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霞,黄 蓉,郭晓芳 Zhang Ruixia & Huang Rong & Guo Xiaofang
(1.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2.设计与社会创新内蒙古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中国纺织行业标准对家具用纺织品的定义为,以纺织品为原料制成的家具和可以脱卸的家具中的纺织制品[1]。纺织品可使“硬性”的家具属性更趋向为“人性的物质”,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2],所以以纺织品为主要材料的家具软装设计成为了现代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强调本土设计、民族设计的当今语境下,中国的现代设计,更依赖于对传统造物特征与思想的挖掘与领悟[3],如苏珊·朗格(Susn Lange)在《艺术问题》中所言:确立现代设计师对民族性设计思维模式的关注,是真正推广中国本土设计的核心[4]。
中式家具是指中式传统家具或中式古典家具,明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5],与中式传统家具相配伍的纺织品同样具有考究的形色材质与文化意蕴。分析与探讨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的造物特征,以期为中式古典家具纺织品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现代中式软装设计研究与应用提供思路参考。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伴随着家具的产生与发展,类别丰富、风格多样。依据《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中国传统居室空间中的软饰织物研究》《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论汉字中古代“纺织”“家纺”“家具”名称及其关系》[6-9]等学术资源的分类方法,将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分为铺垫类、倚靠类、围挡类三类。其中,铺垫类包括席、坐垫、绣墩、茵褥、桌巾;倚靠类包括隐囊、靠背、椅披;围挡类包括幔帐[10]、桌围。以《中国传统家具图鉴》《中国家具史图说》《中国家具文化》《中国古典家具》《中国传统家具装饰》《古雅精丽 辨藏中国古代家具》《明式家具研究》[11-17]等有关书籍中的家具纺织品图样为主要样本来源,同时辅以中国知网、维基百科等权威网络平台的相关期刊、论文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去掉模糊不清有争议的图片,挑选出三类52个家具用纺织品样本,形成样本库。
应用图文互证、专家指导的方法,剔除样本库中成分相似的样本,筛选出29个典型样本,包括铺垫类中的席、坐垫、绣墩、茵褥12个样本,桌巾2个样本;倚靠类中的隐囊、靠背、椅披9个样本;围挡类中幔帐、桌围6个样本(表1)。
表1 29幅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典型样本图表
感性意象研究是以感性工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理、心理等测量方法,对实验对象的感性意象进行量化和数据分析,构建目标样本与实验对象感性意象之间的空间分布,分析二者的对应关系,从而为理论创新与设计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18]。
为探寻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的内涵性语义成因,以感性词汇为基础,制作李克特量表,通过感性意象问卷调查,让受试者根据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的样本图片,从造物特征角度为不同的感性词汇进行打分,不同的样本在同一语义词汇上表现出数值差异,从而分析其在感性词汇上的倾向性以及构成要素特征与感性词汇之间的关系(图1)。
通过查阅学术文献、阅读专业书籍、搜索权威网站等方式,收集能描述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造物特征的感性意象词汇212个,并按照不同内涵进行初步分类。结合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的主要类别、使用场合等因素,以212个感性意象词为调查内容,邀请5名家具设计专业和5名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师生组成10位访谈对象群,要求访谈对象依据专业认知与主观印象,选出最能代表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造物特征的感性词汇。经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类,去掉意义相近的词汇,最终归纳出最具代表性的词汇12个,分别为:耐用的、讲究的、舒适的、素雅的、华丽的、流畅的、合宜的、齐整的、闲适的、禅意的、洒脱的、含蓄的。并对词汇进行编码(表2)。
表2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造物特征感性意象语义差异量表
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运用语义差异法[18],将选出的29幅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典型样本与12个感性词汇组合成调查问卷,以2分、1分、0分、-1分、-2分分别代表对感性词汇符合与不符合的贴近程度,以样本D8为例(表3)。
表3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语意调查问卷示例
