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越嘉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就拥有孕育丰富多彩文化的肥沃土壤,通过岭南地区的各种美术、曲艺、建筑、园林、工艺、绘画等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创作汇锦,可以看出岭南地区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在百花争艳中,广东音乐作为一个不可小觑的重要分支,现已被国务院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可见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追本溯源,广东音乐已经有400 余年的历史,它拥有十分包容与开放的特点,在这悠悠四百年间不断地吸收外来新的音乐文化,又始终秉持着自己鲜明的特性,受到普通民众的热爱与喜爱,如今已走过四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所以,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将之继续传承下去。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多的承载着中华民族在广东地区生活的民众的生活方式、爱好兴趣和行为习惯,倘若离开中国大陆这片土地,它所承载的就是浓浓的乡愁。因此,在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今天,我们应当认识到传统的广东音乐所面临的困境与险境,并通过现今一代人的努力与创新,在延续广东音乐生命力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让它走出广东,走出岭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广东音乐现阶段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岭南一带,其范围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府方言地区,也包括两广白话地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广东音乐是一种主要以丝竹乐器为主的乐种,演奏风格多为轻盈清新、温柔流畅,具有婉转动听、轻柔华美的岭南特色,是我国传统的地方乐曲流派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与欢迎,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由于民众的喜爱,这种悠扬轻盈的曲风可以说是遍及我国大江南北,乃至随着华人在世界范围的移民逐渐流行至世界各地。在文艺界,关东音乐、粤剧和岭南画派并称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享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在其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广东音乐走过其萌发期与发展期,并在动荡中经历了成熟期。在其演变的各个时期中,广东音乐都伴随着当时涌入两广地区的多样文化而选择性地吸收与兼容了外来音乐的特点及其他地方音乐或者艺术的一些成分,并通过选择性地改造,使之逐渐与广东音乐融为一体,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充实,形成了现阶段我们所熟知的广东音乐。
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随着两广地区经济的发展,广东音乐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艺术界音乐人才层出不穷,新的音乐作品与演奏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经过近些年来后人的整理与收录,已归纳在册的曲目就有五百余首,其数量之大,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可谓凤毛麟角。随着时代的继续发展,广东地区的民间音乐家们继续在曲艺创作中争奇斗艳,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并不断的吸纳新兴事物所带来的灵感,创作了不少新作品,并在乐曲的演奏中大胆采用了现代的西洋乐器,使得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钢琴等这些传统的西洋乐器在广东音乐中有了一席之地。创作者甚至大胆使用了电子琴、电吉他等新兴乐器,这一大胆的创新给传统的广东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散发出蓬勃生机,受到广泛的喜爱,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获得了“第二国乐”的称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广东音乐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音乐审美的变化,传统的广东音乐已经难以获得大多数人的青睐,加之由于老一辈音乐人的离世,新的现代作曲家也进入人才短缺阶段,所以近些年来也鲜有新的广东音乐作品问世;另一方面是虽然广东音乐已不再是大众音乐,但是仍旧有许多广东音乐的爱好者存在,广东音乐的拥簇者依旧层出不穷。
广东音乐自其诞生之初,主要就是通过传统的以自娱自乐为主的民间乐社“私伙局”来进行传播与发展的。这种传唱粤语民歌的乐社普遍存在于岭南地区,在演出时通常自备乐器或其他的表演用品,因此得名“私伙局”,其本质为出于对传统广东音乐的喜爱而自发组织形成的民间乐队。近些年来,虽然广东音乐已经不再是“第二国乐”,但是由于其在群众中的喜爱者众多,民众中的“私伙局”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岭南地区不断涌现,形成蓬勃发展之态。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2012 年时,仅广州地区就有“私伙局”1300 余个。这些数目众多又存在于普通民众中的乐队组织,为广东音乐打下了牢牢的群众基础,增加了广东音乐的传播面,对广东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这种仅存在于民间的自发性乐团组织也具有它的局限性,例如,由于乐团成员多为业余演出人员,演出活动也往往是以自娱自乐为主,所以他的影响面与辐射区域都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可以说传统广东音乐仅仅是乐团内部的自娱自乐,无法被普及开来,也很难造成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个大环境下,顺应时势地出现了“广东省广东音乐联谊会”。“广东音乐联谊会”虽然也是自发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音乐团体,但它是独立于政党之外的正式社会组织,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登记批准,可以说是目前广东省唯一一个被政府和文联组织正式批准的民间组织。相对于小打小闹的“私伙局”来说影响力和影响规模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广东音乐联谊会”通过展开公益性或者互惠性的线下活动,不断地扩大广东音乐的影响力,填补了官方广东音乐乐团的空白。通过众多线下的活动模式,例如组织线下的、面向普通民众的广东音乐演奏,举办联谊活动,进行广东音乐的推广等活动形式,为广东音乐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广东音乐从民间萌发,逐渐成熟、壮大,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入多种乐器和乐曲的特点,可以说,广东音乐的诞生、发展、传承都离不开民间广东音乐团体的继承和创新。而且,与官方乐团不同,民间的广东音乐团体在演奏与创作时不拘泥于传统的、程式化的演出形式与作曲套路,这种随性自然的特点反而更加促进了传统广东音乐与新的时代特征的融合。除了加入西洋乐器之外,也大胆地加入了自制的乐器和全新的演奏方式,使得现如今的广东音乐变得更为包容与多元,这一颠覆传统的新的乐曲形式也使得现如今的广东音乐在更宽更广的范围内流行开来。而如何让新时期的广东音乐可以在当今社会有着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继续进行发展与创新,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现如今,新生代的青少年们作为最朝气蓬勃的群体,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青少年的喜好,影响着社会潮流的走向。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将广东音乐融入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比如高校钢琴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可以融入一些广东音乐题材的作品,让学生多接触这方面题材的音乐。上音乐欣赏课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广东音乐曲目进行欣赏,并在乐曲欣赏中加入适当的解说与讲解,培养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地沉浸在广东音乐的环境中,提高学习主动性,为今后的下一步教学培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高校负责人应该意识到高校教学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而是应该德智体美劳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提高高校音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根据音乐的特点加以放大,以此来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积极性。而教师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多种特点的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其次,对于目前众多的民间广东音乐的爱好者团体来讲,现今开放与包容的社会环境给予了他们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机会与条件,但是由于这些数量众多的民间广东音乐爱好团体并没有统一的组织与管理,因此众多爱好者的审美与品味也在众多团体中不断交流与相互融合,在乐曲创作时也是根据创作者自己的审美来对乐曲进行创作与改编,因此乐曲创作的水品也其他成员对于演奏专业与审美的变化,因此提高民间音乐组织的创作与演奏水平也可以对广东音乐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后,新时期广东音乐的发展与创新也需要与其他音乐文化相互交流与探讨,因此广东音乐的发展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岭南地区或者两广地区,而应该通过一些合适的形式来进行传播与发展。例如通过与其他音乐组织举办一些交流活动,适当的组织两广地区外的广东音乐演出活动,将广东音乐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吸收他人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地扩大广东音乐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也可以借助现阶段先进的多媒体传播手段,让广东音乐的传播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民间乐团自娱自乐演出,而是可以将音乐置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地铁、公交的报站前后提示音,电视台广告,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等,不仅扩大了广东音乐的传播面也在细节之处彰显出了城市特色。
总之,经历了四百余年风风雨雨的广东音乐现在依旧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在广东音乐在新时期如何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中,我们既要努力保持广东音乐其独特的特性与差异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努力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文化对传统广州音乐的冲击并为此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