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张文胜
(1.铁岭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辽宁 铁岭 112008;2.铁岭县范家屯水库,辽宁 铁岭 112609)
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俗称花泥鳅、北方条鳅、巴鳅、董氏条鳅、董氏须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须鳅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鸭绿江、辽河、黑龙江上中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绥芬河、图们江等水系。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对环境和温度的适应性强和能耐低氧等特点。土著的小型鱼类,栖息于清冷水体,全长可达220 mm,以甲壳动物、昆虫及着生藻类为食,产卵期在5月初—6月中旬。北方须鳅因其肉质细嫩味美,常被晒成鱼干后食用,深受消费者喜爱[1],市场价达60元/kg以上,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
2020年,进行北方须鳅人工繁育和池塘人工养殖试验,均获得成功;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优化养殖模式,2021年在铁岭县腰堡镇绍更鱼种场进行了养殖试验,现将2次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养殖池塘面积为0.335 hm2,水深2.8 m,水源为水库水和深井水,排灌水方便,池底淤泥深度小于10 cm。放鱼前,每hm2用生石灰2 250 kg对池底进行清塘,第2天加注新水。
投放全长9 cm、规格为8.00 g/尾的北方须鳅秋片。其中2020年10月15日,1 hm2投放北方须鳅秋片30万尾;2021年10月15日,1 hm2投放45万尾。2020和2021年,1 hm2搭配投放2 985尾白鲢鱼种,规格为100.00 g/尾。各苗种入池后,1 hm21 m水深用2 400~3 000 mL戊二醛(5%)全池消毒。
1.3.1 水质调控
池塘开冰后,抽出40%老水,加注新水,1 hm21 m水深用2 400~3 000 mL戊二醛(5%)全池泼洒;保持水位80~90 cm,利于水体升温;15~20 d加注新水约15 cm;加注新水后,采用盘锦生产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用量为1 hm21 m水深3 000 mL,全池泼洒;配套1台3 kW喷水式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2 h;当气温超过25℃时,在投料台前增设一个1寸(3.3 cm)井水泵,投料前开机1 h,投喂时停机。北方须鳅对高温敏感,当气温超过28℃时,摄食量下降,应加强水质管理。
1.3.2 投喂管理
选用正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专用饲料,饲料的蛋白含量为38%,2020和2021年的4月1日开始驯化投料。按照“四定”和“90%的鱼离散”的投喂原则,每天于08:00—10:00、12:00—14:00、15:00—17:00分别投喂1次,投料量约为鱼体质量的3%。进入高温季节后,避开高温时段投喂,将中午投喂改为晚上[2]。
1.3.3 病害防治
于10 d左右进行水质检测和鱼类镜检。定期投喂大蒜素,用量为1 t饲料添加25%大蒜素300 g,预防疾病。
2020年11月2日,采用拉网捕捞,收获北方须鳅2 249.00 kg,平均每尾体质量27.29 g,成活率达82%,1 hm2产量6 713.43 kg;收获鲢600 kg,平均1 hm2产量1 791.04 kg。
2021年11月2日,采用拉网捕捞,收获北方须鳅3 345.00 kg,平均每尾体质量27.06 g,成活率达82%,1 hm2产量9 985.07 kg;收获鲢600.00 kg,平均1 hm2产量1 791.04 kg。
2020年,投喂饲料3 013.50 kg,饲料系数1.5;2021年,投喂饲料4 776.00 kg,饲料系数1.6。
2.3.1 收入
(1)北方须鳅。批发价为42.00元/kg,2020年1 hm2产值为28.20万元,2021年为41.94万元。
(2)鲢。批发价为4.00元/kg,2020和2021年1 hm2产值均为0.72万元。
2.3.2 成本
北方须鳅苗种0.4元/尾,鲢苗种6.00元/kg;饲料6 000.00元/t;池塘承租和人工费1.88万元,其他支出3.90万元(网费、渔药费和电费等)。成本投入见表1。
表1 1 hm2养殖池塘投入 万元
2.3.3 效益
2020年,每1 hm2池塘收入为28.92万元;利润5.56万元。2021年,池塘收入为42.66万元;利润10.15万元,见表2。
表2 池塘养殖效益分析
一些小型经济鱼类,如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柳根鱼等,由于个体比较小,对养殖环境影响小,同时单尾体质量也小,需要通过提高放养量来提高产量;北方须鳅,放养平均规格为8.00 g/尾,2021年出塘规格为27.06 g/尾,每尾体质量增加约19.06 g,体质量增加倍数小于3;其他养殖种类,如鲤、草鱼等,成鱼体质量为1 000.00~2 000.00 g,体质量增加倍数为6~10。对于30 g左右的成鱼个体,若1 hm2池塘放养30万尾,产量相对较低,无法提高养殖效益;放养量提高到45万尾时,养殖出塘规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产量明显提高。体型相近的柳根鱼,1 hm2池塘放养52万尾,获得稳产高效,建议北方须鳅1 hm2放养量提高到50万尾左右。由表2可见,随着放养量增加,投入产出比增大,说明放养量是影响产出的主要因子。通过增加放养量,可以提高池塘养殖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北方须鳅易于驯化,前期用破碎料投喂,20 d后用1.0 mm粒径饲料投喂,8月下旬就可用1.2 mm粒径饲料投喂。在水温超过28℃时,12:00—16:00不投料,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2%左右;当水温高于25℃时,鱼体生长速度加快,饲料投喂量增加,造成了有机分解物的积累,水体中有害物质急剧增加,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病害。因此需要减少鱼类整体投喂量的1/3,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增加,防止病害的发生。当水温降至25°以下时,重新恢复正常投喂量。
每天中午定时开启增氧机,经过2 h的搅动,促进池水上下层水体的交流。表层溶解氧含量高的水体进入底层,保持了水质优良。高温季节,通过加注井水,降低池塘水温;当水温超过25℃时,在饲料台前,于投喂饲料前1 h,用1寸(3.3 cm)小水泵加井水,投喂时停机,可有效降低局部水温,提高鱼类的摄食效果。
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大量积累,导致鱼体质下降,发生鱼病。本试验采用盘锦生产的微生物复合发酵生物制剂,该制剂主要成分中的菌群可释放胞外酶,进入鱼肠道内,增加血清,提高其免疫力,为鱼类动物提供优良的非特异性疾病保护效果,提高鱼类的生存率。生物制剂还可迅速促进养殖水域中有机物的分解,净化水体。养殖期间,每个月的10—20日,注入1次盘锦生产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用量为1 hm21 m水深3 000 mL,经水质监测,生长期间,亚硝酸盐及氨氮含量没有超标。
通常在池塘养殖生产中,由于饲料大量投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各种水质指标超过《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影响鱼体生长。通常采取大量换水的方式。然而尾水排入自然水域,也会带来污染,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约占总投入的2%。
通过投入微生物制剂,降低了饲料投入量,增加了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在生产期间没有进行大规模换水,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为水产养殖提供了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