针对有设计专业学习或培训背景的大学生或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需观察每个样本之后,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给每一幅典型样本对应的语义词汇进行评分。调研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对外发布问卷,共回收问卷123份,剔除13份不合格问卷,共获得110份有效问卷。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与汇总,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110份问卷中对不同级别分值选择的频数统计表,并对频数过半的数值进行标注(表4),同时得到29幅家具用纺织品典型样本的12组感性语义词汇的平均分,共计29个样本、12个感性词汇的348个数值(表5)。
表4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典型样本感性语义级别频数统计表
表5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典型样本感性语义评价平均分数表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造物特征的感性意向,需对初始意向降维为少数几项综合语义指标,故利用SPSS.25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KMO=0.720(>0.7),Bartlett检测中显著性水平值为0(Sig.<0.05),卡方值304.433,说明此次问卷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较适合进一步做因子分析(表6)。
表6 KMO与Bartlett检验表
因子分析主要基于降维的思想,通过探索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大小对变量进行分组,使同组内变量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变量的相关性较低,而代表每组数据基本结构的新变量称为公共因子,这几个公共因子通过聚合可以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在减少变量个数的同时,又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3.2.1 主成分提取
以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如表7所示。表中包含12个变量初始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提取三个公共因子后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旋转后的三个公共因子后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前3个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5.229、3.098、1.251,均大于1,贡献率分别为43.573%、25.820%、10.4223%,累计贡献率解释了12个感性词汇变量总方差的79.815%,效果较好。故提取前3个成分作为主成分。
表7 总方差解释
■图1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特征感性意象研究框架
3.2.2 因子旋转结果分析
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旋转后各成分的载荷量更加突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数值体现出各初始意象指标和主成分之间的关系,载荷量系数绝对值越大,二者关系越强,因子贡献率越高,选择各主成分中绝对值较大的意象指标进行语义分析并归类,并提炼出主成分因子。根据表8(小于0.6的值未显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数据结果,分析得出:第一类主成分中“素雅的”“禅意的”“华丽的”“闲适的”“含蓄的”“洒脱的”有较大载荷量,形容词都与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中所蕴含的造物过程中的意境美息息相关,综合语义归纳为适意因子;第二类主成分中“齐整的”“合宜的”“流畅的”“讲究的”载荷量较大,形容词与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中物本身、物与物之间的配合、物的多种用途等相关,综合语义归纳为适物因子;第三类主成分中“舒适的”“耐用的”有较大载荷量,形容词与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中人的生存、生理、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相关,因此综合语义将其归纳于适人因子。
表8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3.3.1 样本与感性语义词汇对应关系分析
综合因子分析与问卷调查频数统计结果,以对感性意象选择分值较高的2或1的频数是否过半作为强对应关系的参考标准,绘制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样本与主成分因子的感性意象关联图(图2),可直观看出每一类纺织品样本与感性意象的对应关系。以铺垫类纺织品中的席样本为例:铺垫类纺织品中的席样本有3个,其中样本1对应的分值较高选项频率过半的感性词汇为流畅的(56)、闲适的(56)、禅意的(55),样本2对应的感性词为合宜的(55),样本3对应的感性词为舒适的(56)、流畅的(55)。将相同的感性词频数累加之后,席类样本对应的感性词频数总计为舒适的(56)、流畅的(111)、合宜的(55)、闲适的(56)、禅意的(55),数字越大,代表意象越强。由关联图可看出,铺垫类纺织品造物特征在适人、适物、适意三个方面均有体现,其中适意因子表现更 强;倚靠类纺织品在三个方面均有体现的同时,对适物因子体现更强;围挡类纺织品在三个方面均有体现的同时,对适人因子体现更强。
3.3.2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造物特征解析
