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措施

2022-11-11 21:35赵奋东
乡村科技 2022年10期

赵奋东

(秦安县东坪电灌工程管理所,甘肃 秦安 741600)

0 引言

基于当前水资源利用形势日益趋向紧张,我国各地区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纷纷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以实现水源合理调配。甘肃省秦安县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当地开展农业生产时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为保证水源供应充足、合理利用水资源,近年来秦安县大力建设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但从工程运行维护的角度来看,灌溉渠道等基础设施使用时间较长、频次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设备损坏的风险,难以确保水利灌渠设施的使用效益。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的运行维护,并积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确保工程效益稳定、最大化发挥。

1 秦安县基本情况

秦安县位于秦岭北部,境内流域为渭河的主要支流葫芦河下游,属于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葫芦河在秦安县境内长度约为45.2 km,流域面积为1 493.24 km,分布支流有清水河、显清河、南小河、西小河等。秦安县当地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显示,葫芦河多年平均净流量为3.21亿m,年平均流量约为9.93 m/s。流域内耕地面积共计7.01万hm,种植产业涉及花椒、苹果、桃等林果生产。同时,最近几年秦安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因而林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对灌溉水源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为有效满足灌溉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秦安县大力建设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基于当前新形势,为进一步确保灌溉渠道发挥良好的功能作用,相关部门需要对该工程加强运行维护及管理。

2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的意义

2.1 提高灌溉水源利用率

秦安县水资源短缺,加之存在大量的旱地及荒地,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能力,导致农民增收能力较为薄弱。秦安县积极开展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则有利于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管控,减少水资源浪费等情况,进而缓解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有效提高灌溉水源利用率。

2.2 保障农业生产

秦安县农业种植生产主要依靠自然条件,尤其是水资源。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仅依靠自然降水无法满足当地林果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积极建设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加强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能提升灌溉渠道的使用效率,为各种种植作物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满足作物生长所需,加快作物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实现增产增收的发展目标。

2.3 保障用水秩序

水资源浪费是目前秦安县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尤其是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如果出现设备损坏或者管理不善问题,则会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及应用效率较低。因此,在工程整体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大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力度,严格把控水资源输送和调配,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水秩序,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并确保农田得到合理灌溉。

3 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管理现状

现阶段,秦安县农田水利渠道灌溉工程的管理现状较为严峻。随着近年来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大幅提升。而原有渠道工程管理模式则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难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综合秦安县近年来渠道灌溉工程管理的实践,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挑战。

3.1 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力度有待加大

由于秦安县的农业生产实践范围扩大、种植面积增多,对灌溉渠道工程的使用频次明显提升。为保障工程正常稳定运行,需进一步加强巡视和维护,针对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但就当前而言,由于灌溉渠道工程的设施较多、管理人员较少,无法全面对工程实施及时的维护和保养,极易导致工程发生安全风险,影响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3.2 渠道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不健全

秦安县受限于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虽然对农田水利灌渠工程的管控工作日益重视,但仍未形成健全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对于先进观念以及技术的引进、成功案例的借鉴尚未发挥明显效果。从而导致在管理思想、保障机制、人员素质、资金投入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滞后现象,急需采取有效手段予以解决。

4 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措施

4.1 全面检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具有运行压力大、时间长等特点,同时灌渠设备往往处于恶劣的环境下,在长期输水作业过程中会受到腐蚀土等侵蚀,造成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从而严重影响灌溉工程的有序运行。为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状态良好,提高农田灌溉效果,应积极开展工程维护工作。维护人员要提高对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认识,明确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根据工程运行情况定期开展全面检测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对关键设施的性能和缺陷检测。维护人员可采用先进的、智能化工程检测手段,判断水利灌溉基础设施中的田间建筑物、排水沟道、农田桥、排水闸和排水站等是否存在安全性能不足的情况,如果发现存在具有损坏风险的基础设施部件,必须立即进行修理和维护;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部件,需进行更换,尽可能消除农田基础设施损坏及残缺的风险,保证农田渠道系统得到良好维护,保障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正常、稳定运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4.2 注重处理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软基地质

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类型是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土壤孔隙度相对较大,且承载强度较差、含水率较高,因此,其会增加工程运行维护难度。为充分发挥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作用,需要有效地开展地基加固工作,避免影响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正常运行。在具体实践中,维护人员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开展试验确定软土地基加固方案。其中,对于构筑物软土地基,多采用树根桩、预制桩、注浆钢管桩等进行加固,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超过桩径或边长的5倍;对于渠道软土地基,可采用混凝土砌筑以及铺设坚硬、防腐板材等进行加固,确保提升工程稳定性、提高输水效率。

4.3 积极引进先进的维护管理技术

目前,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已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对工程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引进现代化运行维修及检修技术,以保障工程维护效果。例如,注重利用计算机技术、无人机技术、视频监控等新型维护手段,并结合人工定期巡视,全面落实对灌溉渠道工程的监管和质量控制,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尽早解决运行隐患,充分保障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稳定运行,发挥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势。

