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梦晴 姚 芹 王晨璐 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
以新医文库为例,根据文库收藏情况,挖掘梳理出其中蕴含的五大优秀传统文化脉络,并探索新医文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路径。
近几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研究热点。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与高校文化建设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主动地探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但是高校文库作为“大仓库”被归纳到馆藏结构之中,并没有突出文库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也未发现将其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路径的相关研究报道。
笔者在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期刊三大中文数据库中,以“高校文库”“大学文库”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经过去重和筛选,共得到不足二百篇相关文献。其中,关于高校文库作用的研究不多,且研究结论相对一致,认为高校文库的主要作用是在保存、展示、宣传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彰先贤,励后学,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创新服务功能;而关于高校文库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研究则更少,只有邹爱芳认为文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书籍的使用、文化的传承、师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高校的自我展现。万永兰和张书美认为文库的主要作用在于传承高校文化传统、发挥校史教育功能、为高校教学及科研导航等方面。
基于上述数据,笔者发现,目前关于高校文库的研究主题大多面向文库建设的实践研究,将文库的文化传承功能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有机结合的研究较少,仅仅在为数不多的文献中简单提及,且并未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探索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新医文库”于2019年正式筹备建设,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搜集整理,于2021年9月初步建成开放。
“新医文库”的定位为“藏、展、用”相结合,全面收藏,重点展示,兼顾阅览使用,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文献、著作2万余册。全面征集、收集、整理各类文献、著作,现主要包含以下收藏。一是教职工著作:收藏包括曾在新疆医科大学任职的教师、工作人员和历届校友出版的专著、合著、译著及教材等。二是援疆专家著作:主要收藏开展援疆支教以来,相继来我校工作的多位援疆专家、学者的著作。三是新疆地方特色文献:主要收藏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一些经典名著、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医药文献。其中包括“锡伯文版国学经典”展柜、“汉文版新疆文献”展柜、“哈医药文献”展柜、“维医文献”展柜。四是古籍文献:主要包括古籍、民国文献、影印文献三部分。有明代文献展柜,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各朝展柜,还有民国时期出版印刷的各类线装书籍,主要分为医经类、伤寒金匮类、本草类、医案类、方书类、临证各科类、丛书类、综合类、其他(包括养生、医论、医史)等展柜。五是集藏文献:集中收藏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医学文献、社科文献、民文文献、外文文献四部分。内容主要涵盖:新疆医学院及新疆各类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文献;国内高校自出、自编教材;具有时代特征的出版社及旧书局出版物;翻译出版物;苏联医学院校专用教材;红色文献;五六十年代的时政文献;以及各医学院校图书馆出版、油印的索引、目录等。除了中文文献外,还有一些建院初期收藏的维吾尔族语言、哈萨克族语言等民族语言红色经典及医学、时政文献。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收藏的英文、俄文、日文各类外文文献。
目前,“新医文库”仍在不断征集文献资料,致力于将“新医文库”打造成一个弘扬优秀传统、崇尚学术精神、激发爱校热情的重要的教育基地。
笔者通过参与新医文库的建设及文库文献的收集保存、聚类分析、展示宣传等过程,结合新疆医科大学的建校历史、办学理念及新医精神,找到文库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点,深度挖掘梳理出新医文库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脉络。
新疆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心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具有“红色基因”的医学院校,六十多年来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医学人才,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医文库“集藏文献区”的“时政与红色文献”展柜区,收集展出了“红色文献展柜”“中国五十年代时政文献展柜”“五六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文献展柜”“其他时政教育类文献展柜”四类红色文献,这些红色文献是赓续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鲜活载体,同时在资政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医文库中“教职工著作区”收藏了来自建校元老们在建校初期出版的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医学专著,有为新疆医科大学付出所有青春岁月的老干部编写的回忆笔记,也有在一线岗位奋斗终身、业已去世的老教授留下的珍贵手稿。这些收藏作品既是体现我校历史发展脉络及变革的珍贵史料,又是展示我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实力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教职工著作展区”将成为历来教职人员留给学校莘莘学子最宝贵的智慧结晶。
透过展柜中建院初期出版的一些讲义、教案以及手稿,仿佛穿过时间的长廊看到了先辈们当年的艰苦奋斗,“教职工著作区”是反映新疆医科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及教师素质能力的馆藏区域。这些真实的笔记是新疆医科大学文脉绵延、薪火相传的最深厚的人文象征,也是学校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璀璨历史见证,将始终提醒我们要秉持传承“好学、力行、笃医、创新”的新医精神。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新中国屯垦戍边、建设西北的号角声中,一大批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沈阳等地的优秀教师、医护工作者,怀揣建设边疆、服务边疆、献身边疆的伟大梦想,不远千里汇聚到西部边城,投身于新疆医学事业,奠定了新疆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发展的坚实根基,铸就了大爱精诚的不朽医魂。
