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迪
(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3)
骨科骨折疾病中,开放性四肢骨折比较常见,多因外界暴力因素引起,同时骨折后骨折部位软组织、皮肤及肌肉等也会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以剧烈疼痛、患肢肿胀为主要表现。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由于患肢血液供应障碍、静脉回流受阻等因素的存在,患肢容易出现缺血性肌肉、神经及血管坏死情况,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的预后也会受到影响。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外科骨折手术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来说,因为患者骨折位置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存在程度不一的损伤,因此骨折部位露出。且由于此类疾病创面比较大,手术时间长,如果伤口受感染或者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感染、炎症症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类型,不但会对患者肢体功能以及切口愈合造成影响,同时还导致患者遭受疼痛的影响,身心压力增加[2]。因此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切口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有调查显示,在开放性四肢骨折围术期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手术切口感染不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及恢复效果[3]。本研究对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进行研究,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1)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均接受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治疗;②符合手术指征;③能正常沟通,精神、意识均正常;④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多部位骨折及病理性骨折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免疫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者;⑤多器官功能障碍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例和17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为(45.32±12.15)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7例,肱骨骨折23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4例和16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为(46.12±12.34)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8例,肱骨骨折2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用于比较研究。
2 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治疗,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术中做好与手术医师的配合工作,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做好基础护理措施。将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主要内容包括:(1)手术室环境干预。为患者设置独立手术间,术前将污染标识挂在显眼位置,避免闲杂人士随意进出手术室,保证手术室的整洁、安静。患者在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先做好手术室准备工作,包含对手术室内温度、湿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体感处于舒适状态。同时,手术床垫要足够坚硬,但与患者贴身的被褥要保持柔软,以提高患者在手术构成中的舒适度。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室所用床单、被罩要在每次手术结束后及时清洗。(2)手术设备、器械以及相关用具消毒。术前需要对手术室相关器械、设备等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处理,对手术用具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存在污染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如果医院条件允许需要自动清洗设备进行清洗,避免人为清洗导致2次污染。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对手术器械、设备进行准备时间,要根据手术类型对手术器械、设备数量进行详细核对,同时对器械、设备情况进行检查,没有问题后,将手术器械设备摆放在合理位置。(3)术前准备工作。术前30分钟护理人员为患者注射康射速,保证注射药物浓度的合理性。进行备皮准备,避免皮肤毛发对手术切割以及手术薄膜和敷料的粘贴造成影响,同时将毛发中的细菌清除,避免术中感染。做好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处理。此外,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时,观察与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对患者讲解自身疾病及手术治疗方法等措施,让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消除负性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治疗。如对负性情绪明显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聊家常,播放轻音乐等形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要求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感知到来自家人的关怀,对其不良情绪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4)术中干预。①体位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密切进行监测,包含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同时对手术期间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进行观察。护理人员还需对手术方法、麻醉方式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一方面满足手术及麻醉操作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患者功能正常。②心理护理:手术室对于患者而言,属于陌生的环境,多数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于环境陌生,容易使患者焦虑、害怕等情绪加重,不利于对手术的有效配合。所以,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在各项护理工作开展时,要将心理干预措施穿插其中,告知各项护理操作实施的目的,让患者对手术操作更多了解;同时可通过握住患者的手,进行肢体接触,也有安抚患者情绪的作用。③预防感染: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所用设备、器械等进行认真盘点。手术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分工合作,明确自身的职责,做好与手术医师的配合工作。并且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器械、用具的寻找和传递时间,避免患者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减少感染发生风险。同时需要做好相关清洁措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手卫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人为原因导致的感染。术中完成切口操作后,需要加强对切口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消化液、细菌污染。另外将保护垫放置在切口位置,完成缝合处理后,选择具有一定吸附性的敷料敷在切口位置,避免发生切口渗液。完成固定复位操作后,需要对切口和肌层皮肤进行冲洗,完成缝合后继续冲洗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缝合。(5)术后干预。术后需要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消毒、清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切口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及时更换敷料,保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另外做好饮食干预,嘱咐患者食用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遵循清淡饮食原则,改善机体营养情况,促进术后康复。
3 观察指标:(1)2组患者切口甲级、乙级及丙级愈合情况进行比较。(2)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3)2组患者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区间0-8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区间0-80分)对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比较,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4)2组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从心理、生理、社会及疾病4个方面进行评分比较,各项评分区间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比较。(6)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统计,问卷评分区间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1-不满意率。
