙建平:白大姐,不用啦!巧慧就在家里随便绣绣就行。
白大姐:巧慧不是很喜欢刺绣吗,而且……
孙建平打断白大姐的话:白大姐,巧慧一个人还在家里呢,我先回去了。
白大姐看了看孙建平的背影,一脸疑惑。
字幕:几天后。
苏巧慧双手抱在一起,生气地坐在沙发上。
门口传来小琳和孙建平说话的声音,伴随着开门声,两人走进家中。
苏巧慧:小琳,你先回房间写作业,我跟爸爸说几句话。
小琳三步一回头地走回自己的房间,担心地望了望苏巧慧和孙建平,轻轻关上了门。
苏巧慧盯着孙建平: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孙建平将手中的菜放进厨房:没什么,晚上吃……
苏巧慧将手中的水杯重重地放在茶几上,大声道:孙建平,你凭什么替我做决定?你凭什么都不跟我商量就把我的工作辞了?
孙建平: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苏巧慧听了这话更加生气: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不需要你来指手画脚!
孙建平: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你自己做主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之前你出车祸、去工厂上班还有住院,我都是最后一个知道,你跟我说过吗?你想过我吗?
苏巧慧:现在的问题是你凭什么辞去我的工作?
孙建平:凭什么?就凭我是你丈夫,我要为这个家庭负责。
小琳趴在房门后偷偷听着。
苏巧慧:孙建平,你……
小琳见状推开房门:妈,我们今天发上次月考的成绩了,老师要求家长签字,您帮我签一下吧。
苏巧慧狠狠瞪了一眼孙建平,接过小琳手中的成绩单,仔细看了起来:不错,比上次有进步。
小琳开心地回答:对呀,进前三名了。
小琳歪头笑嘻嘻地看向孙建平:爸爸,你不做点好吃的奖励一下我吗?
孙建平收起脸上的怒火:好,我这就去给你做好吃的。
孙建平转身走进厨房。
小琳抱着苏巧慧的胳膊,靠在她的肩头,分析着这次的试卷。
苏巧慧躺在床上,回想着在工厂被告知已辞职的场景,越想越气,将被子一把拉起盖住自己的头。
孙建平端着水杯,正想将水放到床头,看到苏巧慧用被子蒙住自己的头,悄悄关上房门退了出来。
孙建平躺在沙发上,回想起前两天去工厂时的场景。
孙建平站在厂长办公室门口,抬起手,又放下。
孙建平在门口转了几圈,又抬起手去敲门,正准备敲门时身后传来高厂长的声音。
高厂长从走廊另一头快步走来:孙师傅,我从老远就看见你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打转,有啥事进来说吧。
高厂长拿出办公室的钥匙,打开门。
孙建平跟在高厂长身后走进办公室:就是……有点事情想跟您说一下。
高厂长:孙师傅,你快坐,有事儿咱慢慢说。上回你打电话来帮小苏请假,我正想仔细问问呢。这两天她不在,大家都还有点不习惯。
孙建平坐在凳子上,有点不安地搓着手,最后,像是下了巨大的决心:高厂长,今天我是来帮巧慧辞职的。
高厂长明显一愣:是小苏出什么事儿了吗?
孙建平:上回去医院,医生说巧慧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不适合在厂里接着干了……
高厂长:这样啊,哎……那你把小苏照顾好,我们过两天去看看她,家里有什么困难就来厂里找我,厂里一直都把你和小苏当自己人。
孙建平握住高厂长的手:谢谢您,高厂长。
孙建平走到门口,回过头:高厂长,如果有手工刺绣的活您能给点也行。我给她带回去绣,怕她没事干,着急。先谢过您了!
