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创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1-11 21:35符代芸崔晓莉
乡村科技 2022年10期

符代芸 崔晓莉 印 华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0 引言

文创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以农村资源为依托,以文化和科技为核心,以创意为手段,通过整合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构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农业创新发展模式。文创农业首先以农业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通过投入科技和文化要素,形成创意农产品和特色农业核心园区;其次,以创意为手段,将农产品与文化开发相结合,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通过招商引资、科技投入和宣传,形成支持产业;再次,通过观光、旅游、娱乐和餐饮等配套产业提供良好的营销环境;最后,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形成衍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使资源得到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开发传统农业新功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发展文创农业,市场前景广阔。为此,海南省要大力发展文创农业,挖掘农业和农村资源,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和乡土文化素材,把体验活动融入农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将文化与艺术创意融入农产品生产销售,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1 海南省发展文创农业的主要优势

1.1 政策优势

为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畅通资本、人才、服务下乡通道,2020年10月,海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措施》,支持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放宽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限制,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创新财税金融政策,鼓励海南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一系列措施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资源资产作价入股、资产托管、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农业产业园、创新创业园、农业科技园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为海南省发展文创农业提供了切实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省文创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需要,授权海南省人民政府审批由国务院审批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事项。该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海南省在土地方面的自主权,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2021年3月,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两年行动计划(2021—2022年)》,对于与“空壳村”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企业,优先列入村庄规划,优先保障用地指标等,积极发展“飞地经济”,集体经济“空壳村”开垦“四荒地”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可按规定有偿转让给难以实现占补平衡的地区。

1.2 环境资源优势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热带气候特色鲜明,具有发展休闲农业和文创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海南省通过依托农村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以文创农业为载体,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可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

作为具有田园风光和热带风情的生态岛,海南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全年可开展文创农业旅游活动。此外,海南省还拥有极具特色的热带岛屿文化、黎苗民俗文化、海洋文化、村落文化和现代休闲康养文化,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和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具有形成极具本土特色、有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创品牌基础。

2 海南省文创农业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模式

2.1.1 主题农业公园发展模式。主题农业公园兼有休闲娱乐和教育普及双重功能,是按照主题公园的形式和经营思路,通过对特定主题的整体设计,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集为一体,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发展模式。

三亚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是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其中,三亚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以农业生态、南繁水稻科研、稻作文化等为主题,打造水稻科学博览基地、稻作文化体验基地、种业观摩展示基地,成为集农耕乐趣、农庄休闲、亲子漫游和南繁科研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游览体验区。主题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农家乐、乡村游览点,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2.1.2 乡村旅游文化模式。海南省具有良好的农旅融合产业基础,各市、县、乡镇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民族特色,在打造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据统计,2021年,海南省全省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612.79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6.51亿元。截至2022年4月,海南省有琼海市嘉积镇官塘村北仍村、博鳌镇沙美村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9个,椰级乡村旅游点218家,“金银宿”特色民宿39家。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300条“体验脱贫成就 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中,海南省有10条线路入选。

2.1.3 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园模式。从2015年开始,海南省启动了百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截至2022年4月,已经评定了6批,一共109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海南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海南省2020年出台的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提出,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推进百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产业升级,培育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企业100家,培育精品休闲农业示范点10家。

2.1.4 特色农产品文化节庆模式。农业节庆活动是一种“农业搭台、文化表演、经济唱戏”的经济发展方式,属于体验式和消费式相结合的农业创意文化产品。具体来说,要在节庆期间同时进行文化宣传、农产品展卖、乡村旅游等,提升区域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截至2021年底,一年一度的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已成功举办9届,成为知名乡村旅游节庆品牌。此外,海南省荔枝交易会暨荔枝文化节已成为海南省农业节庆品牌,其宣传了海口市永兴镇、三门坡镇的荔枝。

2.1.5 区域品牌开发模式。区域品牌开发模式是以农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抓住当地特有农产品的优势,将品质好、口感好的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使其具有相当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知名美誉度,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近年来,海南省注重农业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福山咖啡、琼中绿茶、福山福橙、桥头地瓜、火山荔枝、云龙淮山和万宁槟榔等已成为知名农业品牌。截至2020年4月,海南省经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已有42个。这些地理标志农产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成为地方特色经济名片,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2.1.6 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模式。海南省文创农业在发展中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依托特有生态资源禀赋,发展以有机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乡土特色产业,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通过特色产业持续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例如,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打安村打造约2.7 hm兰花种植基地,“一村一品”产业特色鲜明,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着力打造“中国第一黎乡”,建成“黎花里”文旅小镇,实现了从深度贫困乡村到乡村振兴样板的蜕变。在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融合过程中,实践探索了“政府+合作社+农户”“政府+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例如,东方市迦南兰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结合,发展以兰花为主的热带花卉产业,截至2021年底,合作社共发放分红约195万元,惠及15个村,相对贫困户850户4 120人,低保户337户922人,产生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2 面临的问题