援疆专家们扎根边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将毕生所学倾注于新疆医科大学的教育事业。当代青年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锻炼,体会不到新疆支边青年那样的艰辛,但是传承发扬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新时代青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地方文献是中华民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医文库中收藏的优秀少数民族医学经典对新疆地区医学、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深度挖掘民族特色资源中特别是民族古籍中记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历史文献,研究好、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让民族特色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焕发光彩,这也符合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时代命题。
在“文化润疆”工程的大背景下,对优秀的新疆地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以此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切实提高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打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新医文库中收藏的医学古籍文献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有些孤本、善本、初刻本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的载体,它以图文形式记录了中医药学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不但是现代中医药学发展和实践探索的源泉和动力,而且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屠呦呦从中医古籍中获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让中国医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因此,对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现代医学发展,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前期的文献分析,笔者得出初步结论:目前高校图书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高校文库这一途径。因此,笔者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以新疆医科大学新医文库为例,探索高校文库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体的实践路径。
根据文库收藏的纸本资源情况,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围绕新医文库推出一系列特色阅读推广活动,设立名人专家专柜,开展名人学术成果、治学精神研究,同时定期举办展览,以展促藏,将文化脉络贯穿其中。如开展“医路芳华”系列讲座,邀请在校教职工以自身成长经历印证学校发展、新疆医学发展,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开展“医生悦读”系列好书荐读活动,按照主题分类,定期推出文库中的好书,助力学生了解学科发展脉络;开展“老书的故事”活动,邀请中医专家讲古籍,挖掘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阅读推广与文库的推广要立足于本地区、本校特色,深入挖掘文库内涵,尝试设置“新医文库”系列专栏,从学术文脉、学术思想、学术贡献、文库内涵、精神信仰等角度,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将一本本载有厚重历史感的书转换成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小故事,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从传承文库所蕴含的优秀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需求和时下热点,在新生入馆教育、重要纪念日、党史学习教育等时间节点开展文库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例如,新生入馆教育,可以通过展出介绍援疆干部、教职工的著作,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发展历程,体会新医精神内涵,激发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的热情;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学习,通过对红色文献、古籍文献、地方特色文献、线装文献等的学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了解新疆历史,对新疆医学形成初步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与学科知识服务相比,文库服务育人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评估和量化。文库相关宣传的传播度、评论量和传播口碑往往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尤其是宣传的持续性更是不容忽略。要注重育人成效,持续跟踪评估,将新生入馆教育、重大纪念日等系列讲座,打造成一个连贯性的品牌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不断调整推送策略,精心分析推送时间、推文标题、推文字数、推文类型、转发时机等,以取得恰如其分的宣传效果。
深度挖掘文库中的纸本资源和其中的内涵精神,采用多种形式,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时代热度的文化育人阵地。
融会贯通,文库资源进课堂。将文库中的红色文献有效融入思政课堂,创新思政、德育形式,将文库中的教职工著作、中医古籍等与所学课程形成有效连接,形成推荐书单,倡导学生主动走进文库,了解文库,感受文库底蕴。顺势而为,文库成课堂。利用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中图书馆资源利用这一章节的内容,让学生走进文库。任课教师可以前期认真打磨课程,串联上文中归纳总结的五大文化脉络,在文库给学生上一节别开生面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创新模式,文库“活”起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设置新医文库专栏,如在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设置专栏,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化文库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其自行创作,让其以他们喜爱的方式将新医文库、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热情,使其产生价值认同。联合交流,文库“走出去”。由于新疆医科大学的新医文库刚刚建成,吸引了疆内外很多院校过来参观学习,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可以借此机会与兄弟图书馆、地方图书馆交流,主动宣传特色资源优势,让文库走出校园,扩大影响。
扩大新医文库的价值和影响力,就一定要打破桎梏,在满足读者需求服务的基础上,增强与外界的联动。促进校内、校外各部门交流融合,创建一个医学交流学习的空间和场所,在学术研究交流的过程中让文库的文化脉络贯通起来。
笔者以新医文库为例,挖掘梳理了新医文库中的五大优秀传统文化脉络,阐述了文库对于一座图书馆、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的特殊意义与作用,同时探索了新医文库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达到提升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后学、服务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