高厂长重重地点了点头,目送孙建平离开。(闪回完)
孙建平重重地叹了口气,翻了个身。
字幕:次日。
小琳为苏巧慧按摩着腿:妈,我觉得爸说得对,刺绣工厂您就别去了。爸虽然说话冲了些,但他也是心疼您……您别跟他置气。
苏巧慧:妈知道你爸是为了我好,但是妈是真想好好刺绣啊……就这点爱好了,舍不下。
小琳眼里闪起了光:那您可以在家绣啊。我跟爸可以给您把材料都带回来。
苏巧慧犹豫:给妈拿杯水来。
小琳:好。
小琳给苏巧慧掖了掖毯子,起身去拿水。
绣花蝴蝶的眼睛浮现,定格,虚焦。
字幕:蝴蝶之眼,外观明亮清澈,由万千复眼组成。因此能观多面,助其找准方向,飞得更远。
孙建平开车路过县政府,刚好看到正在往外走的白大姐。
孙建平将车停在白大姐身边:白姐,去哪儿啊?我捎您一段!
白大姐手上拿了几箱慰问品,正着急赶路。
白大姐听到有人叫,仔细一看是孙建平:是小孙啊!我去一趟老年活动中心,过段时间有个文艺晚会,那边选了几个节目,今天叫我过去看看。你忙吧,我自己过去就行。
孙建平:没事,白姐,我刚好顺路。
白大姐实在拗不过,上了车。
孙建平帮白大姐从车上往下搬慰问品,在活动中心门口遇到了正欲进门的赵阿姨。
赵阿姨双目失明,老伴扶着她慢慢地走。
白大姐连忙关上车门,快步走上前去搀扶赵阿姨:赵姨!好久没见,您跟叔叔这精神头不错呀!
赵阿姨停住,摸索了一下,摸到了白大姐的手:是小白吧?我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你。今天怎么有时间过来了?
白大姐:赵姨,这不是听说您要助阵晚会,献曲一首吗,我就提前跑来饱耳福了!
赵阿姨转头面向老伴:瞧这丫头,俏皮话真不少!
赵阿姨又转过头,对着白大姐的方向:我呀,瞎也瞎了半辈子了,就是喜欢唱歌,没办法。
白大姐:有件热爱的事多幸福呀!我们就应该向您学习!
不远处,孙建平一直站在原地没说话,怔怔地看着这一切。
赵阿姨:这些年来,只要一站上那个舞台啊,我就觉着又多活了一回!那曲子就跟我的命一样,开口唱的那一刻,生活一下又有希望了!
赵阿姨说着,眼睛似乎看到了光一样,脸上神采奕奕。
白大姐抱了抱赵阿姨:好好好,只要您愿意唱,舞台永远属于您!
赵阿姨握紧了白大姐的手:进去吧。
孙建平看着白大姐和赵阿姨,怔怔地站在原地。
白大姐:小孙,愣着干吗?帮我把箱子搬进去。
孙建平这才回过神来,帮忙将箱子搬了进去,然后若有所思地离开。
听到敲门声,苏巧慧快速推着轮椅去开门。
苏巧慧吃惊道:白大姐?您怎么来了?快坐,我去给您倒杯水。
白大姐迅速拉住苏巧慧,将其推回茶几前:别忙活了巧慧,最近伤养得怎么样呀?
苏巧慧:好多了,建平和小琳还偶尔给我带些刺绣的材料回来。喏,您看,那个小手帕就是下午刚绣完的。
苏巧慧指了指搭在沙发靠背上的一块手帕,小声嘀咕道:就是不能去刺绣厂上班,感觉空落落的……
白大姐神秘地笑了笑:这次我来就是要跟你说个正事。
苏巧慧疑惑道:正事?什么呀,您就别卖关子了。
白大姐假装沉住气,喝了一口水:我呀,前两天接到上面的通知,说是市里创办了一个刺绣培训班,给了咱们县几个名额。上回碰到你们家小孙还跟他提过,但想了想我感觉还是应该来当面跟你说一声。怎么样?要不要报名试试?
苏巧慧愣了一下,惊喜道:那太好了啊!我当然是愿意去的!白大姐,我报名!
白大姐:别着急做决定。
白大姐欲言又止:你呀,先跟小孙好好商量一下。
白大姐正说着,孙建平开门走进来。
孙建平看到白大姐:白大姐来了呀,刚好我们要做饭了,您陪巧慧聊聊天,晚上就在这里吃饭吧。
白大姐:我就先不留了,你们吃。
白大姐说完看了看沙发上的手绣手帕,走向门口。
孙建平察觉到了白大姐的视线,转过身把菜放到桌上。
苏巧慧:白大姐,我肯定去,您可记着给我留名额啊!
