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居民的膳食平衡指数及与高血压现状关系研究—以蚌埠市为例

2022-11-09 13:26:50沈延琦贾林林张嘉晔王金辰韩子妍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10期
关键词:奶类蚌埠市摄入量

沈延琦,贾林林,张嘉晔,王金辰,韩子妍,束 莉

(蚌埠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

高血压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1-2],已成为中老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大多与饮食因素有关[3-5]。近年来,膳食平衡指数(DBI_16)已成为研究饮食与慢性疾病的重要指标[6],它是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并结合中国居民的饮食特征而建立的膳食评价方法[7-8]。相较于以往传统的膳食评价法,DBI_16的特点是以食物组为指标,量化居民的膳食水平,针对不同食物组推荐量的人群进行综合膳食评价[9],能更好地描述不同人群的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但目前少有研究应用DBI_16来评价高血压人群的膳食质量。本研究立足于膳食平衡指数,在了解蚌埠市中老年居民膳食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膳食平衡指数与高血压患病间的关系,为社区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9月—2019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龙子湖区的部分社区(曙光社区、东升社区和地委社区)中45周岁以上且具有完整3 d 24 h膳食记录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横断面调查的样本量估算公式:n=[Z2α/2(1-P)]/ε2P,Zα/2=1.96,按2017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0]为44.7%计算样本量,要求双侧检验,α为0.05,容许误差为2%。计算出n=2 422,考虑15%的失访率,因此尽量扩大调查样本量,确定n=2 849人。排除认知功能低下者,膳食资料不完整者及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最终选取2 716名具备完整调查资料的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150人(42.34%)、女性1 566人(57.66%)。本研究已得到蚌埠医学院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所有调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蚌埠市中老年居民健康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修改完善后,效度检验alpha>0.6、信度检验P<0.05。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饮酒状况、慢性病家族史等人口统计学数据。

1.2.2 膳食调查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 d的膳食情况记录,根据相关食物组指标将每餐的食物分别划分为10个能量水平: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动物性食物、水产类、蛋类、油脂类和盐类。

1.2.3 高血压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1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3次在非同一时段内测量静息状况下的血压值,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腰臀比(WHR)=腰围/臀围,按照男性WHR >0.9、女性WHR >0.85为中心肥胖组[12]。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13]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TC≥6.2 mmol/L为总胆固醇水平升高、TG≥2.3 mmol/L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1.2.4 DBI_16的取值方法 依据DBI_16的标准和中国平衡膳食指南的推荐摄入量,分别对被调查者的10类食物进行赋值。当每类食物达到推荐摄入量时,取值为0;超过推荐摄入量的指标,取值为正数值;食物组指标为摄入不足的程度,评分为负数值。以正端分(HBS)、负端分(LBS)、膳食质量距(DQD)为主要依据,分别对本次膳食营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9,14],其中HBS是将所有食物组指标中的正分相加,反应食物摄入过量的程度;LBS是将所有食物组指标中负分相加的绝对值,反应食物摄入不足的程度;TS是将所有指标分值累加,反应总体膳食质量的平均水平;DQD是将所有指标的绝对值累加,可综合反映特定膳食中的问题[9]。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 25.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9.0绘制图形。计数资料以n(%)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χ2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分析,两样本总体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多组间分布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 秩和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BI_16及食物摄入评分对高血压的影响,其次纳入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模型进行校正。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人群分布

本次调查共纳入2 716名研究对象,高血压组783人(28.8%)、非高血压组1 933人(71.2%)。不同年龄组、性别、月收入水平、饮酒情况、BMI等级、家族高血压遗传史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肥胖程度和TC水平、TG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人口学特征 [n(%)]

2.2 DBI分值的人群分布

在本次研究中,男性DBI_LBS的分值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4个年龄组间DBI的分值发现,DBI_HBS和DBI_DQD的分值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获取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在膳食摄入过量(HBS=15)和膳食失衡(DQD=39)方面均高于其他2组(P<0.05);在膳食摄入过量和膳食失衡方面,低月收入水平人群均高于高月收入水平人群(P<0.05);DBI_LBS的分值在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人群DBI分值[M(P25,P75)]

