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潇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740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域旅游理念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形成以“旅游+乡村(农业)”为主线的乡村旅游模式,逐步被大众接受。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我国乡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农民收益逐步增加,为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助于缓解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发展矛盾,为我国经济统筹发展奠定基础。
山东省相关部门及旅游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业发展十分重视,制定了很多针对性发展措施。2017 年6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中国山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管理措施》,将发展重点放在实际标准化管理和发展以及规范化指导等方面,真正实现管理层面的提升,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过去5 年中,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投资总数达7.9 亿元,重点集中在乡村游客引进等方面。
山东省利用各地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壮大乡村观光文化产业,发展了一批特点突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乡村观光项目。例如,山东省部分乡镇利用丰富多彩的乡村人文旅游资源,举办了赏花节、采摘节、民俗游等地方特色旅游活动。
山东省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出一系列与乡村旅游观光相关的产品,满足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消费需求,增加了旅游效益。尤其在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断涌入山东省。相关数据显示,2017 年,山东省乡村旅游消费总数达到2 549 亿元,比2016 年增长了15.9%。很多乡村旅游景点设置了电子商务消费模式,使乡村旅游消费服务更具移动化特点。
乡村生态环境的日渐改善,加之乡村旅游模式的发展,促使社会更加关注乡村旅游项目。2017 年8 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我国新的“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共有40 个。我国乡村旅游创客的大量出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产业化转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除了全面观光外,还要确保整个旅游行业的和谐发展。乡村旅游普及程度有限,虽然各地区均有乡村观光旅游的发展势头,但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部分地区的乡村观光旅游已处于全面化阶段,部分地区旅游资源储备充足,基础设施完善,为乡村观光旅游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有限,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示出自身优势,坚持发展乡村观光旅游项目无法取得良好效果。所以,乡村观光旅游空泛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山东省的相关部门各行其职,缺乏沟通与合作,在乡村旅游业策划方面存在问题,不能与邻近政区乡村旅游业产生交流与互补关系,对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落实有待提升。与此同时,很多村落为了确保乡村旅游得到全面发展,过于看重资源开发,没有将乡村旅游与人文、风俗等结合在一起,导致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在展示方面存在片面化问题,无法确保资源有效整合,影响了最终的旅游发展效果。
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应呈现出物质基础特点,助力乡村旅游项目。现阶段,山东省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特点不够鲜明,在文化内涵展示方面,无法展示文化底蕴,产品的体验感有待提升。很多地区在产品设定上,依旧以农家乐为主,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在相邻区域中,旅游项目类似,竞争压力大,发展能力有限。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外,还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投资数额较大,展示出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的支持。但还未建立市场化经营运作体制,许多项目由政府直接投入资金兴建或自行运营,主观性较强,缺乏现代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在市场开发方面还需做更深层次的工作。
研究发现,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例如公共交通、景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比之下,我国乡村旅游经营水平不高,需要在后续发展中逐步完善。在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中,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设置了旅游景点和农家乐,但没有专门的运营管理设施,营销服务理念落后。当地部分农民服务意识滞后,服务质量低,相关部门应对其开展运营管理方面的培训。
为了保证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效果,相关部门应建立统一的发展标准,以此判断哪些区域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哪些地区不具备建设条件。有研究指出,评价乡镇是否适宜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标准主要有两个层面,即外在区域和市场条件。重点建设有基础的村庄可以提高相应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逐渐推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并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山东省应根据区域内部乡村旅游资源情况,作出合理评判,对当前行业的发育程度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开展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动员“全域旅游”覆盖范围内的村镇领导参加研究,共同研究制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计划。例如,在山东省临沂市坚持走特色化路线,保证乡村旅游朝着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构建特色化旅游项目。
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在于展示“乡村”特色,将文化特色与旅游产品结合在一起,例如“好客山东”的十大名牌,在十大名牌的基础上,延伸出其他乡村历史人文游览名牌,构建滨海渔家的乡村度假名牌,设立休闲渔业等特色项目;在沿运河地带的乡村文化旅游区域,深度发掘运河文化底蕴,着重构建运河历史人文乡村景区;利用沂蒙地区绿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着重建立沂蒙老人家品牌建设等项目。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本上,保证自身旅游服务能力的提升,以生态农业、特色民宿等为基础,将更多民俗民风等内容与传统乡村旅游项目相结合,迎合现代大众对优质旅游的要求。通过上述措施,乡村中的绿水青山被更多人看到,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怀念过往的平台。