白大姐回头看了看苏巧慧,走了。
小琳看着一晚上没有说话的爸妈,问道:你们俩又怎么了,是有什么事吗?
苏巧慧:我决定要去参加市里举办的刺绣培训班,这段时间你要照顾好自己。
苏巧慧说完看了孙建平一眼。
孙建平沉默着。
小琳:妈妈,我支持你。
三人吃完晚餐,苏巧慧拿起电话,拨给白大姐。
苏巧慧:白大姐,我决定要去了。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呀,需要准备些什么?您放心,家里人都支持我去。嗯嗯……好……那麻烦您了。
白大姐在县政府门口碰到了孙建平,伸手拦了下来。
孙建平停稳车:白大姐,您不拦我也正准备停呢。巧慧说今天请您去家里吃个饭,我们顺便问问您去培训班的事。
白大姐:正好,我也有话要跟你们说,咱们现在就走吧。
白大姐拉开门上了车。
孙建平:白大姐,上回在菜市场是我不好……
白大姐:没事,我理解。这回巧慧他们去的那个培训班是手绣,不是机绣,你放心,而且食宿条件都很好。
白大姐:这刚一家门就闻到香味了。巧慧手是真巧,东西绣得好,饭还做得好!
苏巧慧害羞地说:白大姐,您要真觉得好就多吃点。
苏巧慧引着白大姐入座。
白大姐打趣道:那小手帕是你才绣的吧?那天我就想说了,东西虽然看着可以,但经不起细看。你看那图案,太简单了。配色也不洋气……
苏巧慧:白大姐,您给我留点面子吧,这回不就要去学习了嘛。
白大姐:好好好,我不说了,你们俩商量得怎么样了啊?
孙建平在一旁沉默不语。
苏巧慧将碗筷递给白大姐:商量好了,等通知来了就去。
孙建平在一旁招呼着:快吃菜,白大姐。吃完我继续去跑车,顺便把您送回单位。
白大姐:不用,吃完你去忙你的吧,我还得去找小梁呢。
陈玉远远地看到了白大姐,快步走上前。
陈玉喘着气:白主任!哎呀,大老远就看见您了,您这是刚下班?
白大姐回头看向陈玉:还没呢!有点事找你们厂的小梁,你能帮我叫一下她吗?
陈玉不太情愿,没有回答白大姐:白主任,我可是听说了刺绣班的事了,还知道咱们县也有名额。您这刚刚把一个名额白送给了苏巧慧,这又要找小梁,是真不给我们机会呀!
白大姐看着陈玉,略有不快:话怎么能这么说?什么叫白送?巧慧在刺绣厂的努力可是有目共睹的,我是外人,你们厂的厂长和绣娘们总有发言权吧?咱进去问问大家的意见!
陈玉连忙拉住白大姐,解释道:白主任,您知道的,我没有别的意思。
陈玉语气弱下来,一边说一边偷瞄白大姐:况且,厂里之前对她的照顾已经不少了,这次的机会这么难得,我们也有争一争的权利吧?
白大姐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陈玉:你说的这些我们会认真考虑的。这样,你先去上班,等领导会上讨论出结果了我再告知你。
陈玉放开白大姐的手:那就麻烦您了白主任。
陈玉说罢,匆匆向工厂走去。
白大姐在原地思索了一下,转身走向高厂长办公室。
几天没出门的苏巧慧趁着孙建平和小琳都不在家,自己出去透透气,刚出门就在巷子口看到了陈玉。
陈玉对着另一名同事:你说说,就那么两个名额,还要给她一个,这说出去谁服气?
女同事小宋推了推陈玉的胳膊:别生气了,陈姐,其实巧慧的手艺还可以的!
陈玉:我就是想不通,我还比不过她了?
