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双梅,郭 鼎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环节中,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对于农业科技的推广起步较早,根据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着力于机制体系创新、政策立法支持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保障建设,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发展层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美国构建由州推广中心、区域农业试验站、县推广站为纵向节点,涵盖教育、科研、推广功能“三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本通过颁布施行《农业协同组合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由农协主导的民办营农指导体系,从农民生产具体需求出发,逐级向上反馈至农业协会、政府,再由农业协会查找相关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荷兰农业发展模式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其农业技术推广充分发挥专业化私人农业咨询组织的作用,通过与政府签订技术服务购买合同,或直接纳入市场资源配置由农民购买服务,以此获得经费,增加推广主体的收益。
1999 年诞生于福建省南平市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我国首创的重要“三农”科技政策,实践证明这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能为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惠民政策。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和高级技术人才的知识力量,面向农民群众解决生产加工、销售推广过程中关于新技术、新成果的问题,倡导科技推广主体与帮扶群众之间利益共享机制。经过全国各地不断地试验和总结,20 多年来已推广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科技特派员行动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业务范围更广、帮扶质量更高的使命要求。新形势下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是要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市场化水平,为提高农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内生驱动。
我国科技特派员行动的研究进展分为3 个阶段:初创试点阶段(1999—2005)、暴发式增长阶段(2006—2010)、创新发展阶段(2011—2021)。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行动、科技扶贫、农村劳动力、产学研结合等。
实践层面,南平市首创科技特派员制度并成功实践,其他省份也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改革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农业科技推广路径与模式。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较好地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市场三线资源,同时注重农业科技创业背后的金融推动,实现了政府、企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等科技帮扶参与主体多赢的目标,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天津市科技帮扶工作将思路聚焦于开展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带动,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推动产业链全面发展,探索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帮扶模式。临潭县采取强化保障、扶贫扶智、精准培训等措施,探索了“临潭模式”。多年来,湖南省通过设立科技研发财政专项,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研究,从而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在建设乡村版“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的过程中,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基石、以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为载体的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造出一批以“桐柏山茶”“酷农无人机植保”“新蔡未来星”等为优秀代表的星创天地典型案例。星创天地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推行的典型体现,充分发挥农业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优势,创新营造新型服务环境和文化氛围,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成功率。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路径,可促进我国三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理论层面,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产生的诱因在于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一致,并向需求诱致性方向转变。有的学者认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六次产业理论引领大众创新创业、促进农业转型的最早实践,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成功探索。把科技带到农村、农业、农民中的任何创业者都可以叫作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制度并不是简单的下派科技人员,而是在有效整合现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充分吸取借鉴脱贫攻坚的工作经验,结合新时期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和战略政策,发挥当地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广大农民和农业产业链的链接融合,激发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崭新生命力。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科技特派员行动新的使命和要求,即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新形势下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统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实施农业全产业链精准帮扶,提升科技供给能力,推动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创新创业、物联网等创新要素融入到乡村产业振兴中。
探索构建“5431”科技特派员新型农业服务体系。“5”是指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乡村振兴的5 个方面,“4”是指“互联网+技术应用”、产业融合、大众创业、协同治理4 项举措,“3”是指省域、县域、村域3 个层级,“1”是指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重要保障,以此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纽带作用,搭建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县级科技助农平台和村级农技推广合作社的多层次服务载体;对应定位科技特派研究员面向顶层设计和技术研发、科技特派推广员面向教学培训和科普示范、科技特派合作员面向应用指导和生产合作的多类型服务角色;打通农业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中间环节,以此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技特派员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
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对农民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拓宽农民获得生产技术咨询和产品销售的渠道;推进实施网络文化惠民的行动,挖掘特色乡土文化的基因,加强农民自身职业的认同;推动乡村环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测能力的提升,保障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农民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培养农民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等习惯,提升农民适应数字社会、驾驭数字经济的能力;利用互联网助推党建组织、村务服务、社团管理的模式创新,打造和谐有序的农村组织发展新局面。
通过科技特派员参与指导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水平,让农业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到绝大多数农户。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和帮扶群众之间利益和风险共担共享机制,推动以星创天地为代表的服务载体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主体,鼓励农民应用科技成果、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科技特派员探索政府部门、企业组织、科技人员和帮扶农民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在科技中的帮扶作用,协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科技帮扶与扶志、扶智的结合水平。
要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乡村全面振兴时代,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村不再“贫困落后”,农业不再是传统的“辛苦劳作”,农民要拥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农业应引导人力资源主动流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应在推广农业科技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农业人口素质,科学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提升农民思想意识。将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全覆盖,使农民能够方便地利用网络获取自身所需的各种优质资源,掌握更多的管理规划和营销推广等专业知识,改变过去封建、闭塞的生产生活状态,主动接受新的农业发展理念,注重改善生活环境和提升精神文化水平。鼓励农民积极踊跃参加乡村治理活动,增强主人翁精神和自身文化认同感,在实践中提升农民的政治素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方位实施提供思想保证。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循环的根本动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的突出作用,不断通过科技赋能为农业“内循环”提供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约束,农产品流通长期存在成本较高和流通效率较低的困境,流通环节多、冷链和仓储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在新形势下科技特派员应针对农产品消费内循环过程中存在的供需脱钩、路径受阻等问题,通过探索多样化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营销理念、服务意识,提供农业生产计划、生产管理、农产品销售等环节技术服务,促进科技特派员服务专业化、精深化、市场化;通过参与各地产业布局规划,促进农业产业与文创旅游、人文养生的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点的创新科技园、生态小镇、农业体验园等项目,深度促进产业与生态之间的“业态融合”,使农民能够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拓展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转化率为30%~40%,不足发达国家水平的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完善,尤其是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所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导致运作效率低下,制约了农业科技新成果及时、有效转化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效力。因此,科技特派员应致力于为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寻求进一步改革的路径与方法,通过推广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和农业技术推广大数据中心,构建农业技术成果、产品等网络宣传、推广、销售平台,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农副产品脱销滞销等经济问题与利益损失;通过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成果转化率,推动农业生产生活废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化循环。为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和基层创业提供技术支撑,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结构改革是国家经济结构实现“精准供给,有效供给”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和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结构矛盾问题。脱贫攻坚时代,在政策支持下引导科技人才和资金流入,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消除贫困人口注入了强大动力;乡村振兴时代,要提高脱贫攻坚时代的资源配置水平,除了继续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解决农业在科技推广过程中的资金与投入问题。例如,通过政府不参与或减少参与竞争性农技推广产业项目,让更多的资金、资源和项目,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激励吸引企业参与科技帮扶的各个环节;引导沿海发达地区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帮扶资金跨区域流动,弥补政府资金不足和短缺。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高校科技特派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经验,探寻科技特派员行动在常态化、定向化培养乡村振兴所需人才过程中的角色与定位,建立城乡人口的动态平衡流动机制。
科技特派员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能够有效夯实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把科技特派员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扩大科技特派员推广领域,扩充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优化科技特派员支撑载体,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效果,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体制不断地深化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