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芬,吴 红
(山东省莱西市自然资源局 山东,青岛 266600)
都市农业作为城市农业的最高阶段,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农副产品与生态环境的新型农业形态。土地逐渐向业主集中,使土地资源实现集聚化与规模化,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但需要结合特定区域资源禀赋与农业基础确定具体形式。针对都市农业发展而言,合理利用土地是所有活动开展的保障,既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效能,又发挥政府协调指挥作用,推动都市农业发展。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各地区均纷纷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发展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都市农业作为中国城镇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借助土地利用活动来干预大自然生态系统,以此提高对食物与其他生活资料的整体生产能力。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针对土地利用含义提出不同看法:首先,土地利用即指个体通过特定行为,将土地作为对象与手段,依托土地特性,得到物质产品与服务,以满足自身多元化需求的一种经济活动过程。此种观点以人为主体,将土地比作劳动对象,借助土地功能满足个体需求。其次,土地是个体结合土地资源功能与特性,使用土地、保护土地与改造土地的过程。此种观点强调土地利用过程,人依旧是主体,结合土地特性,既要利用与改造土地,又要保护土地。再次,即指对某国家、地区和单位土地,在不同社会需求、不同经济部门和不同项目上分配使用土地。此种观点侧重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土地利用局限在特定范围内,结合个体需求差异,在不同部门进行配置。最后,指在特定区域自然、经济与技术条件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此观点强调影响土地利用的要素,既包含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又囊括技术进步。尽管社会群体对土地利用含义界定不统一,文字表述上也存在很大差异,然而从土地利用目标和缘起而言,其均以个体需求为基准,而农业用地是针对人类开展生产需求的一种活动。人类展开农业生产活动要有基础前提作为保障,即有形与无形投入,这些投入的要素则属于生产要素。土地就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要素,但并非唯一要素,唯有把土地、劳动与资本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土地功能,从而充分满足人类多元化需求。
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乡村资源逐渐流入城市区域,乡村人口老龄化和土地空废化等问题日渐加重,“散”、“乱”、“空”现象明显。农村地区优势要素流失,使乡村发展丧失了活力与动机,而都市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高级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较,其能集聚人才和资源等相关要素。由此,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合理利用都市农地资源,有益于盘活农村地区闲置土地,推动乡村居民就地就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此外,整合农村优势要素和资源,还有助于提高乡村产业活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提供扎实保障。
传统农业本身就具有一定弱质性特征,将传统种植业作为主导的产业、收入与就业结构比较单一。但都市农业与其恰好相反,其以集约化生产方式为主,强调将生产、加工与销售汇集为一体的市场化模式。从特定角度而言,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不但包含传统种植业,还囊括农业品加工、休闲旅游与物流仓储等发展方式。而且,都市农业发展还能改造乡村地区传统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使乡村经济结构与农村居民就业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与此同时,发展都市农业需要大量人才作为支撑,这样既能吸引乡村地区劳动力回流,又能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优化乡村人口与社会结构。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都市农业用地规划要依托当地自然、人口、经济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治理与保护等进行合理安排与统筹布局。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都市农业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缺少完善规划与安排,依旧处在自然发展的散漫状态,长此以往,定然会暴露出诸多不足和弊端。并且,政府征用的非农建设用地,一般是用于开发商业区与高新技术区,而对于未被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都市农业经常会受到忽视。还有一些城市都市农业项目开发和投入相对随意,部分企业与农户在投身于都市农业后,因布局零碎、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个别项目发生了“圈地”现象,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当前,我国部分城市针对农村用地规划,往往侧重在基本农田与城镇规划上,对农地规划缺少重视,内容不够翔实,使得都市农业经营模式显得相对随意。
通过对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生产特点的了解,设施农用地可划分为三种,其一生产设施用地,其二附属设施用地,其三配套设施用地,各大经营主体如若想开展规模化粮食生产活动,必须具有与其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设施用地。中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界定了农田保护红线,设施农业不可占用基本农田;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农业农村部在相关规定中也明确提出,附属设施要想占用耕地,需要经营主体根据“占一补一”基本要求补充所占用的耕地。然而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已经没有宽广的农业用地实施农业生产,迫不得已发展具备高附加值的都市农业。但是,不管是具有极高科技含量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或是将科普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园,均要创建与之配套的生产设施,恰好与我国农业用地保护规定与政策相冲突。
根据国家污染源实践调查得知,农村污染源产生的危害逐渐提升,在全国污染物整体排放总量中占据首位,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臻严峻。伴随国内土地成本不断提升,在现代都市农业中占据极大比重的蔬菜、水果以及中药材产业,因复种指数高,已出现土壤退化与面源污染等问题。以武汉市为案例,对当地农业土壤质量进行专题性研究,其乡镇菜地与农田土壤部分点位铅与滴滴涕超标,不利于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