小宋头一偏,看到了不远处的苏巧慧:哎呀,陈姐,不生气了哈!咱再等等看上面怎么通知吧!
小宋给陈玉使了个眼色,拽了拽袖子。
苏巧慧强装镇定地从她们身边走过。
门开着,高厂长正在里面打电话。
白大姐象征性地敲了敲门,走向沙发坐下。
高厂长对着电话:行,那你既然已经决定了,我也就不拦你了。早做打算也好,祝你顺利!
高厂寒暄了两句便挂了电话,扭头看向白大姐。
白大姐起身向高厂长打招呼:看高厂长这么忙,都不好叨扰。
高厂长倒水,将水递给白大姐:您有什么事?
白大姐接过水杯:我想让小梁去刺绣班学习,精进一下手艺。
高厂长:小梁前一阵子辞职了。
白主任:啊?那您看看,还有推荐的人选吗?
高厂长思索片刻:有倒是有……陈玉的业务也不错,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是经验丰富,学东西也快,要不要考虑一下?
白大姐想了想:好的,我们回去会认真考虑的。
白大姐说罢,从办公室走出来。
陈玉看了看苏巧慧的腿:既然此行就咱们二人,你腿脚又不方便,照顾你也是我理应的,那咱就快点出发吧。
苏巧慧扭头看向陈玉,不好意思地说:没问题陈姐,放心吧,我不会给您添麻烦的。就是我刺绣经验没您丰富,学得慢的话还得请您多带带。
陈玉:那当然,不然这一厂绣娘都等着去学习的人带回来新技术呢,难道还指望你来教呀?
二人在路口分别,相约第二天一早在车站碰面。
孙建平递过行李:你们路上注意安全,到了报平安。
孙建平看向陈玉:陈姐,这次您多费心,我爱人就拜托您多担待了!
陈玉点点头。
小琳依依不舍地拉住苏巧慧:妈妈,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哦!
苏巧慧:好的,那我们就出发啦!
两人推着行李,消失在车站的人海里。
小李等人带着学员们分配宿舍、办理入住。
苏巧慧迅速和舍友打成一片,大家一起讨论家乡、讨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和刺绣有关的故事。
苏巧慧拍了拍腿:我呀,车祸落下了残疾,接下来的学习如果给大家添麻烦了,还请大家多担待哈。
苏巧慧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学员小张:巧慧姐,您就别多想了,大家都是来学习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嘛!
学员宋姐:对呀对呀,我学刺绣的时间没你长,还得多请教你呢!
经过老师一上午的授课,学员们开始实操练习。
苏巧慧暗自嘀咕:这个针法这样弄也不知道对不对……
王教授悄悄出现在苏巧慧身旁。
王教授看着苏巧慧的绣布,笑着说:对,就是这样的。巧慧学得很快嘛!
苏巧慧猛地抬头,一脸羞涩:王教授,您过来了呀。我上课感觉听明白了,自己绣起来也看不出来对不对,幸亏您来了。
王教授点了点头:老师教的内容能接受吧?
苏巧慧:老师讲得真好!不懂的东西我课后翻翻笔记也能看明白,陈玉大姐也时常帮助我……王教授,真是感谢您这次提供的学习机会。
王教授:只要你们能利用这次机会提升刺绣技艺,回去之后把这些文化好好传承下去,这就是有意义的事!
苏巧慧用力点了点头。
陈玉将一切都看在眼里。
苏巧慧拿出自己最近绣的作品向陈玉请教。
苏巧慧将手中的绣片拿起来给陈玉看:陈姐,你帮我看一下这个地方这么绣可以吗?
陈玉拿起苏巧慧的绣片:你今天不是给王教授看了吗?
苏巧慧笑着接过话:陈姐,王教授是觉得我们两个都不错,来问问我们的情况。
陈玉:哦,你看你这个地方,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教的接针,要从每一针的三分之二的地方绣出来,你这个出针的地方和上一针出针的地方太近了,不好看。
苏巧慧接过绣片仔细看了起来,又动手绣了两针,开心地说:陈姐你真厉害,一下就说到点子上了!你看,改了之后立马就好了!
