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地铁站场枢纽腾挪改造交通专项研究
——以广州地铁西塱站场为例

2022-11-10 13:26:42张晓航汪振东陶钧宁宋以华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21期
关键词:车辆段大道枢纽

张晓航,汪振东,钱 斌,陶钧宁,宋以华

(1.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30; 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0 引言

地铁车辆段腾挪改造已成为各城市地铁发展的重要模式,该模式重塑了地面交通布局,需要开展区域交通专项规划。该文以广州地铁西塱车辆段改造为例,梳理道路系统规划,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建设新的综合交通体系。

1 研究背景

西塱车辆段是广州地铁1号线车辆段,西塱站是地铁1号线终点站,广佛线的中间站,位于广佛两市交界处。西塱车辆段及车站进行腾挪升级改造打造新的交通枢纽[1]。

随着区域城市定位及交通的发展,原有站场功能难以满足新发展的需求。广州、佛山高质量融合发展规划需要西塱站作为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打造四线换乘枢纽;西塱站场所在的芳村地区定位加速迭代,城市功能定位的提升带来交通需求的提升。另外,地面车辆段对城市空间的隔绝效应明显,制约地区功能结构优化。

通过西塱枢纽区域腾挪改造,重构片区综合交通系统,实现地面道路、轨道线路整体改造。通过合理组织外部交通,实现道路系统上通下达,梳理外部交通情况,开展一体化立交设计,结合地上地下换乘,实现高效交通集散,打造“站城一体”,盖上盖下无缝衔接的城市交通枢纽。

2 区域交通分析

2.1 区域交通现状

2.1.1 道路交通现状

枢纽片区呈“四横二纵”结构。四横即广州环城高速、龙溪大道、花蕾路、花地大道南—鹤洞路;二纵即花地大道中、东新高速—芳村大道。内部支路较少且多为断头路,可利用的市政道路较少。

2.1.2 轨道交通现状

荔湾南片区由于发展相对滞后,轨道交通条件较差[2]。线网密度为0.31 km/km²,站点800 m覆盖率仅为25%,对白鹅潭商业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园战略平台建设支撑不足。

2.1.3 常规公交现状

规划范围内及周边共设有公交总站8个,经过线路35条,客流较多。

2.1.4 停车设施现状

项目范围及周边社会停车场分布较为零散,大部分为露天停车场,单个停车场泊位数在30~80泊。停车场主要集中在花地大道中、花地大道南两侧以及西塱地铁站南侧。

2.1.5 慢行设施现状

枢纽地区慢行环境不够友好,人车冲突现象严重。枢纽站点南侧人流量较多,人行道较窄,花地大道南未设非机动车道,造成人车混行严重的现象。

2.2 交通现状总结

交通现状总体上片区骨架路网较为成熟,交通功能复合,同时承担芳村片区沿线的集散和广佛过境交通的功能,且广佛过境交通占比较大;骨架道路在项目周边多为高架形式,与地面道路衔接不便,且现状项目与骨架路网的衔接通道缺乏,导致周边干道对项目出入服务为“通而不达”。

西塱枢纽等级低且分散,缺乏核心枢纽,枢纽功能亟需提升。受地铁车辆段、村用地限制,西塱站对外出入不便,片区路网结构尚不完善,建设难度大。西塱站地区交通衔接组织较为混乱,广佛过境交通占比较大,部分道路节点功能不完善。规划范围内仅有西塱站一个站点,对范围南侧服务不足。

3 交通规划目标与策略

根据区域交通发展定位,确定发展目标与策略,打造畅达、立体、复合的枢纽地区交通系统,提出五大策略[3]。

3.1 交通规划目标

畅达:枢纽片区对外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依托高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实现西塱枢纽地区“15-30-60”时空目标,见图1。

图1 西塱枢纽“15-30-60”时空图

立体:重视建立便捷、高效、多层次的交通疏散体系,打造集轨道、公交、步行、P+R多种方式的无缝衔接交通枢纽。通过合理的交通空间资源分配,构建二层立体步行连廊,实现高效集散与乐行交通的双重目标。

复合:以世界级品质要求建设枢纽,整合利用广钢公园、花地河等开放空间,因地制宜,精细化设计,营造具有岭南特色的高效、文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品质交通。正确引导地区开发,组织轨道枢纽、商业娱乐功能、文化创意功能以及居住功能等多种功能混合的高密度集约式发展,打造多元化复合功能的综合枢纽体。

3.2 交通规划策略

策略一:枢纽。重点优化枢纽道路集疏运系统,高标准配套枢纽交通衔接设施和优化衔接组织设计,提升枢纽的辐射功能。加强枢纽与周边快速干道网的衔接,建设便捷、高效的集疏运网。

策略二:道路系统。结合枢纽改造开发,缝合车辆段对片区路网的分割,完善和加密片区路网,提升枢纽与周边干道的衔接转换。优化片区路网肌理,明确干道网功能,连通车辆段东西向道路,加强西塱与广钢新城南北连通。

策略三:常规公交。充分利用既有市交委用地布局与枢纽衔接的公交站场,结合周边村庄改造和综合开发需求,增加地铁服务相对偏弱片区的公交首末站布局。

策略四:慢行系统。枢纽内部打造舒适、连续高品质人流系统,外部加强与花地河、广钢公园的联系,增加立体过街设施。

策略五:停车。“两站一村”统筹配置,充分预留枢纽衔接P+R停车需要,片区以配建停车场为主。

4 区域交通规划

该区域地处广佛核心枢纽区,周边开发条件复杂,为了进一步研究西塱站改造及枢纽上盖开发后对周边地区交通产生的影响,解决枢纽综合开发以及与地区交通系统的衔接问题,特开展交通专项研究。西塱枢纽的总体改造思路:在原检修库用地新建16列位运用库及定临修线,避让枢纽地块[4]。

