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内卷无处不在。职场上 “996”、“末位淘汰”制度,教育行业中家长们的“鸡娃”,疯狂地为孩子们报各种补习班……而今,这份“内卷”已经蔓延至汽车行业中。
仅仅是在“十一”前夕,就有三十多款新车选择上市,迎来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其中,90%以上是新能源车。新车拼续航、比动力、增配置,上马各种前瞻智能技术,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其著作《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指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竞争白热化,产出比越来越低,不停地优化边边角角,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内卷程度俨然比其他汽车市场要严重得多。仅汽车品牌就有几百个之多,特别是近些年新能源车市场的兴起,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市场的内卷。
当竞争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车企们也被迫卷入一场疲惫的持久战。过去多年,传统主机厂在技术、经销商模式和品牌营销手段上都没有特别大的突破,伴随着互联网对于汽车业的颠覆和改革,绝大多数人已经觉察出了变化的前奏。整个汽车圈的从业人员也在危机感的驱使下做了很多改变。
在营销与传播模式上,更是千方百计获得消费关注。发布会形式创新迭出,而且内容更趋娱乐化,通俗易懂。最近的几场发布会上,多家车企高管竟然不约而同,竞相说起了妙趣横生的脱口秀,化身为 “爆梗王”和“段子手”。
内卷加剧竞争。在新车需求增长放缓和车企生存成本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品牌号召力不足、技术和服务缺失的企业,将很难生存下去。不仅是来不及转型或转型速度慢的传统燃油汽车品牌加快退出市场,没有“造血”功能的新造车企业,如果没能成功找到“血源”,或许将在此轮淘汰赛中彻底倒下。
总之,汽车企业“百家千面”、过得“都挺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汽车市场已经按下“优胜劣汰”的加速键。无论是车企还是行业从业者,“躺平”注定被“拍死在沙滩上”。
对于消费而言,内卷却不是一件坏事。此前,大家对于汽车的定位仅仅是满足出行,现在的车辆品类越来越多,它们都能够满足基本的出行需要,所以车企要如何吸引消费者来购买呢?
当然是针对市场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给车辆产品进行优化、不断精进,就像曾经的汽车消费者追求有车开,再到后来探讨哪辆车好开。
不过车企内卷得越严重,对于消费者来说越是幸福的烦恼,毕竟有谁会嫌弃可选择的好东西太多呢?行业越内卷,市场就越公平。
从这个角度看,让“内卷”来得更猛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