2.3 食物摄入情况

根据食物摄入分布情况表可见,谷类食物达到或超出推荐摄入量的人数占96.2%,而达到蔬菜和水产类食品推荐摄入量的人数分别仅占26.6%、26.4%;肉类和蛋类食品分别有58.1%、49.1%的人数达到或超过推荐摄入量;分别有64.3%、79.8%、50.3%的人基本不吃水果、奶制品及豆类;油脂类和食用盐则分别有64.2%、26.5%的人数超过了推荐摄入量(表3)。

表3 DBI_16组成指标分值分布(%)

2.4 膳食平衡指数及各食物组分与高血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高血压(1=高血压组、2=非高血压组)为因变量,纳入10类食物及DBI各指标分值,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DBI_LBS、水果类、奶类、动物性食物及盐类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有关(P<0.05)(附图)。

附图 DBI_16各项指标及其食物组分与高血压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2.4.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过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发现DBI_LBS对增加该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作用依然存在,OR(95%CI)值1.017(1.002~1.032)(P<0.05)。水果类、奶类及动物性食物则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即随着3个种类摄入量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随之降低(P<0.05)(表4)。

表4 校正变量后DBI_16评分与高血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DBI_16评价蚌埠市部分社区45岁以上中老年居民的膳食质量,结合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分析影响高血压人群患病的膳食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该人群总体膳食质量处于低度膳食失衡(DQD=38)状态,主要表现为中度摄入不足(LBS=24)和低度摄入过量(HBS=14),与梁伯衡等[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膳食失衡、膳食摄入不足和膳食摄入过量方面,高血压组处于中高程度的比例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

比较不同人群的DBI值发现,男性摄入不足的程度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因注重家庭饮食在家就餐次数较多,而男性因工作性质在外就餐次数较多有关[16]。从总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膳食失衡的程度也随之升高,这可能与老年人群固有的传统膳食理念[13-14]有关,造成了某单一食物摄入过量或过少,饮食搭配较不合理。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对比中,高血压组的年龄偏高,提示年龄是患有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与赵冬[17]、王蜜源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要加强对中老年居民的膳食营养干预,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的差异,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宣教方案。

根据食物摄入情况,该人群总体以谷类、油脂类和食用盐摄入过量为主,而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和水产品则严重摄入不足。相关研究表明,蔬菜、水果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19]。人体摄入蛋类及肉类蛋白质后能产生代谢产物牛磺酸,可显著降低血压[20]。油脂类和食用盐分别有64.2%、24.5% 的人数比例超过了推荐摄入量,该结果与凡亚云等[21]的研究结果相似。大量研究表明,油、盐长期摄入过量则容易导致血压升高[22-23]。因此,需要对蚌埠市中老年居民大力宣传“均衡膳食,低盐少油”的膳食理念。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盐类、DBI_LBS(摄入不足的程度)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动物性食物、奶类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校正混杂因素的干扰后,DBI_LBS对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依然存在,DBI_LBS每提升1个单位,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提升1.7%;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奶类对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也依然存在,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奶类每多摄入1个单位,患病风险分别下降4.4%、4.2%、10%,与Schwingshackl L等[24]的研究结果较一致。这表示当地居民患高血压的人群应增加水果和奶类及优质动物蛋白的摄入量,倡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4 结论

综上所述,蚌埠市中老年居民同时存在膳食不平衡、膳食摄入不足和膳食摄入过量的问题,且以膳食摄入不足为中老年居民患高血压疾病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针对该人群总体的膳食质量问题,对防控高血压提供以下建议:水果、奶类及动物性食物作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蚌埠市中老年居民的摄入量严重不足,应增加该类食物的摄入。油脂类和食用盐作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该人群的摄入量已超出推荐范围。根据《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5]中的食盐限制标准和中华医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声明[22],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少于3 g的钠盐,并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同时,应对中老年居民大力推广和普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采纳平衡膳食模式,及时调整优化个人和家庭的膳食结构[26]。倡导中老年人群合理化、科学化、多样化饮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并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奶类蚌埠市摄入量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状况分析
老年人不同生命阶段奶类摄入状况与成功老龄化关系研究
磬云岫
宝藏(2019年4期)2019-04-18 08:18:48
通 幽
宝藏(2018年4期)2018-05-07 01:58:30
知磬堂
宝藏(2018年4期)2018-05-07 01:58:28
禅 悟
宝藏(2018年4期)2018-05-07 01:58:28
中国15省(区、直辖市)1991—2015年中老年居民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
北京地区居民镉摄入量评估
人一天到底该吃多少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