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学校环境下初中数学原理课的教学评析

2022-11-09 08:19孙业勤阮征王淑莲
福建中学数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分式变式预设

孙业勤 阮征 王淑莲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崛起,给中学数学的信息化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变革和冲击,在技术驱动的数字化时代,智慧学校环境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开始不断加速,将数学课堂的部分教学搬到了线上,作为学生的移动课堂,有效弥补了一直以来的教师“粉笔+讲授”型教学模式存在的短板,让初中数学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并且在原理课教学中尤为凸显,那么说到底,何为智慧学校?何为初中数学原理课?下面将对这些概念先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以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内容“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智慧学校环境下进行初中数学原理课教学所获得的评价与分析.

1 概念界定

1.1智慧学校

所谓智慧学校,是指综合多种新型多媒体技术整合学校教学的各项环节,并使学校在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的质量上获得有效提升的新型校园生态,在数学课堂上表现为:教师和学生每人手中一个平板电脑,教师利用智慧学校平台存储的素材有目的地向学生端推送学习资料,师生通过阅读、批改和修正来完成课堂教学的环节[1].

1.2初中数学原理课

所谓初中数学原理课,是指在初中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公理、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的教学,以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原理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公式和定理中诸多条件的性质和作用、掌握其变形的各种形式的一类课型,它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演绎规律,掌握数学知识之间所存在某些定律或联系法则[2].

2 教学评析

2.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人的大脑在进行思维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多维发散状的思维模式,“一题多解”就是发散思维典型的表征方式,而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不可避免地要在数学原理课中给学生创造出发散思维的空间,以确保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去,而此时必不可少的“法宝”就是教学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说,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更易于激发他们的数学细胞,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此时智慧学校平台的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但能通过展示生活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让数学思想在问题的变式中反复渗透,进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了知识的升华,

以沪科版《数学》七下第9章第1节内容“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智慧学校平台首先展示了合肥南站的图片,并根据生活情境引出了下列问题:

从合肥到北京全程1108km,

(1) G272次高铁从合肥到北京仅需4h,该高铁平均速度为 _______km/h.

(2) G272次高铁按照上述速度行驶skm,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h.

(3) G266次高铁从合肥到北京用时Sh,该高铁平均速度为_________km/h.

(4)A,B两地相距.skm,某高铁平均速度为vkm/h,该高铁从A到B需要_______h.

智慧学校平台所展示的这个高铁生活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较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进而为分式的“闪亮登场”作好铺垫,同时,由情境衍生出的发散性问题与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由“数”到“式”,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并且引导学生发散出“分数”和“分式”这两个概念的前后联系,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可见,智慧学校平台展示出的真实生活情境能够及时唤醒“沉睡”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使新旧知识得以顺利衔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环环相扣性,使这节课在生活情境的“开场秀”中取得了“首战大捷”.

2.2精选课堂练习,助力变式教学

变式是指相对于课本中具体的数学表述而形成的变化形式,变式教学是指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原理的理解,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数学问题的条件进行合理转换,保留问题的本质、转变问题中非本质条件,进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水平和数学素养的教学方法[3].它包含着数学原理以及公式的深层次变式、数学习题的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等,对于提高初中生灵活解题能力以及对于数学原理的掌握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4].練习则是变式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更初中数学原理课的心脏,如何选择典型的练习题,并配之以科学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初中数学原理课成败的关键[5].智慧学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智能、交互、一体化的新型学习环境,有效精选课堂练习题助力变式教学,为教师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对症下药”提供了智能化技术支撑,

步入初中阶段,数学原理课教学是复杂多变的,它是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理性精神的碰撞与展现,充满了推理与分析、批判与创新,“预设与生成”则是伴随着新课改出现的一个热门词汇、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上,“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过程做好的理性思考与清晰安排,“生成”则是指当教师在教学过程在运用弹性预设促使学生认知、情感等发生变化,同时在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时,不局限于已有的教学计划,而是根据学情对原来的教学思路和环节进行合理地调整,进而灵活地生成新的教学效果[6].二者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但又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可以说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前文谈到的“变式教学”就是由它们交织而成的,更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成员”.而在智慧学校平台的辅助下,初中数学原理课教学则成为了预设与生成“相互依存”“互帮互助”最有利的体现,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建构“弹性预设”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生成”的过程,

比如“分式及其基本性质”这节课原本进度到了前文提到的变式练习题后即可开始进行课堂小结以及布置作业,这是教师在课前所建构的预设.但教师运用智慧学校平台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情况建构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akm/h,水流速度为bkm/h(a>b),甲、乙两地的航程为skm,那么船从甲地顺江而下到乙地需多少时间?从乙地返回甲地需多少时间?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船顺江而下需s/a+b(h),船从乙地返

回甲地需s/a-b(h),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掌握用分

式表示现实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接下来教师则继续提问:请赋予分式s/a+b不

同的实际意义,学生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比如甲、乙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a,乙的速度是b,路程为s,则它们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用这个分式表示.又比如一个班有a个男同学和b个女同学,现在一共有s个糖果,那么每个同学可以分到s/a+b个糖果……而每个学生的回答均会被智慧学校平台的语音记录功能一一记下、展示、评价、红花奖励,这样学生既深入理解了分式,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在课堂插入这样一道弹性预设之外的应用题,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本节所学新知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分式方程做好了铺垫,更让本节课在“动态生成”中得到了完善,

纵观前文,智慧学校平台在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的这节原理课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高效辅助而非替代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讨论,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过程才会有收获,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然后筛选少而精的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学生吃透了问题才叫有收获,从而有效助力了教师的变式教学;最后依照课前建构的弹性预设,教学中根据学情来临时确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并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因为只有学生进行了针对性训练才能有收获,最终实现动态生成,切实提高了初中数学原理课教学的效率,可以说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智慧学校平台的出现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它的优越性更是其它现代教育装备难以超越的,相信它不止能“完美契合”初中数学原理课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都能发挥出独一无二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卫德彬,阮征,倪友祥,孔德飞.基于智慧学校环境下初中數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赏析——以“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20 (3):39-41, 62

[2]孙真本.浅论高中数学结构化教学下的原理课教学[J].高考,2018(15): 157-159

[3]洪倩.对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J].中学数学,2018 (18):91-92

[4]卫德彬,阮征,王克松,孙业勤,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0(3):125-129

[5]卫德彬,阮征,倪友祥,王克松.基于智慧学校环境下初中数学总复习课的教学思考[J].中学教研(数学),2020(3):1—4

[6]张春莉,吴正宪.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预设与生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分式变式预设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如何认识分式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1.3 分式
拆分在分式题中的应用
例谈分式应用中的大小比较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