当前,文创农业仍是一个新兴产业。虽然海南省发展文创农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2.1 产品同质化,特色创意不足。海南省在发展文创农业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文创农业项目简单模仿的问题,发展思路、模式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未充分开发当地独具特色的热带岛屿文化、黎苗民俗文化、村落文化等,导致农村的潜在优势未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2 用地难、融资难。当前,海南省文创农业项目普遍存在用地难、融资难问题。用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项目因建设用地指标而难以落实;除农业生产项目外,其他配套业态建设项目难以顺利推进;一些共享农庄在开发建设民宿、接待中心等过程中,报建手续难办理。

由于海南省文创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营实体数量不多,规模小,企业还面临融资贷款难的问题。加之部分市县财力有限,对文创农业建设的配套资金投入较少,未能将发展文创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资金综合利用效率不高。

2.2.3 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链延伸不足。当前,在海南省发展文创农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其仍未形成独具规模的文创农业。此外,海南省开发的小众化、特色化农创产品不多,产业链不完善,供应链不足,多数农户还停留在初级农产品销售上,难以激发旅游者的消费欲望。同时,创造性地为消费者量身打造的文化、娱乐、农事体验项目不多,难以有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3 海南省文创农业发展对策

3.1 机制体制创新层面

3.1.1 建设文创农业发展的制度与长效机制。海南省可学习借鉴荷兰等外国的文创农业发展管理制度与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基础上,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创农业发展与管理制度”“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创农业实施细则”“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创农业评定及复核标准”等;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可协同其他政府部门共同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创农业旅游景区(点)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从制度、规定方面予以规范。

此外,针对文创农业项目重复,无新意、无特色等问题,政府应该成立文创农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包括农村农业、旅文、财政、发改、环评和乡村振兴等部门,从文创农业项目立项、环境评价、资金扶持、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范、宣传营销和消费者权益维护等多方面入手,为文创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1.2 推进文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第一,海南省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发挥农业环保、生态、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的多种功能,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避免单纯效仿。例如,在观光产业经营中培育会展、研学、养生等旅游业态,从单一的经营形式向多元化经营转变,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学习、休闲、娱乐、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旅游业态,提高观光休闲产业的品质,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转变。第二,海南省还可充分利用当地传统村落资源,发展“农庄+旅游”“农庄+现代服务”,并形成品牌化。同时,引导有条件的农业园建立农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多方面引入农业高科技技术,带动所在地及周边农业经济发展。

3.2 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层面

3.2.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目前,海南省文创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营实体数量不多、规模小,企业面临融资贷款难的问题,需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激活乡村经济的投融资。为此,要贯彻落实《海南省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措施》,支持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深度合作。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激励的方式,加快文创农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建立。鼓励农村信用社、小额农业贷款机构、农业合作银行等乡村农业金融机构采取切实措施,真正从投融资体系上支持文创农业的发展,破解融资难问题。

3.2.2 规范土地流转,促进文创农业产业发展。海南省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市场化的农地产权交易,细化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全土地流转后的保障措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解除其后顾之忧;通过组织深度调研和科学分析,建立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出让机制,加强文创农业用地性质的认定,确保农用地与设施用地达到有效配置。

3.3 市场化、品牌化层面

3.3.1 探索建立文创农业市场化运行模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是新常态下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举措,是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此,海南省各市县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在经营管理中实现政府出资源、政策;企业出资金、技术、管理、创意;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三方共同打造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模式。

3.3.2 推广组织化的运营机制。海南省应推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生产实力和经销实力的企业作为文创农业开发和运营的主体,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创农业项目,用好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到农业休闲观光,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

3.3.3 强化品牌意识,彰显品牌效应。第一,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策划,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对网络视频、媒体推介、手机应用推广等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的利用,提高文创农业产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第二,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加强产业园展示、宣传、招商,进一步扩大创意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使其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改变当前“小而散”的局面。第三,挖掘当地的地理、人文特征,塑造出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农业节庆活动,并扩大宣传面,提升影响力,实现活动与文创农业产品的相互借势,彰显品牌效应。

综上所述,在国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海南省要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和自身环境资源优势,加大对文创农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