陈玉不好意思地笑了。
宿舍里的其他学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绣品,互相请教。
苏巧慧看着被舍友围起来的陈玉,笑了笑又低下头开始自己手上的刺绣。
小琳在跟苏巧慧视频通话,孙建平坐在一旁,时不时地往手机看去,一直不说话。
看着视频里的苏巧慧那么开心,孙建平也笑了起来。
小琳突然打断在介绍针法的苏巧慧,高兴地说:妈妈,我知道你一直绣的蝴蝶该怎么绣眼睛和其余的地方了,你稍等哦。
小琳说完将手机塞给孙建平,跑向卧室。
孙建平拿起手机看着屏幕里的苏巧慧,将想说的话咽了下去。
苏巧慧看着孙建平:你在家把小琳照顾好哦。
孙建平:好,放心吧。你,你也把自己也照顾好。
小琳兴冲冲地对着手机举起手中的蝴蝶:妈妈,你看这个蝴蝶,眼睛可以用你前面说的钉珠绣,或者打籽绣来做,翅膀可以用盘金绣。
苏巧慧:小琳真聪明,妈妈回去就把它绣好。
母女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才挂断视频。
小琳:爸爸,你见过这只蝴蝶吗?
孙建平盯着蝴蝶:之前好像见到过。
小琳看着手中的蝴蝶像是自言自语:这个蝴蝶是妈妈在工厂绣的,光是图案她就选了很久。爸爸,你知道吗,妈妈出事之后我都很少见她对别的事情这么上心了。有时候妈妈就一个人在房间偷偷地绣。
孙建平盯着蝴蝶思考着什么。
小琳见孙建平没说话,又说道:爸爸,我觉得刺绣给妈妈带来了希望,至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她是快乐的。我知道,你也希望妈妈能一直快乐。等妈妈回来,你们好好聊一下,告诉她你也会一直支持她的,好吗?
小琳将蝴蝶交给孙建平,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孙建平盯着手中的蝴蝶怔怔出神。
学员小张往陈玉的身后望了望:陈姐,今天巧慧怎么没跟你一起来?
陈玉低着头一直往嘴里送饭。
学员宋姐停下手中的筷子,转向众人:我中午从教室出来的时候她就在绣,晚饭的时候又不见她!真是勤奋。
陈玉说:她在练习,我给她带份饭回去。
陈玉等人推门而入,看到了还在绣东西的苏巧慧。
苏巧慧抬起头,看向众人眼睛放光:陈姐,终于等到你回来了!这个地方我还是不太明白该怎么处理,你就帮帮我吧!
陈玉把带回来的饭放在苏巧慧面前:喏,先把饭吃了。绣片给我,我给你看看。
苏巧慧高高兴兴地把绣片递过去,打开饭盒:谢谢陈姐!
(画外音)苏巧慧认真学习,和班里的同学关系也越来越好,经常能看见大家一起讨论针法的情景。苏巧慧的努力和真诚打动了陈玉,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教室内举办了结课典礼,大家展示了各自的结课作业。苏巧慧凭借优秀的学习态度和作品,被评为“优秀学员”。
王教授看出苏巧慧欲上前跟自己说话,但几次都没开口,遂主动询问:巧慧,这次的培训结束了,希望我们教的东西能启发到你。马上就要走了,你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帮你做的吗?
苏巧慧双手紧紧握住王教授的手:王教授,这次来之前我本来只是想把刺绣吃透,明白刺绣的内蕴到底是什么,把手艺打磨打磨。但是……我现在又有了新想法了,谢谢您!
绣花蝴蝶的翅膀挥动着,定格,虚焦。
字幕:蝶之翼,轻盈而斑斓,却在蝴蝶身处风雨中时护其周全,冲破尘埃与阴霾,飞到雨过天晴,生生不息。
苏巧慧、陈玉二人回到家时,天色已晚,孙建平已在车站外等候。
孙建平快速接过行李,放在后备厢:巧慧、陈姐,上车吧。
陈玉看了一眼苏巧慧,对着孙建平说:哈哈,这一趟下来我可是重新认识你们家巧慧了。今天太晚,改天邀请你们来家里吃饭。
孙建平从后视镜上看到了两人的神情,心底一片踏实,疲惫的脸上漾起了一丝笑意。
苏巧慧兴致勃勃地跟孙建平和小琳讲着自己这次去培训的所见所闻。
苏巧慧意犹未尽地喝了口茶:总之啊,这一趟没白去!
