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体育也极为重要,是教育体系中无法忽略的一环。为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高校应当落实教学改革,加快思政理念的渗透速度,并且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二者的全面融合。为此,应当多进行实践,探究出可行的渗透途径。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完成对教学的改革,是目前的主要任务。
1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面临的难题
1.1 思政理念和专业知识难以融合
在对课程进行建设时,不难看出,遇到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将思政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从两者的理念来看,体育专业更看重技能,所以专业知识基本都和技能相关,而思政則是看重思想上的追求,目的是实现思想的进步。因此,想要实现两者的融合,首先要挖掘二者共同点,这样才能找到可行的融合途径,让思政理念能够成功渗透到体育中。然而在现阶段,对教学的渗透并不顺利,在体育教师群体中,许多人都会错误地认为理论对教学的意义不大,会轻视这方面的教学,即使会带领学生完成运动,也只是局限的运动本身,缺少理论、技巧的深入。因此,教学的落实也是难点之一,让理念渗透很难进行。
1.2 体育教师难以发挥主导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未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和深刻内涵,就不能结合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与特点渗透思政元素。怎样增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解决教学中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并真正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保证思政理念的渗透是主要难点。同时,体育教师要形成思政教育自觉,立足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制高点,不但要传授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还要注重塑造学生品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还要不断挖掘体育中的思政元素,并且自主完成挖掘、加工与应用的过程,并且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将正确的思政理念传递给学生。然而,大多数教师未做到这一点,无法在思政元素的渗透过程中,发挥出理想的主导作用。
1.3 思政理念难以融入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梳理与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未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也未能充分发挥体育思政元素的作用。目前,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并未认识到要引领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从教学方式上看,有的体育教师既不主动提高自身体育技能,又不创新教学模式,更何况将思政内容合理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活动往往在户外开展,很少会进入室内展开理论讲解,也使得理论课程内容趋于形式化。由于课堂教学以体育运动为主,而教师也缺乏对思政教育的积极性,造成了思政理念渗透的困境。
1.4 学生思政意识有待提高
从学生层面上看,为了使思政理念成功渗透,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首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认识的重要性。学生群体勇于创新、乐于探索,但在面对新事物时,没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存在“精华”和“糟粕”同时吸收的问题。同时,他们、个人主义倾向较强,思维也是十分活跃,但在具体的事物上,行动力往往是不足的。在思想教育认识上也有偏差,很多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最重要,思政教育可有可无。身处5G时代,面对开放性的信息传播空间,学生们受到影响,有了更强的世界观念,而对于民族的意识,却变得越发模糊,甚至出现了偏差。因此,怎样修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偏差,并且提升他们的思政意识,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难点。
2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2.1 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政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和定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体育动作要领的传授,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增强对高校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引导,体育教师在讲解体育专业知识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将成长发展需求与体育教学需求有机结合。从体育活动角度而言,激活学生在体育集体活动实践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使其树立团队合作精神。从校园体育文化角度而言,教师可借助学校体育环境设施、体育制度以及体育精神文化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育学生道德品质。这种教育职能的转变,对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思政素养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此,就要教师认可思政理念,并持续地通过学习,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实现思政素养的进步。同时,教师要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发挥积极的渗透、引领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政意识,都会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构成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意识的优化与转变。教师应积极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及教育价值,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时,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思政培训,在系统性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以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在具备了一定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对体育教学内容、内涵的深化分析与研究,并不断挖掘里面的思政元素,再融合教学的理念和目标,让思政教育能够得到落实。
2.2 进行体育教学资源整合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课程思政理念作为重要的理论指导,将其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必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与努力。为了让渗透的过程更顺利,高校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快完成对教学功能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并拓宽教学思路,充分借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在相互的融合、作用下,对思政教育形成助力。首先,高校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当前,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各个学科中,有效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拓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微课、慕课等先进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思想政治与体育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以达到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其次,应当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积极的联动,以实现多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总体来说,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思政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实现多种教育形式的联动,才能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家长、相关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沟通与合作,进行课程思政方面教学资源的整合,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2.3 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项改革的落实,使得思政理念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同,但在实践中,由于教材内容脱节,课程安排不到位等问题,使理念的渗透只能达到浅层,无法产生实际效用。