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鲍华兵 江西省土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200
国土资源对于每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其包含了主权国家国土地域空间内部的所有资源,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也指代了实体资源和所占有的地域空间。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国土资源的支持,为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当重视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实施有效的国土规划工作。国土规划的主要作用在于合理分配当前的自然资源,开发一定地域内的空间,利用其实体资源,并对该空间进行有效的保护、整治,避免地域环境被破坏。加强对国土规划的研究十分有必要,需要从定位、基础及相关问题等方面着手,旨在提高国土规划水平,提升国土资源利用率,统筹规划安排,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
国土规划是我国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国土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2017年我国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其部署了全面协调、推进国土聚集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主要任务,旨在引导国土规划工作的开展。国土规划促使我国不断地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相关制度,并且具有较好的监督管理作用,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优化利用土地资源。国土规划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全面思索,既要重视对产业的投资,又要保护大面积耕地,更呼吁国家财政部门,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的国土规划可推动国土空间的大力发展,统筹安排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土规划包含了多方面内容,涉及到的对象有国土资源、地域空间,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环境优势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综合各项因素后,有效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及其他地域空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不同的时期下对地域空间、国土资源的规划内容有所不同,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处理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需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发展需求。
国土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应当先了解一定区域内的环境承载力,然后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国土开发,确定开发格局。不同区域中资源类别有所不同,环境的生态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异性,需在国土规划编制之前对其进行科学评估,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与此同时,还要了解区域的发展保障功能,基于评估内容来明确区域的发展方向。可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式,来评估不同区域资源环境下,能够发展的产业类型、级别和规模,这有利于为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加快资源开发速度,加大开发力度,有效发挥区域资源的作用,也不危害资源环境。通过科学的国土规划工作,能够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将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有效结合,贯彻落实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避免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规划在整个规划体系中,有着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其是以国土资源、地域空间的特征、优势为基础,来进行整体规划,可起到统筹调控作用,具有资源环境保护功能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新时期下,传统的国土规划思维管理方式不再适用于当下,需要跟随时代发展需求来进行改变,应当引入先进的资源思维模式,创新资源管理方式,遵循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遵循节约原则。需不断地完善国土规划相关政策,政策中应当强调资源利用率问题,不可一味开发资源,而是要节省资源,将国土规划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二是在国土规划工作中,还需要考虑供需两方面内容,需根据资源使用方式,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变革。需创新规划统筹方式,既要增加可使用资源数量,又要保证资源环境生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做好资源保护工作;三是在规划国土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着眼于全球,紧随世界发展步伐,提高国土规划水平,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
应当明确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做好国土规划的定位工作,需不断地提升国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我国国土规划工作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受历史原因的影响,起步较晚。国土规划工作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旨在摆脱贫穷,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工作重心一直放在经济发展方面,所有的方针目标都是为了增强国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经济增长趋势更盛。基于此,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并没有精力去展开国土规划工作,国土规划不是当时最为紧要的需求,规划意识方面较为薄弱。
除此之外,由于国土规划内容不明确,对国土规划工作的功能定位不清晰,以至于我国并没有清楚认识到国土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也未意识到其在规划体系中的独特性、唯一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也开始着手进行国土规划工作,但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仍然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就导致我国国土规划工作很难执行,无论是前期的编制工作,还是后期的贯彻落实,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实践证明,人们开始意识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都缺一不可,如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则无法满足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需求。
为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明确国土规划定位,充分认识到国土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以提高国土资源开发水平,优化配置国土资源,并进行有效保护。从宏观上把控整个经济发展。相关人员应当改变对国土规划工作的看法,需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其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不同的发展规划需求,于不同的地域空间中进行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所有的国土规划内容和要求,都要真正贯彻落实于实际中。以空间区位条件为基础,基于资源环境,确定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找到突破点,科学设施规划指标,必须匹配于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调整国土规划方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资源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来恢复资源环境,使之具有持续性,而不是在一次开发之后,便导致该区域资源枯竭。
国土规划的定位和地位,在国家现代化发展中更为明显和突出。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说,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物质需求被满足,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增高,开始注重生态环境安全,强调生活空间的健康性。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再只是经济发展阶段,更追求于生态文明建设。维持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物质基础、空间基础中的资源,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国土规划的双重保障功能,使得其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国土资源、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依靠国土规划来联结,科学的国土规划方案,能够有效处理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实现有效的人地协调。国土规划工作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最开始只是重视资源开发方面的内容,随着时代变迁,之后开展转型为经济发展均衡型,而现如今的国土规划则以生态为导向。资源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其理论基础,也是核心的规划理念。高效的国土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需要基于此来进行科学编制。