《说文解字》中,“造”的解释为:“之为形,告为声,就也。”造的本意指成就、造诣,即“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有人认为,造的本意指至、到达,引申为达到的某种程度或境界,即“君子深造有道(《孟子·离娄下》)”。“物”即万事万物,是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19]。造物就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凭借一定的技术手段制造具有一定价值的物质产品的创造过程。中国传统造物特征与思想是现代本土设计灵魂与DNA。探究传统造物特征与思想,为的是将最终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探索传统造物面向当代社会的现实价值,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基于感知意象实验的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造物特征提炼为适人、适物、适意三个特征因子,分别诠释出各类家具用纺织品的深层内涵与意蕴。
(1)“适人”造物特征
以舒适、耐用为主要意象的“适人”因子,体现出物的实用功能与人的本源需求的互动关系。人的生存、生理需求与自身体验是造物的直接驱动力,人类造物的元动机是为了自我生存提供便利、舒适、愉悦的体验。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样本中,席、隐囊、椅披、幔帐与“适人”因子关联较强。原始社会时期,呈方形的席是人们生活起居中必备的家具纺织品,既可坐卧,也可铺陈,材质多由植物纤维编织而成,满足了人们坐卧行为中对耐用、适用的需求。古人跪坐与席地而坐之时因背部无支撑物易生疲劳,故而兴起凭几,后逐渐发展出柔软可倚的隐囊。隐囊是供人凭倚的软囊,如今的靠枕、靠褥之类,形态为鼓形,质感松软,材质为软质纺织品。椅披也称椅搭、椅背,是覆盖于高足椅上的纺织品,在人座靠时实现舒适的触感体验。幔帐是设于床、榻之上的纺织品,具有遮挡、分割、保暖的作用。席、隐囊、椅披、幔帐的形态与质感满足了人的坐、卧、倚的行为过程中,对舒适、耐用的需求,体现了家具用纺织品“适人”的特征。
(2)“适物”造物特征
以讲究、流畅、合宜、齐整为主要意象的“适物”因子,体现出物与物的相得益彰、完美配伍的协调共生关系。
家具与纺织品有着不可分割的多重联系。家具是纺织品的骨架,纺织品是家具的外延。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样本中,绣墩、椅披、幔帐与“适物”因子关联较强。绣墩是指坐面上覆以绣锦的坐墩。绣墩是古代女性的专有家具,绣墩最主要的特色之一便是主人覆盖于墩面的一方绣帕,绣帕与坐墩各自的材质、形态、图案以及二者的配伍关系,不仅是女性女红能力的体现,同时也传递出对女性的伦理教育与礼制规范[21]。椅披在提供舒适触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座椅的协调性。达官显贵的贵重座椅搭锦绣华美的椅披,寻常百姓的普通座椅搭装饰简朴的椅披。椅披的形态也根据座椅的造型与使用场合有简单披搭与大包缘两种方式。椅披往往需要在拐角处用细小带子加以固定,与座椅搭配齐整、流畅、合宜,将整个居室空间的营造增添装饰意味。幔帐依靠独立的框架结构与床榻组合,幔帐的形态、大小、质感等都依床榻的变化而变化。绣墩、椅披、幔帐与家具的组合讲究协调与吻合性,二者结合呈现流畅、齐整的状态,方为完美。
(3)“适意”造物特征
以素雅、华丽、闲适、禅意、洒脱、含蓄为主要意象的“适意”因子,体现出人、物、境之间的共同体关系。
“意”是通过纺织品的纹样、结构、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在整体的运用上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在形式上有鲜明审美意蕴。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的三类样本,几乎都与“适意”因子有较强的关联。物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功能,除了达到资生、安适、美目的目的之外,尤其能发挥怡神的作用[22]。比如铺垫类中样本8(表1-D8宋代《却坐图》)、样本9(表1-D9《盥手观花图》)非常符合“适意”造物特征中“华丽的”这一感性词汇,两幅画中的绣墩上所覆织物皆华美精致、配色协调,突显当时对家具用纺织品的审美标准。《唐人宫乐图》(表1-D5)描绘了宫中女眷围着桌案宴饮行乐的场面,图中女眷均坐于桌边的高足凳上,每张坐面上都覆有宝相花图案的丝质绣垫,颜色鲜艳,做工精良华美,画面呈现出欢快愉悦、华丽闲适的气氛。北宋徽宗《听琴图》(表1-D13)所绘松下抚琴赏曲的情景,画中人物神态气质传神、超凡脱俗,琴桌上覆一块素色桌巾,既避免了桌面与古琴的摩擦,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与徽宗优雅自得抚琴的动作浑然一体,给人以禅意、闲适、淡然的意境,让人心神往之。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的“适意”特征,既有其人、物、境相辅相成的独特性,又符合儒家思想中的天、地、人三才一体观[23]。
研究基于感性工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的造物特征进行了感性意象的调研与分析[24]。将问卷调查与SPSS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选取代表性古代家具用纺织品样本图片29幅,利用专家访谈确定代表性语义词汇12个,采取五级语义差量法组成调查问卷[25]。问卷所得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关联性探讨,结论如下:
通过因子分析可知,体现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造物特征因子为适人因子、适物因子、适意因子。
■图2 中式古典家具用纺织品样本与主成分因子的感性意象关联图
通过样本与感性语义词汇关联性分析得出,大多数样本都遵循“适人”“适物”“适意”的造物特征,其中铺垫类纺织品对适意因子体现更为明显;倚靠类纺织品对适物因子体现更强;围挡类纺织品对适人因子体现更强。
通过对适人、适物、适意造物特征的进一步解析得出,适人的核心是物的实用功能与人的本源需求的互动关系;适物的核心是物与物的相得益彰、完美配伍的协调共生关系;适意的核心是人、物、境之间的共同体关系。
后续研究可细化不同感性意向词汇与家具用纺织品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其应用于室内软装设计之中。希望本研究可为中式古典家具纺织品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现代中式软装设计研究与应用提供思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