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阳,秦诗雅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2)
生态文明发展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分析——评《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
袁 阳,秦诗雅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2)
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社会,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路径。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作为最终的目标,为今后的社会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离不开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会产生污染,其在面源污染方面占比较大,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8 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曹林奎、黄国勤主编的《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共9 章,主要针对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农耕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农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信息化与精准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内容丰富,安排合理。
农业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3 个阶段,其中,现代农业氛围现代工业化农业时代和现代生态农业阶段,前者由发达国家兴起,后者具有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当代世界农业处在现代工业化农业和传统农业并存的阶段,但总体发展趋势是向着更高层次的生态农业阶段发展,其目标是建成一种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新型产业,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资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现代农业是在利用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提下,使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将生产效率提高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发展。其与传统农业的区别是生产方式与手段不同以及更加先进的理念,在产业链上形成了突破,并不只是关注农业生产过程的产中,还要关注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和产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现代生态农业是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升级,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反思的结果,其在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的助力下,面向全球一体化发展,其特征是产业结构市场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经营形式产业化、生产技术生物化和农业生产决策信息化等。现代生态农业是一个既新颖又宽广的概念和领域,这对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一书针对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进行了全面的解析,第一章总体阐述了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的概念,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思路,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展望。第二、第三章分别对传统农业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解释说明,对传统农业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智慧、发展过程中的文明进步以及其与现代工业化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和在当下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生态文明发展是世界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针对现代化农业发展,也要承担自身发展的主要任务。第四章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策略,从现实出发,全面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具体状况,对其基本特征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措施。第五章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对于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办法,以实际案例说明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提出了新农村开展生态文明的方法,其中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第六章对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进行了分析,对当下发展的具体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当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较弱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单一,自我调节机制较弱,需要通过现代技术进行人工调控,从而维持其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服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规律,因此,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复杂,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调控管理农业生态系统,从生态、经济的客观规律出发。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与精准农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第七章对农业信息化和精准农业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农业信息化概念及其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介绍,到精准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以及相关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与在田间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然造成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必须探索出适宜的调整策略,有针对性性的发展新模式和关键技术,明确精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第八章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九章对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阐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现代生态农业的模式和技术、生态文明视角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在大力发展生态文明,促进任何自然和谐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将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观念根植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是高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更加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需要将生态文明发展与其充分融合,对生态文明发展下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全面的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生态文明发展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生态观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深刻地体会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生态观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要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人与自然之间发展的关系,不能一味地从自然索取,否则终将面临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正确的农业发展生态观是培养学生农业生态发展意识的主要方法,可以逐渐形成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意识,并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养成保护资源的意识。
农业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思政教育体系中补货或缺的部分,也是当下生态文明发展的关键,通过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同时,还能促使其开展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另外,还可以与农业科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教育与农业生态专业课程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发展素养。
在高校思政教育与生态文明发展结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优化思政课程教材和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方法,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广度,可以将农业生态文明发展与思政教材结合,编制相应的章节,完善不足,在相关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思政课程的教师进行思政课教材的编写,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相关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将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思想引入课堂教学,将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思想和内容传递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和本质。
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程融合的有效性,应有效地结合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将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总结发展农业生态文明过程中的思政要点,并对其进行梳理,必须保证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加强整体的严谨性。要通过对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的把握,教育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发展的生态发展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还需将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整体教学过程中。
对于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思想与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融合,是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尝试,是大力发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优化课程结果,围绕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的主题,针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融入思政教育中,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为学生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观创造积极有利的氛围,采取教学研究和学术探讨活的方式和方法,展开讨论,活跃教育教学气氛,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死板方式,使其变得更加灵活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
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公民和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高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不断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将其与专业知识的教育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观,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其思政水平,使其能够自觉地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将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早日实现生态文明发展。
北京市教委2020 年度社科计划项目(SM202014073001);2020 年度校级博士资助课题(20BSA09)
袁阳(1983-),女,湖北荆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