小琳瞟了孙建平一眼:好久没见妈妈这么开心了。
孙建平往嘴里送了一口菜,调侃道:说说吧,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苏巧慧一脸惊异:你怎么知道的?
孙建平略带得意:我还不了解你?
苏巧慧:我想开一家自己的刺绣公司。
孙建平顿了顿:只要你不会太累,把身体放在第一位,我支持你。
苏巧慧:但我还没想好怎么开始着手……
孙建平:可以问问白大姐啊,说不定她能替你出出主意。
小琳:妈,您不是总提到王教授吗!她懂那么多,还带着你们学习,说不定愿意帮帮忙呢!
苏巧慧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明天一早我就给她打电话。
苏巧慧思索片刻,拿起电话。
苏巧慧有些紧张:王教授,您好!我是苏巧慧。
王教授:巧慧啊,你还好吗?回去之后有没有绣新作品呀?
苏巧慧:我一直在绣,王教授,今天打电话是想请教您一些问题……我想自己在县里开个刺绣公司。
王教授:这是好事呀!现在政府有很多能够帮助到手艺人的政策,甚至可以资助你启动新公司,你可以去当地政府了解了解。如果能顺利创办,不仅可以助力刺绣文化的发展,还能解决一部分妇女的就业问题。巧慧,这是好事!如果后期需要平台宣传,有什么能用上我的地方我一定全力以赴帮忙。
苏巧慧:好的好的,王教授,我今天就去政府咨询一下。
苏巧慧欢欢喜喜地挂了电话,仿佛看到了希望。
苏巧慧去县政府找白大姐,远远地就看到了陈玉。
陈玉也正往苏巧慧的方向走来。
陈玉看着苏巧慧着急的样子:着急慌忙的,干啥去?我还正准备去跟你商量个事呢。
苏巧慧停下脚步:准备去跟白大姐问个事情。咋了陈姐?
陈玉有些支支吾吾:之前县里送咱去培训的时候,你还记得说过啥不?
陈玉看苏巧慧没反应过来,接着说:哎呀!当时不是说,拿到优秀学员回来的话政府给资助创业吗!
苏巧慧点了点头:是有这么回事。
陈玉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啊,我就想着来问问你的想法。
苏巧慧这才听明白陈玉的意思:不瞒您说,我准备自己开个刺绣公司!陈姐,您是老手艺人了,您能帮我出出主意不?
陈玉:好!那咱们先去看看县里领导怎么说,如果有我能帮到的地方,一定尽力。
陈玉推着苏巧慧走向了县政府办公楼。
苏巧慧向白大姐说明了来意。
白大姐十分高兴:县里其实也正有此意,但这事还是得你自己申请,这样我们才能往下推进嘛!我把申请的流程和需要的材料发给你,你回去先照着这个准备。
苏巧慧:好的白大姐,谢谢政府的支持!
苏巧慧的刺绣公司顺利落成,规模虽还不大,但在县上已算是一个文化企业标杆式的存在。
字幕:公司正式营业当天。
高厂长与苏巧慧握手:苏总,我来跟你道喜,你这可是干了一番大事业!
苏巧慧握住高厂长的手:谢谢厂长。哎呀,您可别这么说……我也是想为咱们县做点事,我们小公司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呢。
高厂长:那我们以后就共同扛起咱村咱县的刺绣文化大旗吧!
县里来的领导也纷纷向苏巧慧祝贺。
剪彩结束后,苏巧慧一人拄着拐杖立于楼前,想着一个新的问题。
公司建成后的一段时间接到的订单屈指可数,苏巧慧想到了王教授。
苏巧慧忐忑地拿起了电话:喂,是王教授吗?我是您刺绣班往期的学员苏巧慧,您还记得我吗?