在国土规划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国土规划不仅要加强对国土资源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还要满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需要找到中间的平衡点,而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做好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评价工作。只有通过客观的评价和了解区域的资源环境实况,通过科学的计量方法来进行调节,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资源环境。
当下,资源环境问题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这更让人认识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有限,无限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环境枯竭,带来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超出环境承载力的开发,也会对环境资源造成较大的破坏,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对区域中的资源环境进行定量评估,需用客观地态度来对待,而不是主观判断。要根据准确的评估结果来划分区域,根据各区域的承载力来安排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控制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合理规划其发展速度,必须将其经济发展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基于区域承载环境来优化产业结构,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合理布局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要与其资源环境相匹配。杜绝资源过度开发,不可只偏向于某一个方面的发展,需真正落实人地协调。现如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应当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编制国土规划方案,做好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保障国土规划质量。
国土规划的社会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为提高国土规划的合理性,需要全面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其目标来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国土规划是一个长期性工作,而且具有阶段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需求有所不同。所编制的国土规划方案,则必须满足于该阶段中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包括社会发展需求、民生发展需求、经济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区域内的人口总量,文化背景等。国土规划工作有着双重任务,需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既要着眼于整体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又要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该项工作的实施需要具备良好的环境危机应急处理能力,需实施科学评价工作,实现自然环境和经济的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在进行国土规划工作的时候,应当确定好国土资源开发格局,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国土资源环境调查工作,十分重要,其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着国土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通过多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了解我国国土资源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可针对调查结果实施相应的措施来加以管控,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健全的动态化监控体系,以全面把控国土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科学评价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要注意的是,进行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如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以及资源空间的分布情况,还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评估,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政策制度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资源环境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所得出的分析结论能够确定环境承载水平。
区域内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同样也可以判断该区域是应当以保护资源环境为主,还是以资源开发保障为主,有利于在国土规划的时候,确定某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科学评估环境承载能力,可划分出不同层级的区域,做好区域功能定位工作,也能够确定国土资源开发格局。
高效的国土规划工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但需要转变传统的国土规划模式,坚持现代化发展观念。应当将理论基础和实践运行相结合,将新的国土规划理念落实于实际规划过程中。想要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则应当有效把控影响经济结构的各项因素,如资源配置、环境容量等。要根据实际需求予以一定的投资支持,从整体上把控经济发展,使经济结构更符合于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提供可靠的资源环境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健全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体系,需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整体规划职能,设立科学的资源配置机制,基于实际情况来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这有利于改善产业促进资源开发的情况,能够合理安排现有的资源,避免资源抢夺过于激烈,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并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要遵循节约原则。指的是在利用资源的时候,应当具有一定的节约意识,杜绝资源浪费,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开发资源的时候,要严格审查企业,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制定完善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基于环境容量来控制资源开发程度,以免出现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三是要根据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区域类的产业发展类型、级别,然后据此设立相应的准入门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革新,大力推广创新型产业的发展,转变粗放型产业,走向技术集约型。要重视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不可忽视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明确国土规划工作之后,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把控,要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目标。就目前而言,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自然条件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实现各区域的全面发展,改善各区域人民的生活条件,是当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国土规划工作还应当实现各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先弄清楚均衡发展的含义,其并不是指代区域经济GDP 方面的同步性,不是所有的区域都要追求高GDP 数值,而是指即使每一个区域的资源开发不均衡,但每一个区域的生态水平要均衡、民生水平要均衡。任何一个区域在追求GDP 增长的时候,都需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如若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资源环境保护,则会得不偿失,并不利于区域的长远发展。而且也要避免因为需求原因造成的产业同质化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时,应当查看其GDP 构成来源,是否在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有的区域资源环境的生态功能,高于区域生产力水平,那么其就不应当放弃区域优势而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水平,否则会导致产业过度发展。如青海、西藏等区域,其资源环境优势非常大,在发展该区域的时候应当以生态保护为主要方向,对于其经济增长缓慢问题,则可以予以一定的政策补偿,达到两者的平衡性。可通过区域互补的形式,来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国土规划是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突进给,能够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做出正确的决策方案,找准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可通过国土规划来明确各区域的优势、劣势,评估区域的经济发展功能、生态功能,了解该区域资源环境的实际开发情况,然后据此来制定适宜的发展方针。
总而言之,应当加强对国土规划的研究,需明确国土规划在整个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其唯一性,做好国土规划定位工作。扎实国土规划理论基础,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积极解决国土规划中的各项问题,从而提高国土规划水平,给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保护提供双重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