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校本课程的完善工作,这样既能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的特色教学资源,又能融合思政教育理念,构建更加有效的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最先要做的,是进行富含思政元素体育校本课程的编排。课程思政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体育课程教材编排的滞后性,有时教师无法将这一理念进行有效的渗透与融合。因此,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积极組织学科骨干教师,结合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富含思政元素的体育校本课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还有助于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同时,找到和思想政治有关的体育素材。也就是说,在理念渗透的过程中,不仅要挖掘出体育中的思政元素,也要找到相关的体育素材。以具体的素材为例,才能够更好地深化思政教育,传递其中蕴含的思想。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以凸显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应在学生的训练中对其进行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抗挫折能力及拼搏精神的引导与培养,为他们良好职业素养、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适当的体育教学,除了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提升心理素质。在思政理念渗透时,为了更有效地与教学融合,需要对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从而使整个过程更顺利,也体现出了体育的思政功能。在教学时,考虑到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有着其特殊性,一是,以运动技术传授为目的、身体练习为手段的实践课程,二是,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往频次高,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为思政教育的渗透提供很多契机。为了实现思政理念的快速渗透,需要先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层次的课程目标,尤其是课程思政最终实施的效果目标。如心理健康目标、道德品质目标等。同时,要整合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以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与之相关、贴近学生认知的思政元素,再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在课程的安排上,强调体育导论课程与专项课程结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运动,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和运动兴趣。从完善教材时,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程的本身蕴藏的爱国精神,并将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能增强体魄,更是可以坚定理想信念,找到未来的发展目标。高校体育课程蕴藏诸多育人资源,为了推动现代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必须有意识、有针对性发掘体育课程隐藏的育人资源,进而将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可全面发挥出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2.5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要结合思政理念,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做出优化。这是因为课堂评价也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既能对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与控制,也能在其反馈作用的发挥中实现良好的教学反思与教学优化,以此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评价的形式,做出适当的优化、完善,制定课程思政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方式,要通过多措并举,来实现思政理念的贯彻,并加快对教学的改革。同时,为了深化理念,在评价体系中,要加入思政元素。在以往的评价中,针对大学生体质与技能,都有相对具体的评价体系,然而针对体育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功能却缺少评价标准。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思政理念渗透时,完善教学评级体系,在其中增添思政育人评价内容十分重要。为此,要突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导向,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和功能,不但要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还要凸显体育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尊重学生成长特点与发展需求,保证体育教育与德育实现双赢。
2.6 明确体育教学的德育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能够引导大学生利用体育课程教学和运动,学习体育知识,强化身体素养,培育爱国情感,塑造健康人格,其最终本质也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开展时,要首先明确其德育目标,从而保证思政理念的有效渗透。在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首先要贯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秉承育人为根本,深入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潜在的思政育人功能,构建“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格局。同时,要把体育教学目标同课程思政、品德修养目标有机融合,以此培育高校学生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行为,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然,也要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让学生都能够德才兼备而努力,并探究体育、德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最终呈现出体育教学具有的“思政育人”的功能及价值。
2.7 构建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课程中,为了渗透思政理念,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这种方式,丰富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在新鲜感的带动下,得到有效的思政引领,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教师可以基于思政理念,利用体育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篮球这项运动,创设出与之相关的情境,并增加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能够同时受到思政教育。同时,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们针对思政理念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挖掘其思想层面上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启迪。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探究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所以在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时,必须要加入合作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探究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政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因素进行挖掘与探究,进而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认知深刻理解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内涵,提升思政意识和其综合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立场的确立以及思想政治认知的形成是很重要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思政为指导,通过自身思政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教学模式的优化实施、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等,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从而发挥出体育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们在锻炼体魄的同时,能够提升政治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白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