王教授:当然记得呀,巧慧,你的刺绣公司建成了吗?还顺利吗?
苏巧慧松了口气:感谢王教授还记挂着。在政府的帮助下,公司总算是建成了,但是……
王教授: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苏巧慧:由于技艺不够精湛,我们能接到的订单很少,可能在宣传工作上也存在问题……王教授,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做才好呢?
王教授:巧慧,技术的问题不用急。宣传工作……现在新媒体这么发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啊。
在王教授的引荐下,苏巧慧与陈玉结伴来到了苏州拜访王教授介绍的刺绣老师吴琪。
吴琪招手:是苏巧慧和陈玉吧?
苏巧慧小心翼翼地问道:对对对,您是吴琪老师吗?
吴琪看着苏巧慧笑道:对,我是专程来接你们的。这位就是陈玉吧?
陈玉看向吴琪:是,吴老师您好,很荣幸能认识您!
三人互相寒暄后去往吴琪提前安排好的住处。
教室里除了苏巧慧和陈玉外还坐着苏州的几位绣娘,吴琪跟她们坐成一个圈。
吴琪:各位都有了一定的功底,加上这次时间有限,咱们就不再讲基础针法了。争取多讲些技巧,让大家有实质性的提升。
吴琪讲授理论知识,并进行演示。
众人认真听讲。
苏巧慧一边绣着东西一边凑向陈玉:姐,这绣法里面的门道可真多。
陈玉抬头望了一眼吴琪:确实,苏绣跟咱疆绣还是在好多地方上有不同点的。咱学学人家的优点,看能不能引用进来。
苏巧慧点了点头,继续听讲。
苏巧慧和陈玉回到家乡没几天,便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陈玉突然冲进苏巧慧办公室。
苏巧慧被吓了一跳:陈姐,这么着急是怎么了?坐下来慢慢说。
陈玉一把拉过椅子:我刚接了一通电话,你猜怎么着?
不等苏巧慧接话,陈玉自顾自地往下说:客户订了五千件绣品!咱们可有的忙了!
苏巧慧大吃一惊:这么多?哪里的单子?
陈玉:一定是王教授和吴老师在暗中帮了忙……
绣娘们努力工作,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但是几件成品出来之后,苏巧慧便发现了新的问题。
陈玉紧皱着眉:苏总,我昨天把样品拿给甲方看了,人家好像不太满意。
苏巧慧瞪大眼睛: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
陈玉:咱们的绣品用的是最传统的手法,精细度上还是差一些。
苏巧慧:这些绣娘都有底子,学学新绣法应该很快吧?咱们要不集中培训一下?
陈玉连连点头:我也正有此意。除了绣法,我们还应该把在刺绣培训中心和去苏州见过的一些新款式介绍给大家。
苏巧慧:对。我这回来后真是瞎忙活,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耽误了。今天就把给绣娘培训的事安排好,别耽误了订单。
陈玉:好嘞,我这就去!
(画外音)经过集中培训后,绣娘们的刺绣技艺越发精湛,绣起来动作也越来越快。眼看着手上接的订单就快完成了,但再也没有新的订单或活动邀约,苏巧慧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又陷入了深思。
电话响起,苏巧慧接起电话。
电话中传来马主任的声音:苏总,现在有这么个事情得找你办一下。县里打算搞一个非遗刺绣文化节,你们公司能不能作为企业协办一下啊?
苏巧慧惊喜道:马主任,我们当然愿意,当初能顺利创办公司就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改日我去找您商议一下文化节的筹备细节。
马主任:好,那就辛苦你们了。
公司里悬挂着“非遗刺绣文化节”的条幅,五湖四海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张县长:苏总,你们这个文化节开展得很有意义!
苏巧慧:县长过奖了。这个展示区其实在文化节开办之前我们就在构思设计了,想着在这一片陈列一些各民族的经典刺绣作品,每逢开放日,我女儿也会作为小志愿者来为前来观展的人介绍讲解。
苏巧慧说到这里,眼里泛起温柔。
白大姐:这个我能证明!别看小琳年纪小,当起志愿者可是有模有样!把刺绣的针法啊、配色啊、寓意啊,还有背后的故事讲得明明白白!巧慧没少费心教吧?
