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以偏保守布局应对经济周期放缓

2022-11-11 10:57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投资者经济

展望2022年,“回归”将成为提纲挈领的关键词。近来遭受监管重击的“泰坦尼克号”板块的均值回归、中概股在波诡云谲的地缘政治风波下的战略回归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回归,皆孕育着令人无限遐想的市场机会。同时,随着“共同富裕”成为中国战略发展一以贯之的纲领性主题,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再是总量或增速的问题,而是分配的问题,社会经济的底层变革正蓄势待发。投资者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核心,并怀着这一大局观进行相应布局,方能奋楫搏浪,激流勇进。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有望逐步从疫情遮天蔽日的阴霾中次第复苏,外需和顺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难以持续。随着美联储开启政策收紧的步伐,各国央行紧随其后,中国一度势不可挡的出口动能将日趋减弱,经常账户盈余达峰和外汇存款增速见顶将制约股指的升幅。在这个背影响下,我们认为上证综指的上涨势能将被遏制,其顶部并不大幅高于2021年的峰值。

我们的专有量化经济周期模型显示中国时间跨度为每3至4年的经济短周期正处于最后的放缓阶段,投资者应用偏保守的布局应对快速下行的经济周期。与其押注上行空间有限的大盘指数,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那些因为行业强监管而遭受重创的板块,即消费(尤其是日常消费)和互联网行业。房地产板块随着市场情绪的转变很可能将技术反弹,尽管这种性质的反弹交易难度大。能源应该继续有所表现。这些板块(除房地产)的盈利防御性强,但目前在投资者的组合里依然偏低配。当前,投资者的板块配置调整过慢,仍未反映经济周期放缓的趋势,因此在市场转势后容易措手不及。

随着经济短周期从峰值滑落低谷,政策的支持力度将逐步增强以对冲下行风险。在这一阶段,中国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投资增速将随之减退,外储储备将见顶而人民币将走软。近日央行动作频频,一系列“靠前”的定向宽松政策如期落地。随着美联储摩拳擦掌准备加息,央行采取先发制人宽松政策的窗口正在迅速关闭。这正是央行迅速行动的原因所在。这种宽松预期将煽动交易员押注诸如大宗商品和债券等对利率敏感的资产,而股市也可能得到稍纵即逝的提振。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短周期的减速和美联储的鹰派立场应该再度成为市场密切关注的、提纲挈领的宏观主题。

2022年高悬于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是新冠疫情余孽不减、卷土重来,通胀不会因为基数效应暂时回落,而是会持续高位运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增长继续放缓,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将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超预期的货币紧缩政策。这将是一种典型的滞胀情景,股票和债券都难有表现。这种场景对市场的运行无异于雪上加霜,投资者需未雨绸缪,有所警惕。

港股作为中国经济在海外的映射,2021年在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欠佳。迄今,在收紧的香港市场流动性和国内强监管态势的双重影响下,港股已跌入深度价值洼地,很大程度反映出市场过度恐慌;我们的专有资产配置模型亦表明恒生指数在投资组合配置中正显示出深度的配置价值。随着香港经济基本面逐步修复,后續陆港通关也将为香港经济回暖平添助力,港股有望在2022年重振旗鼓,否极泰来,大概率跑赢全球其他主要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市场见底是一个险象环生的过程,投资者如何能在市场拐点抓住机遇,往往比选择哪一只股票来得更为重要,这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耐性和心智,需要谨慎行事不可急于求成。风物长宜放眼量,投资者不必过分执着于市场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我们要把握的是浩荡奔涌的时代波涛,而非一时起伏的浪花。面对近在咫尺、目之所及的浪花,往往会令人产生直面巨浪惊涛的错觉,然而后者必须置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进行审视考量。

值此壬寅虎年来临之际,祝《红周刊》和各位投资者朋友们虎啸风生,大展宏图!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投资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经济周期调整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卫生领域需要有情怀的投资者
经济周期与宏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