4.1 道路系统规划

4.1.1 区域对外通道

区域骨架路网结构呈“两半环四射+三横四纵”,其中通过西环—南环高速可实现广州西南地区直接联系,通过快捷路二期实现与海珠区快速联系,通过龙溪大道可实现与佛山快速联系,通过如意坊放射线二期、玉兰路过江通道、芳村大道可实现与番禺等地快速联系,通过龙溪路、鹤洞路可实现荔湾区东西两侧联系,通过东漖南路、花地大道中、花湾路可实现荔湾区南北两侧联系。见图2。

图2 区域对外通道总图

“两半环”:西环—南环高速、快捷路二期。

“四射”:如意坊放射线二期、龙溪大道、玉兰路过江通道、芳村大道。

“三横”:龙溪路、海中路及东延线、鹤洞路。

“三纵”:东漖南路、花地大道中、花湾路。

4.1.2 内部通道规划

增加对外出入口,新增“十”字通道,缝合车辆段对地区发展的分割。受周边用地条件、地铁股道等限制,以及停车库布局,车辆段综合开发交通出集散通道规划形成“两纵一横”主通道、“三横”次通道的方格网布局。

主通道:枢纽东路(22 m)、枢纽西路(海中路以北22 m,以南15 m)、海中路(26 m)。

次通道:15 m,地面停车库分区与主通道连接的集散通道。

4.2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

4.2.1 枢纽片区交通组织

西塱站集疏运规划道路优化调整后,未来进出开发片区的车辆主要通过花地大道、快捷路二期、海中路及其东延、鹤洞路、枢纽东路、龙溪大道等通道。梳理佛山、广州中心城区、海珠区等区域进出西塱枢纽的组织流线。

4.2.2 内部机动车交通组织流线

打造“人在上、车在地”模式,实现人车分离,机动车集中于地面首层转换组织,然后通过车库设置的坡道与盖板层车库及地下负一至负四层车库转换。车:要求车库内车道宽度应满足双向交通组织,有利于各建筑分区就近停车,以提高住户交通可达性。人:地块内人流主要在盖上花园平台组织,与各住宅区、枢纽综合开发核心区、枢纽交通核连通。

4.2.3 枢纽交通衔接设施间的人行交通组织

多维立体无缝衔接,形成以轨道交通设施为中心,各类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为触角的一体化交通枢纽。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科学衔接、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城市公共交通整体网络。

4.2.4 内部行人交通组织流线

内部行人交通组织流线以车辆段上盖住宅区围合的地表花园为主轴,南侧枢纽核心区高层综合建筑之间通过二层连廊相互连接,盖上平台步行系统通过垂直电梯、步行坡道楼梯、连廊延伸等实现与车库、地面人行道、周边地块的连通。

4.3 交通衔接设施规划

据测算,《西塱站场综合体开发方案》可满足需求,具体站点交通衔接设施规模如下:

公交首末站:P+R停车场,258泊位,可分别布置于枢纽综合开发体和交委地块;出租车及K+R:6泊位;自行车:1 570泊位。

公交站场布局:维持现状公交站场位置,并且建议将原加油站用地统一纳为枢纽交通衔接设施用地,以利于交通衔接设施换乘布置,同时可减小加油站出入口与枢纽出入口交织过近影响。

P+R停车场布局:考虑方便服务从佛山方向经龙溪大道、海中路到达的交通流,为避免与公交车辆交织过多,建议设置在枢纽西侧。

出租车停放区布局:沿轨道站点东西两侧均设置临停泊位。

4.4 公共交通规划

西塱枢纽站场周边公交规划需聚焦密度、效率、速度、科技、服务五个方面,努力打造“五高”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西塱站对于龙溪、平洲、南漖方向的辐射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有必要对三个片区增加线路,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提升西塱枢纽的辐射能力。

高密度:增加公交线网密度,提高服务覆盖率。

高效率:增加长短线公交,提供长距离客运服务。

高速度:提高公交运行速度,规划公交专用道。

高科技:应用高科技运营及管理手段,合理配置运能资源。

高服务:改善换乘、停车配建、站场枢纽等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4.5 停车及慢行规划

西塱枢纽区域内停车以配建为主,结合站点配建公共停车场为辅,增加非机动车停靠站的原则,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手段,加强诱导,推广共享停车。根据《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规定》(2018年版),目前规划方案总开发量142.11万m2,计算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位。慢行交通规划,主线在贯穿原车辆段区域与周边片区的连通,支线在连通主廊道的多条慢行道,加强区域内慢行系统的联系。

5 总结

地铁既有车辆腾挪改造将重塑区域交通布局,合理有效的交通专项规划尤为重要。该文结合广州地铁西塱枢纽腾挪改造实例,从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角度分析交通现状,根据区域交通发展定位确定发展目标与策略。根据枢纽改造的方案提出道路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及慢行规划的交通规划体系。交通规划目的在新枢纽建设基础上打造新的综合交通体系,该文研究内容为既有地铁站场的腾挪改造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车辆段大道枢纽
幸福大道宽又阔
心声歌刊(2022年5期)2022-12-18 02:39:26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7:52
大道同行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6
枢纽的力量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38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车辆段联锁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0:56
地铁车辆段及上盖物业开发一体化探讨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06
美乃大道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4
车辆段收发车运行图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