苏巧慧:她呀,每逢周末都跟着我来公司,这些做刺绣的姑娘们就拉着她教她刺绣,时间长了,竟然都给搞明白了。
众人一边有说有笑,一边参观。
几位主播、摄影师在大厅里架起了设备。
字幕:两年后。
陈玉把带来的展品一件件陈列出来,利落地布置着展位。
苏巧慧看到这一切,露出欣慰的笑容。
小琳拿起一件绣品:妈妈,您看这个放在这里合适吗?不对,放在那里是不是更好看一些?
苏巧慧:这个还是给我来放吧。
孙建平一把抢下苏巧慧手中的作品:你坐着帮忙看看摆得合不合适就行,这些活我来,闺女打下手。
陈玉:对,巧慧你就放宽心吧。咱可是带着县里那么多绣娘的心意呢,这次博览会一定能展示出咱们绣品最美的一面,一定能顺顺利利!
陈玉说着,走到了苏巧慧的轮椅旁用力握了握苏巧慧的手。
二人相视一笑。
小琳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咱们快些把展位布置出来。估计参观的人等会儿就一大波一大波地到了,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陈玉:孩子说得对,抓紧时间。
孙建平:好嘞。
观赏者络绎不绝,苏巧慧一家兴奋地迎接着,不厌其烦地讲解着刺绣的故事,耐心地介绍作品。
王教授带着学生走到了苏巧慧的展位前。
小琳转过头:妈,您看谁来了?
陈玉正在讲解绣品:这件作品是用了钩针绣的针法……
陈玉目光一转:王教授!王教授来了!
苏巧慧立刻转着轮椅冲向前:在这里能遇到您可真好呀。王教授,咱有一年没见了吧?您还好吗?
王教授迎向苏巧慧,拉起她的手:我很好,巧慧,看到你们也来参加这次博览会,真替你们开心。看来这一年多公司经营得很不错嘛!
苏巧慧:真庆幸当时去了刺绣培训班好好学了些东西,刺绣水平提升了不少,还认识了您……我和陈姐现在就想把这个公司好好开下去。
陈玉一直在旁边忙碌,闻讯赶来:对,这次能来参展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个机会,好歹不负这些年来许多人的努力了!
王教授欣慰地笑道:真好。看着你们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我也看到了刺绣班开办的意义。有政府的支持和大家的努力,你们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孙建平:一定会的!王教授,这些年真是多亏了您。
王教授:别客气。小琳现在也慢慢长大了,你们可是给她做了个好榜样!
一天的展示结束后,众人一边兴奋地朝住处走一边复盘着今天发生的事。
王教授一行人也从会场走出来。
王教授:怎么样呀巧慧?今天收获大吗?
苏巧慧:王教授,今天前来询问了解我们绣品的人可多了!
苏巧慧激动得脸颊泛红。
小琳脸上写满了骄傲:王老师,他们还夸我讲解专业了呢!
陈玉:今天又接到了很多订单,这趟回去又够忙一阵的了。
众人大笑。
王教授:有收获就好!
王教授轻轻拍了拍苏巧慧的肩:明天还得继续呢,今天早点回去歇息吧。
苏巧慧:嗯,您也是。
一行人并肩有说有笑,缓缓地走向住处。
苏巧慧手中拿着还没有绣好翅膀的蝴蝶。
小琳坐在旁边,指着蝴蝶眼睛:妈妈,这个钉珠绣的眼睛好传神呀!翅膀您打算怎么绣呀?
苏巧慧拿起放在一旁的金线,将线放在蝴蝶翅膀的边缘绣起来:就用你上回说的盘金绣呀。
不一会儿,苏巧慧绣好了蝴蝶,将蝴蝶托在手心,慢慢举起来。
小琳:妈妈,这个蝴蝶也太像真的了!
孙建平闻声从厨房跑过来,一家人开心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