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护理后对2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甲级愈合33例(82.50%)、乙级愈合6例(15.00%)、丙级愈合1例(2.50%);对照组分别为19例(47.50%)、13例(30.00%)、9例(22.50%)。2组对比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768,P<0.05),乙级、丙级愈合低于对照组(x2=3.694、5.264,P<0.05)。
5.2 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 手术时间(min)切口愈合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40 63.12±6.21 7.21±1.05 8.93±2.82对照组40 75.31±8.93 10.83±2.02 12.31±2.57 t - 9.672 6.895 5.017 P - <0.05 <0.05 <0.05
5.3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统计后,显示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为(59.33±4.62)分、SDS评分为(61.23±5.18)分,对照组分别为(59.07±4.71)分、(60.97±5.24)分,2组患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0.127、0.237,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0.08±2.19)分、SDS评分为(33.46±2.97)分,对照组分别为(42.14±3.41)分、(45.35±4.06)分,2组患者评分较护理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6.082、6.145,P<0.05)。
5.4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前,观察组生理评分为(55.63±4.62)分、心理评分为(57.43±4.82)分、社会评分为(54.04±4.55)分、疾病评分为(56.45±4.96)分,对照组分别为(55.94±4.51)分、(56.84±4.91)分、(54.34±4.48)分、(56.72±4.83)分,2组患者各评分无明显差异(t=0.263、0.187、0.097、0.218,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评分为(89.52±7.42)分、心理评分为(91.83±7.55)分、社会评分为(92.09±7.08)分、疾病评分为(92.41±7.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43±5.98a)分、(67.64±6.02)分、(73.22±6.27)分、(79.18±6.26)分,2组患者评分较护理前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9.132、11.516、9.002、6.114,P<0.05)。
5.5 2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患者7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5.00%(7/4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5.532,P<0.05)。
5.6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中非常满意23例(57.50%)、满意16例(40.00%)、不满意1例(2.50%),满意度为97.50%(39/4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6例(40.00%)、满意17例(42.50%)、不满意7例(17.50%),满意度为82.50%(33/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7.601,P<0.05)。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对患者来说,其四肢皮肤、软组织和骨骼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创伤,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确切[4]。但是在手术阶段,受到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手术室环境卫生、无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切口感染。切口感染不仅会导致患者痛苦加重,同时对患者的康复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做好切口感染的预防工作,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贯彻于手术室围术期的一种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术前做好手术室清洁工作,为手术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能够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并且对护理人员采取全面的无菌护理操作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手卫生,及时更换受到污染的手术用具。术中护理人员加强与手术医师的配合,有助于保证手术的规范性,促进手术顺利进行,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切口感染风险[5-6]。并且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做好消毒措施,能够减少患者自身因素引发的切口感染发生风险。使用质量较好的铺巾,加强对切口的保护,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细菌对切口的影响,减少细菌感染发生风险。另外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保暖措施,保证切口位置血液的有效循环,避免切口红肿发炎,预防感染[7]。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切口愈合效果方面,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47.50%,而乙级与丙级愈合则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对患者术后切口愈合速度及愈合效果均有显著提升作用;杨阳[8]在其研究中显示,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术后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0.9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6.37%,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切口尽早愈合及有效愈合均有提升作用。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3.12±6.21)分钟、切口愈合时间为(7.21±1.05)天、住院时间为(8.93±2.82)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31±8.93)分钟、(10.83±2.02)天、(12.31±2.57)天,差异显著(P<0.05)。高广欣[9]研究显示,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9.83±4.92)分钟,住院时间为(9.76±1.25)天,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77.22±8.06)分钟与(13.06±2.14)天,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术后切口愈合速度有提升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对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有较好的缓解左右,可使患者在围术期保持心态平和,对医护工作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配合;术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疾病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后,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比较快,能够在乐观的康复环境中促使肢体功能尽早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能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龙燕红[10]在其研究中显示,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预防性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仅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3.06%,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方面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表明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干预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贯彻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部过程,能够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但同时,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纳入的病例数有限,在研究结果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化与细化,以进一步揭示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同时减少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值得临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