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和平
2018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宁波启动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工作。2019年1月,宁波出台《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近年来,宁波还先后出台小微企业园工业地产发展管理细则(试行)、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和奖励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规模数量持续壮大,集聚集约效应初步显现。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经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164个,增长10.8%,其中生产制造类园区91个、生产性服务类园区73个。164个园区入驻企业10809家,共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5万人,成为企业集聚集约发展新引擎。
聚焦差异化发展,地区特色布局初步形成。从区域分布看,中心城区以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类小微企业园为主,周边区域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为主。其中,海曙区、鄞州区小微企业园数量较多,基本以生产性服务类园区为主;奉化区、余姚市、慈溪市、宁海县、象山县等以气动、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塑料、模具等传统产业为主。
开发主体多元化,市场化力量参与积极。坚持“政府引领推动、市场主导改造建设、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开发运营原则,已形成政府主导开发、龙头企业开发、专业机构开发、村集体联建等多元主体开发模式。在164个经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中,政府和地方国企开发建设共57个,占比达34.7%;龙头企业开发30个,专业机构开发23个,工业产权机构开发27个,企业联建或村集体联建共27个,占比分别达18.3%、14%、16.5%和16.5%。
对照浙江省特色化小微企业园“一园一业”“一园一品”及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宁波小微企业园发展还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园区主导产业不够聚焦。部分园区由于前期产业定位不明确或没有加强准入管理,存在入驻企业产业类型多样、产业关联度低、集聚效应低等问题。主导产业有3个及以上的园区较为普遍,与小微企业园1—2个主导产业的定位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园区定位为综合类园区,涵盖信息技术、机械加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主导产业不够突出。
运营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开发建设主体多元,小微企业园管理运行团队参差不齐,部分运营管理机构仅可提供一般的物业管理,可以提供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融资拓展等公共服务较少,入园企业难以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与小微企业园相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也普遍不足,非生产性用房紧缺,不能满足园区企业员工住宿、休闲、购物等需求。
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微企业园数字化建设基础较为薄弱、滞后,多数园区仅停留在安防监控、信息办公等基础信息建设。虽然部分小微企业园建立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但仍处于独立的数据统计模块阶段,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园区大脑”等基本没有建立,尚不能对园区人流、物流、用能、安全、环境保护、企业管理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和预警。
配套性政策缺乏系统集成。小微企业园涉及建设投资、管理运营和入园企业等不同主体,在园区政策性配套上,分散于商务、经信、科技等不同部门,缺乏一个针对性的全链政策集成系统。同时,现有针对小微企业园的扶持政策多是侧重建设期,对提升发展的需求关注不够、引领不足。
强化特色引领,打造专业型园区。一是明晰定位导向。以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为建设重点,在十条标志性产业链、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细分领域谋划建设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微企业园,打造新兴产业培育的示范窗口。加快引导工业地产、生产性服务类等小微企业园围绕主导产业吸引上下游企业、服务机构链,建设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专业化小微企业园。二是发挥功能作用。结合全域产业治理,加快推进低效企业整治和低效工业区块改造提升,引导和推动小微企业入园集聚提升发展,着力建设一批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等产出效益高效的小微企业园,努力把小微企业园打造成为全域治理的精品样本。
强化服务支撑,打造品质型园区。一是强化专业服务。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小微企业园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机构,持续提升专业服务层级。支持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园单独引进在研发设计、安全生产、检验检测、现场管理等方面有经验的生产性服务业资质机构;没有条件的,可考虑由区(县、市)政府牵头,以多个小微园捆绑形式进行招投标,通过优化服务加速园内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二是强化动态管理。完善小微企业园动态准入、市场化退出管理机制,在准入上优先支持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优先入园,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扶持措施相挂钩,倒逼低效企业加快整改、转型或退出,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型园区。一是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普及园区数字化1.0版本,确保人行、车行、安防、网络信息基础等设施实现数字化。支持星级园区率先建设园区大脑和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一批基础设施齐全、运营管理智能、公共服务完善的数字化小微企业园。谋划“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新智造标杆,形成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革典型应用场景。二是用好数字化服务商队伍。加强对数字化服务商的考核监督,评估服务商在技术研发、行业经验、人员支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评选建立小微企业园数字化服务资源池。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小微企业园数字化发展及小微企业数字化改造的诊断评估、管理咨询、战略规划等加强扶持。
强化政策集成,打造创新型园区。一是推进创新要素倾斜。强化政策集成,实施入园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转型和管理水平提升等专项行动,探索推行小微企业服务券和创新券,加快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二是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多渠道探索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担保基金、应急转贷资金等。进一步推广小微企业园“伙伴银行”试点,指导金融机构根据园区开发模式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