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健民
大学同学大都六十多“奔七”了,突然改了个群名:风华正茂。后来有人提议,都过了风华的年纪,可以把“正茂”去掉。其实是无所谓的,“风华正茂”也许正是表明我们这代人的心态。
去年年底,我回了一趟老家,把阔别了47年之久的几位高中同学聚在一起。他们为了考验我的眼力和记性,让我在一个个同学面前指认是谁?叫啥名字?我只能认出他们的三分之二,意识里一个巨大的“忘川”笼罩着我。不得不承认,我老了。
然而,他们一个个都在满满地追忆往昔。几十年的历史一站一站地滑过,那些糗事居然历历在目。
比如某个男生追逐女生,每天放学后快速跑到校门外一棵树后面,瞅着某女生东张西望地走出来,结果那女生突然被另一位勇敢的男生“截胡”了。女生双颊飞红,芳心乱颤,不知该怎么办?躲到树后边的男生急得满脸通红,一个箭步闯出来,勾拳一举,立刻就放下了,原来那女生向他递过来一个信号弹般的眼色。女生装作啥也不见,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两位男生面面相觑,各自打了个响亮的呼哨,悻悻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那个年代没有“早恋”一词,那些尚未解开秘密的内心悸动,伴随着某种潮湿的情绪,在年轻一代干涸的人生沙滩上一直无法凝固。比如有男生总是希望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位心仪已久的女生,但一直不敢公开地往前一步。记得有一次不知道在哪一本卫生科普读物里看到“梦遗”这个词,觉得羞涩,偷偷告诉了某个同学,他说他有过,令我感到十分惊讶。那个年代忌讳谈“性”,在手抄本上赫然看到“乳房”“臀部”等字眼,就会耳热心跳,喉咙发干。
如同许多中学生一样,那个时候男生和女生几乎是不说话的。我们那一届有四个班级,大概二百多一点学生。每次下课,一大批男生歪歪倒倒地挤在教室门外,等待某个“校花”或“班花”从他们中间穿过。有个漂亮女生十分矜持,下课后总是低着头往女厕所跑去,男生们对她的交流就是望着她的背影逶迤而去,随后轰地冒出一阵莫名其妙的怪笑。待那位漂亮女生回来了时,全体男同学就立马不作声了,直盯着那位女生落座。
高中毕业后回到乡下,不时给同村小伙伴们讲我读过的小说。我发现小伙伴们对于《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和《林海雪原》里的白茹特别感兴趣,当讲到娇小而开朗的卫生员白茹时常晃动在少剑波身边时,小伙伴们顿时两眼放光,仿佛白茹那一身火热不仅融化了203首长,而且融化了他们心中的异性向往。
然而不管怎么说,那个时候的大多数青年并非像《小芳》唱的那样——“谢谢你给我的爱”,即便抛得下也不会如此轻巧和简单。其实他们在裹挟着烈日、泥土和稻花香的同时,并未得到相应的性的完全成熟。
上了大学之后,我才真正感觉到这才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代。从大一开始,就有人谈恋爱了,渐渐地到了大三,突然就出现了好几对“神仙眷侣”。一些男生和女生就开始慌张了,瞪眼在班上逡巡好几遍,看看还有哪些情窦初开混沌未凿待字闺中的家伙。果然,临近毕业的那一阵,有几对突如其来的伴侣的笑脸悄然绽放,漫过许多人的内心。“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不用多说,有这一句就够了。
“风华”——一个神圣而浪漫的词语,许多魂牵梦绕的内容,就镶嵌在那些不断泛起的日子里。大学毕业四十多年了,所有的故事都成为了往昔,而只有“风华”这个字眼,让人无法不去刻骨地忆念。
犹记当年风华,如今我们老了,还能怎么样?大概只有四个字可以概括: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