农业以乡村为依托,乡村社会、土地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使得农业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虽然都市周边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发达,且农民收入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整体来讲,农村非农产业主要依靠农业文化和自然生态功能延伸,比如文旅产业、休闲度假以及田园地产等,所以必须提高对现代农业的重视程度,合理利用农地资源,这样才能提高现代农业功能发展的吸引力。伴随农业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中,农业生产规模日渐扩大,这种情况在都市周边区域表现十分明显。生态、有机、休闲与科技农业等均是都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而扩展农业功能、挖掘农业附加值则是都市农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保障。在乡村战略背景下,首先,都市农业发展要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完善发展措施,培养龙头企业、扶持农业大户,依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规模化,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增大劳动者经济收入,保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其次,推行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创建利益结合相对稳固的组织,如将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相结合,利用联动机制抵抗市场风险,统一采购、生产与销售,形成大规模产业效果,提升市场竞争力。
产业兴旺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产业融合与质量兴农则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业态,理应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当前国内都市农业发展仍处在探索时期,距离乡村振兴要求具有一定差距。所以,要借鉴典型区域都市农业用地发展模式和经验,并提出助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对策。都市农业发展主要是由城市辐射带动和地方资源驱动形成的结果,其土地利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优化城镇中心区域整体功能,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强化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物流综合能力,盘活供销和邮政等相关领域物流设施,进一步推动城乡配送等现代新型业态的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第二,将城市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将地方优势资源作为依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接城市内部消费结构,结合城市现状发展特色产品和服务,这样既能提高都市农业土地利用率,又能提升其发展水平。另外,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将农地划分成水田、旱地与山地三种,把“种、养、游”有机结合,侧重发展旱地养殖和设施农业,实现阶梯式布局,优化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土地优势。以沈北新区为案例,规划优质水果和花卉蔬菜主导产业区,将马钢和清泉等街道作为东部区域林果生产产业区。
首先,加大都市农业用地政策扶持。自十八大提出以来,国家“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都市农业,体现在政策上:第一,用地限制放松与扶持。事实上,都市农业发展区域极易受都市环境和空间布局影响,发展风险较高,既需要支出一定农业生产成本,又需要承担大量土地流转费用,所以亟需政府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由此,国家各级组织在制定财政预算规划方案时,要针对“都市农业发展”设定专项推进资金,鼓励都市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与标准化方向迈进。而城市规划设计也要注重都市农业的地位,把都市农业用地列入到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中,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确保都市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其次,优化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提升土地资源整体利用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都市农业是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必须具有完善的发展规划与合理的空间布局作为支撑,才可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目标。故而,各城市要因地制宜,根植于区域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依托城市居民具体消费需求,构建具备优势和特点的产品及服务。在此背景下,都市农业土地开发与整合要根据农业经营管理要求落实,整治边角废弃宽旷土地,合并零碎化农田,以此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另外,还要创建完备的农业土地用地动态化监管机制,充分掌握土地资源和利用信息,这样既能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又能为政府设定都市农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再次,依法推进农业设施配套土地利用分类管理制度。“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明确提出,要以符合用地总体规划为基础,预留相应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农业及休闲旅游设施建设。针对利用收储农村地区闲置建设用地来发展现代产业的活动,应给予对应指标奖励。所以,在发展都市农业时,要想有效应对农地配套用地短缺的问题,则要对配套用地展开分类管理。最后,提高面源污染防控重视,发展农业新业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要想有效防控都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应从资源循环利用层面入手,控制污染源头,抑制污染面扩散。比如,在都市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激励其运用绿色防控技术,严格监管农业投入品,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整体使用量,降低污染物的形成。其次,要创建非点源污染检测平台,构建覆盖都市所有农作物的监测网,创建包含水、土以及作物中产生的污染物指标内容动态化数据库,及时预警都市农业非点源污染,为都市农业非点源污染程度和氮磷排放情况评价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最后,要积极探究新型作业方式,整合农业、渔业和农机,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生产模式,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发展绿色农业形态。
综上所述,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市场化、规模化都市农业的发展,其与传统农业结构与功能特征存在极大差距,在扩展农业功能、利用土地资源和推动城乡融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都市农业是乡村发展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产业支撑,不但有助于整合乡村系统发展各项要素,还能完善乡村经济结构,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