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辉,周龙祥,储 睿,伏玉蓉,王 栋,邹 峰
[江苏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237]
藜麦(Willd)属藜科藜属1年生双子叶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其种植区域从海平面至4 000 m 以上海拔都有分布。藜麦是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胚芽占种子的3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对藜麦的品质测定,藜麦的籽粒、叶、花序均富含优质蛋白。FAO认为藜麦是唯一的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为促进食品安全及人类的营养健康,2013 年被认定为国际藜麦年。我国于2015 年3 月成立了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积极推进藜麦育种、栽培、加工、经营的一体化结合,为促进藜麦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沿海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滩涂围垦可有效缓解区域的人地矛盾,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日渐增多的用地需求,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意义尤为明显。江苏拥有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然而沿海滩涂地区土壤盐碱化、沙重及透气保墒差、保肥性低,又远离人类居住地区,用工难,人工种植效率低下,且无专门的配套机械化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滩涂围垦区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藜麦耐盐碱、耐旱、耐贫瘠,环境适应性及表型可塑性极强,适宜作为滩涂生态绿色开发利用的先锋作物。在沿海滩涂种植藜麦既不与粮争地,又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战略,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藜麦种植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适合江苏沿海滩涂机械化、规模化配套的藜麦生产技术。笔者总结了多年藜麦机械化种植试验及示范结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项技术规程。本规程规定了沿海滩涂盐碱地藜麦机械化种植技术适用的土壤环境要求、机械化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储藏等关键技术,为加速江苏沿海滩涂的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沿海粉砂质滩涂地区及类似生态区域的轻、中度盐碱地上的藜麦机械化栽培。本规程规定了沿海滩涂盐碱地藜麦种植的环境要求、机械化种植及收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存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适用于本标准的文件:NY/T 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202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1054—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如以上引用文件有最新版本,则参照最新版本执行。
盐碱地(盐碱土)为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总称。
轻度盐碱地:可溶性盐分含量为1~3 g/kg 的土壤。
中度盐碱地:可溶性盐分含量为3~5 g/kg 的土壤。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产地周围无大气污染源,上风口无污染源,无有害气体排放。
土壤盐分0.4%(质量分数)以下,pH 值8.0 左右,耕层深厚、肥力适中、通透性良好,有害物质控制在NY/T 1054—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水源为地表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水域或水域上游没有对该产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
选择全生育期100~110 d、株高80~100 cm、分枝弱、抗病性强、广适性品种,如苏藜1 号、苏藜2号等。要求种子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种子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含量≤12%。
选择土壤盐分4 g/kg 左右,pH 值8.0 左右,耕层深厚、肥力适中、通透性良好的平整地块,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绿肥作物为宜。藜麦不宜连作,不宜选择前茬种植藜麦的田块。
4.2.1 土地平整。播种前使用130A-1 及其他型号拖拉机带旋转犁,向一侧或者向中间深翻15 cm 左右,并用圆盘耙或者旋耕机粉碎耙平,不留死角,保证积水能排向排沟一侧。
4.2.2 基肥。播种前15 d,进行土地翻耕,施硫基复合肥(N、PO、KO 质量比为15∶15∶15)20 kg/667 m作基肥。
4.3.1 春播。2 月下旬至3 月上旬播种。气温连续3 d 保持5 ℃以上,选择无风、晴天、墒情好时播种。
4.3.2 秋播。8 月上中旬,选择晴天、墒情好时播种。
播种前2 d 种子晾晒除杂,播种当天可用清水浸泡2~4 h,确保种子吸足水分但不膨胀发芽,并于播种前5 h 捞出阴干。
5.2.1 用种量。播种量为7.5~9.0 kg/hm。
5.2.2 播种密度。行距30 cm,株距根据播种量确定,适当增加播种量。
5.2.3 播种机类型。播种机型号为2B2-3.6 m C 型,带铰刀、开沟器、泥刀及镇压器,宽幅为3.6 m。
5.2.4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条播方式进行混肥播或纯干籽播种。混肥播以硫基复合肥料和藜麦种子按照质量比40∶1 的比例于播种前均匀混拌;纯干籽播种不掺混其他物质。
5.2.5 播种过程控制。机械播种深度为1~2 cm;播种时机械行进速率控制在7 km/h。混肥播时播种量设置为刻度线15 左右,干籽播时播种量设置为刻度线25 左右;播种深度为开口器螺杆长度6 cm(从上至下的尺寸,可用刻度尺计量)。
播种7 d 后查看苗情,根据出苗率及时补种;早春栽培中,须待齐苗后,去除地膜进行田间管理。
土壤肥力和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不需追肥和灌溉。地力贫瘠地块,在藜麦出苗35 d 后,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N、PO、KO 质量比为15∶15∶15)10 kg/667 m;全生育期间,严格管理田间水分,及时排水,严防涝害渍害。
6.3.1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6.3.2 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藜麦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春季病虫害发生较少,秋季以生理性叶斑病和菜青虫等病虫害为主。病虫害防治采取以下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清沟理墒,严防积水;清洁田块,清除杂草,减少病虫源;实行合理轮作;增施腐熟有机肥。
物理防治:悬挂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或采用黄板或黄皿诱杀蚜虫;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NY/T 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进行藜麦田病虫害防治。
6.3.3 草害类型及防治措施。藜麦杂草危害以单子叶杂草为主。播种前不能使用除草剂,防止影响出苗。藜麦田可分别在藜麦6~8 叶期和始花期进行2次人工除草,也可使用烯草酮600 mL/hm防除单子叶杂草,喷施药剂需在杂草3~5 叶时。
春季栽培模式下,收获期在6 月上中旬;秋季栽培模式下,收获期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
藜麦植株80%以上枯萎,叶片变黄变红、大部分开始脱落,籽粒变硬、用指甲不易掐破时及时收获;采收过晚,藜麦籽实极易脱落,并且遇持续梅雨天气极易发生穗发芽;采收过早,籽粒不饱满,品质下降。
人工收割脱粒或机械收割。机械可使用约翰迪尔9670STS 型联合收割机,并及时清理过筛网,减少因堵塞而造成的损失。
藜麦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去皂苷加工,并包装入库。一般藜麦籽粒的入库含水量应保持在13%以下,宜低温贮存。
藜麦的种植过程应全程详细记录,建立藜麦种植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并需保存2 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