4.4 改进灌溉方式

开展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维护工作时,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革新农田灌溉技术和方式,建立高效的节水灌溉体系。在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工作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灌渠设施和资源条件,对原有灌溉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尽可能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例如,应完善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配套设施,针对不合理渠道进行改造施工,改善传统大水漫灌方式,为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的引进创设良好条件。同时,维护人员需明确现代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趋势,侧重做好低压管道输水、集雨补灌、覆盖保墒等技术准备工作,为后续开展农田灌溉改造提供可行条件,使当地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5 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管理措施

5.1 转变管理理念,加强社会宣传

当前,各级水利部门需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维护及管理,从而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效率及使用效率,并尽可能延长工程使用期限。对此,秦安县水利部门可通过开展反面案例研讨会,基于实例分析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维护不足的警惕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管理计划,并明确具体的灌区项目管理及运维工作要点。同时,秦安县水利部门可制定灌渠维护责任制,逐层逐级落实灌渠工程维护责任,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秦安县水利部门应在灌区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配合程度,有效、积极地参与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推动工程整体实效发挥。例如,在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管理中,相关人员需深入农田和农户详细介绍和讲解当前的农田水利政策、管理制度及规范等,并引导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用水,避免出现水资源超量使用而导致浪费等问题。向农户发放节水宣传手册,利用网络开展水利灌溉普法学法活动,如转发科普短视频、分享公众号文章等,引导农户全面了解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维护管理知识,引导农户树立良好的保护观念,自觉参与和配合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维护与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高效发挥作用。

5.2 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保障机制

为保障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应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保障机制,为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

5.2.1 建立用水超额收费机制,提高灌渠工程的利用效率。结合秦安县实际情况,秦安县相关部门要注重创新管理理念,树立用水节约意识,尤其是应针对水资源现状与利用情况进一步细化收费机制。具体来看,应根据当地灌溉用水需求设置阶梯水价,对超出规定用水量的农户加收水费,避免出现过度浪费等情况,从而使农民在用水时形成良好的节约意识,提高当地灌渠系统的利用效率。

5.2.2 建立具有可行性的用水秩序规范,保证用水分配的合理性。秦安县水利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现有灌渠系统开展全面的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用水现状和需求,建立用水秩序规章制度,确保农业灌溉用水充足,避免出现用水矛盾,提升灌溉效率,进而推动规模化农业发展。例如,在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为有效维护用水秩序,制定分区用水机制,根据当地历史年份用水记录、农田数量等,合理划分各个分区的用水指标,并建立用水巡查机制,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采取教育、罚款等措施,规范当地用水秩序,实现水资源节约利用。

5.2.3 建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维护管理责任机制。维护管理是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稳定发挥作用的基础保证,因此,需要建立责任机制,将具体管理任务和目标落实到个人,确保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同时,配套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将当地农业灌溉用水系数、水资源节约量、用水收益、灌溉地农业效益等作为考察指标,以此评价维护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对未完成任务的人员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对按期完成任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以保证灌溉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5.3 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根据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行特点,其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为实现优化管理、推动灌渠系统功能良好发挥,应对相关人员加强业务素质培养,保证其能利用自动化检测手段有效识别农田水利渠道渗漏和破损位置,并定期开展灌渠设备检测、更换、维修工作等。所以,相关管理单位应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组织现有管理人员参与培训和交流活动。例如,秦安县水利部门可在用水淡季开展管理培训活动,通过加强对法律政策、管理制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管理人员形成规范的管理意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其能针对当地的用水灌溉管理需求提供服务,优化管理效能;围绕现代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开设集中化技术培训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领导骨干等进行授课,并结合实地情况编写培训教材,内容涉及农田水利灌渠工程运行管理、检查维修、改造施工、影响评估、风险防范等方面。完成培训后,应设置实践考核,通过考核者可进入岗位工作,未通过者需继续接受培训。以工程运行安全风险管理为例,通过培训,应确保管理与维护人员熟悉工程基本组成结构,能明确判断破损部位的具体位置、形成时间及危害影响等,再根据现场条件和技术条件制订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在保证工程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第一时间排除隐患、修复问题,以保障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4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其所需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虽然现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资金短缺问题,但考虑到未来渠道工程的建设要求及运行管理特点,应持续加大资金投入。首先,需要对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设置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禁止私自挪用。其次,应充分吸引外部投资。秦安县政府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适当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维护和管理。

5.5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为有效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成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引进信息化手段。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渠工程主管部门可引入大数据管理模式,发挥其信息自动化采集、整理与分析等功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对各项灌渠参数借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进行优化处理,解决传统人工核对劳动力消耗大等问题。例如,引入雨水情况自动测量报告系统,全面监管灌溉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水位、水量及水流等情况,以此有效控制水流运输;建立图像与电力环境监控系统等,对灌渠设备的运行情况展开全面监控,提高管理效果。

6 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民生设施,有利于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支持,以此保障作物健康生长,实现增产增收目标。结合秦安县农田水利灌渠工程的基本情况,为适应未来发展趋势,需进一步强化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因此,相关部门需把握全面检测农田水利灌渠的基础设施性能、及时更换及检修相应工程设备、注重处理农田水利工程的软基地质、积极引进节水灌溉工程维护管理技术等运行维护要点,提升工程运行维护水平。同时,相关部门应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保障机制、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等,切实提高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