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 山东 德州 253500)
由于剖宫产产妇在产后需进行绝对的卧床静养以达到尽快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因此其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1]。常态化围产期护理着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是否出现获得性感染、乳腺堵塞情况等进行关注,继而忽视了其因卧床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体的下肢深静脉系统中的血液循环能力降低时产生的病理现象[2]。产妇在长期卧床过程中,其下肢静脉的循环系统受到活动限制等影响,继而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现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会进一步引发产妇在站立及行走时出现强烈疼痛,对产妇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均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3]。因此为了避免产妇在卧床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生活各方面质量造成的影响,应在产妇完成妊娠的早期就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4-5]。本篇文章就对围产期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其生活质量起到的影响进行评估,详细内容如下。
研究时间始于2020年1月截止至2021年1月,将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产科内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目标,记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产妇中,年龄极大值为35岁,极小值为24岁,年龄均数为(29.55±4.85)岁,其中存在27例产妇为初产妇,13例产妇为经产妇,产妇体质量最高为95.5kg,最低为80.6kg,均数为(88.05±8.14)kg;研究组产妇中,年龄极大值为34岁,极小值为27岁,年龄均数为(29.65±4.89)岁,其中存在24例产妇为初产妇,16例产妇为经产妇,产妇体质量最高为95.6kg,最低为80.1kg,均数为(88.15±8.62)kg。以上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不显著(P>0.05),可以继续开展后续研究。本研究经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符合伦理标准。
对照组应用常态化护理干预方案,在剖宫产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均对产妇的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控,对产妇围术期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研究组产妇在基础干预的同时应用针对性的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①风险干预:对产妇进行全面风险因素排查。在产妇行剖宫产手术前对产妇年龄、体重、身高、是否存在血栓病史、是否为高龄产妇、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信息进行统计。③剖宫产术中干预:在手术中对产妇的血压、凝血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在产妇行静脉穿刺时选择其上肢代替下肢静脉,同时其经静脉穿刺给药的浓度应适当降低以免对其静脉造成刺激。④剖宫产术中干预:术后在产妇结束妊娠后,应对其进行鼓励,在产妇精神面貌以及生命体征较稳定时帮助产妇进行以踝关节为中心的关节背屈运动的被动运动康复活动,在产妇双侧距离膝关节约5厘米处行内外屈伸翻转运动,每次维持在3分钟。在产妇行剖宫产术后的48小时内,帮助产妇进行膝关节的环转运动,在每日的早间、午间及晚间均开展关节康复运动。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保证每次有效康复运动训练的周期为5分钟。⑤下时将产妇双腿平放于高处,对其肿胀严重的下肢肌肉进行反复揉捏按摩,每次进行周期为20分钟的按摩,频率维持在每日至少3次,期间可根据产妇意愿进行按摩次数的增减。
观察产妇围产期阶段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改善水准。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水准:对护理前后产妇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疼痛共三个指标对被调查产妇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统计,采取百分制。
心理及生理活功能关量表评分水平。心理功能主要对产妇的抑郁及焦虑等情感障碍量表(SAS量表即心理学焦虑自评量表;SDS量表及心理学抑郁自评量表)
同时对该项情感障碍引起的躯体化行为(本文只仅包括睡眠障碍)进行评分,生理功能指产妇围产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Visual Analog Acale)得分改善情况。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比率。
实验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比对与检验,t值比对计量资料、卡方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若数据组间比对结果存在差异则表示为(p<0.05)。
研究组产妇围产期生活质量中的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较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对产妇围产期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产妇反应心理活动水准的SAS及SDS量表、疼痛指数VAS量表以及产妇睡眠质量量表的水准相较对照组存在大幅提升,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较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比对心理及生理评分水准
续表
研究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率相较对照组有大幅下降,,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较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比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率[n,(%)]
研究组产妇术后排气、恢复进食及行动能力的时间在数据上相较对照组产妇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4。
表4 比对产妇围产期生理机能恢复时间
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需进行绝对静养,因此在其结束剖宫产手术后的3-5天内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期[6-7]。手术形成的创伤会刺激产妇的血压以及血小板同步发生变化,因此具有抗血液凝聚作用的蛋白细胞数目迅速减少,进而增加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风险[8-9]。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产妇在围术期期间的护理措施可以针对性地减少其患有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比率[10-11]。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伤口撕裂、获得性感染数据总比率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并发症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组间与对照组患者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P<0.05)。且研究组产妇中存在通过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分别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并根据存在的风险进行针对性干预。在术前加强产妇度剖宫产手术以及手术预后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间接正向改善产妇在术后预后阶段及康复训练中的顺应性,对后期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护理中对其心理变化进行关注是从患者的心理波动作为切入点,避免其心理变化引起血管收缩对其深静脉循环阻塞的有效干预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12-13]。本研究中对产妇进行的情感障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因负性情绪的增长出现的对后续针对性康复训练顺应性降低现象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后续开展的下肢静脉物理康复措施在改善其静脉循环的同时正向改善膝关节的灵活性,对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14]。
综上所述,在产妇行剖宫产后,对其开展相应的围产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高效降低其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其生理及心理均起到正向调协的作用,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