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浙江省杭州市刀茅巷小学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现行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所任职的浙江省杭州市刀茅巷小学带领团队探索德育实践活动评价模式,制定评价内容、标准,努力促成学生的德行养成、德性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合德育课程资源,创设儿童精神成长虚拟空间——“A星球”。刀茅巷小学前身为“仁爱小学”,“A”是“爱”和26个字母之首,学校取“名列前茅”之意,开发“A星球”评价体系,期望培养力争上游的学子。
原则及组成:考虑学生特点,形成“123”体系。“A星球”评价体系考虑各年级学生特点,遵循“整体、开放、动态、多元、趣味”原则,利用多元量化评价工具与多元主体评价,实现客观性、过程性和可视化的评价。学校整合德育活动及评价内容,形成“123”体系:在“1”个A星球中,学生可选择“2”大课程体系(明德课程、情系中国节课程),参与“3”大版块活动(琴韵红领巾学院、炫彩社团活动、绿色星球守护营)。
指标框架:立足核心素养,细化德育活动指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大素养,学校据此细化德育实践活动评价指标,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并在完善评价模式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时弥补了德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不足。
在“A星球”的评价中,学校从三方面入手,保证“星球”运转——
多元的评价主体。学校是设计者、执行者,教师是观察者、引领者,家长是辅助者、见证者。多方合力之下,学生作为主角、参与者,经由“兴趣—体验—获得—新兴趣—新体验—新获得”的循环系统,向着更好的自己努力。
趣味的评价工具。为使评价“可视”,学校“具象化”学生的活动表现。一是角色卡:设计职业角色卡、定制特色角色卡,学生通过争取各项角色卡发展各类核心素养。二是音符币:包括四音、八音、十六音,学生收获音符币,换取小奖品,丰富道德情感体验。如联校运动会上小运动员们获得了“A星球”角色卡、音符币,担任其他工作的学生也获得了“志愿者”“小记者”“摄影家”等角色卡。三是代言人:动漫人物——乐乐,取“乐”字的两种读音,赋予“乐乐”两种意义,分别代表快乐生活、自主发展以及音乐素养等人文底蕴。不同的乐乐代表着不同的能力,是角色卡的终极体现,也是“A星球”中学生想扮演的角色。
科学的评价方式。学校采取CIPP评价模式,以评价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完善。首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发展水平与兴趣所在,调研学生课程需求。其次,评判活动是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方案是否体现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是否统筹优化资源、保障可行性。再次,了解活动实施过程,检验方案落实程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修正建议。最后,通过“A星球”角色卡、“乐乐”系列、档案具象化等形式,便于学生、教师、家长调整个性化发展计划。
一是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平台为“A星球”ID卡,成立“A星球”管理局,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应聘上岗,借助钉钉群采集信息,保证角色卡发放、音符币兑换,使德育实践活动切实量化。二是数据分析系统。对各年级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结果分析,关注其各方面能力的增长,并由此给学生绘制“德育画像”。
“A星球”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直观呈现了学生个体的素养形成趋势,将德育评价贯穿德育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