首先,与交通局协调,实现城乡游览点与县城内主要道路的衔接,并畅通与城乡游览点的“断头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其次,对于数量众多的城乡游览点,按照生态型的特点,设置客运服务站和停车场等,并完成游览主道路两侧的路面硬化和绿化等管理工作。
再次,着力抓好乡村“改厕改厨”的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和提高乡村旅游点的厨房和卫生间环境条件,建立完善的服务模式,保证游客能及时获取信息。
首先,组建山东乡村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对所有项目实施统一的经营管理,做到政企分开。同时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从业者的技术培训,以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通过不同的营销渠道进行广告宣传活动,当地政府部门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做好乡村旅游宣传工作,为后续产品营销、旅游路线安排等创造有利条件,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名片,将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
再次,保证乡村旅游服务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以品牌化制订为基础,建立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在品牌的助力下,让更多的人接受乡村旅游。
首先,为了确保乡村旅游发展中职能部门的作用,我国专门设立了乡村旅游管理部门,保证对乡村旅游活动的全面监督。
其次,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从多个渠道着手,稳定土地流转工作。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与土地资源管理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在政府规定的区域内,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发展项目的土地供给。因此,临沂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全市乡村旅游管理工作小组,确保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工作能积极落实,定期组织协调会议,保证各项工作布局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工作组织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在65 个游客资源丰富的乡村,设立乡镇旅游管理工作办事处,建立起市、镇、乡村三级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引导工作程序,编制各地区的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区域,并逐步建立以市级计划为总纲、村镇规划为架构、乡村旅游区域景点计划为基本的乡村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系统。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乡村旅游项目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从2013 年开始,临沂市在国家乡村旅游项目中获得了“双改”资金、乡村红色旅游示范镇等专项支持,这对于整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临沂市注重旅游配套建设,科学合理的布局,建立了乡镇乡村旅游公共信息集散和服务的平台,目前在全市已建立区县乡镇旅游公共信息集散中心两个,乡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站点5 个,乡镇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中心共60 余个。
当地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与金融部门展开合作,逐步提升与乡村旅游项目相关的贷款额度,降低利息,简化了贷款申请程序。鼓励更多企业和投资人了解乡村旅游项目,为整个项目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吸引人才,出台政策。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打造属于本地区的特色乡村旅游培训基地,组织专业人员参与乡村旅游项目,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设定针对性培训计划。
其次,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岗位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要对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激发领导人员的责任心。除此之外,为了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要与学校建立合作,并设立旅游项目相关的产、学、研发展基金,主要应用于学科建设以及经营之道等,为整个项目发展输送更多人才和资金,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首先,要确保乡村旅游基础条件良好,引进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等内容,为后续乡村地理信息、人文资源等内容的整合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乡村旅游营销网络平台的完善性,并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互联网信息工作人员、地理信息研究人员,同时做好乡村旅游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保证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理解现代化设备的用途。
其次,要推动城乡农户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做好具体培训工作,如饮食文化培训、插画技艺培训等。例如,山东省临沂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乡村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另外,该市还践行了新型城市化和新乡村结合的建设理念,让城市化建设也具备乡村旅游特性,并引入相关设施,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发展。
再次,强化教育和培训工作效果,以县级乡村旅游培训基地为依托,与各个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保证乡村旅游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更为重要的是,临沂市重视资源整合,保证其发展模式处于创新状态,为不同旅游群体提供相应的食宿、娱乐、度假等服务,呈现出良好的业态融合趋势,让乡村休闲农业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全域旅游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需要一改往日风格,做好自身转型和升级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自身旅游产品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相符。另一方面,能通过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实现乡村工业的转型与升级,让更多人有就业机会,进而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地方政府应寻求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契合点,做好公共服务工作,将文化产业和农业有机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提升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