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振 王克东
(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山东 济南 250300)
骨科临床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病例,因不良习惯、工作紧张而发病。医学研究表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增长,且表现成年轻化趋势[1]。分析疾病的原因,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受外力影响,存在于椎间盘环纤维破裂损伤,髓核原位突出断裂部位为通道,入侵后腰椎间盘、腰椎管,对神经造成压迫、刺激相关神经,可行手术或保守治疗[2]。本文以70例该类患者为例,对中医针灸+中医推拿的价值进行评估,具体为:
以70例患者(腰间盘突出症,2021年05月21日-2022年05月21日)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表分组下,分为各35例的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前者: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15例;病程3个月-6年,均值(3.25±0.52)年;平均年龄(50.28±0.56)岁(29岁-71岁);单侧型、双侧型分别为25例、10例。后者:病程均值(3.27±0.49)年(5个月-6年);单侧型、双侧型分别为26例、9例;平均年龄(50.30±0.60)岁(28岁-73岁);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17例。上述指标均纳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P>0.05,对比无意义。
纳入标准:(1)入选均符合腰间盘突出症指征[3];(2)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实施;(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及家属均自愿配合;(5)自愿签署入组同意书。
排除标准:(1)语言、意识障碍及精神类疾病;(2)重大疾病史、过敏史;(3)妊娠和哺乳阶段的女性;(4)凝血功能异常者;(5)严重脏器病变者(肝、肾、骨髓等);(6)中途退出研究;(7)依从性差;(8)其他原因引起的腰间疼痛;(9)自身免疫性疾病;(10)期间参与其他研究者;(11)存在针灸治疗禁忌症者。
对照组: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随后给予其针灸治疗措施,主要实施方案为:使用毫针,确保毫针质量完好,坚持无菌操作原因,做好相关消毒工作,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体位,选择腰部及两侧穴位(小肠俞、肾俞、华佗夹脊、腰阳关等)为主,以患侧肢体穴位(包括委中、昆仑、环跳、承扶等)为辅,针刺后进行灸法,最佳治疗时间控制为15,min,对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分析,随后选择施针手法,每日一次,留针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一个疗程共10次,每个疗程间停3d,观察患者治疗30次后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在上述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推拿治疗方案(先进行推拿再针灸),具体落实措施为:治疗前,进行拍片检查,通过触诊明确累及关节及肌肉,排除骨质疏松、骨肿瘤者,随后实施针对性推拿治疗,主要实施方案为:指导患者取俯卧位,从腰部脊柱两侧至患侧肢体外侧、臀部进行推拿(采取拿、揉、按、滚等方式),促使肌肉得到放松,然后使用指腹、肘尖,对腰部穴位等进行点、揉、按(肾俞、大肠俞、患肢委中、承山、小肠俞、阳陵泉),有效解痉止痛。最后,进行手法整复(根据患者腰间盘突出情况实施),如后身扳、旋转复位等,一个疗程共10次,每个疗程间停3d,观察患者治疗30次后的临床效果。
对两组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分值区间为0-10分,分数与患者疼痛状况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腰椎功能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区间为0-29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功能状况越好;对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情况(0-3级评分标准)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椎旁压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脊柱偏歪,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表现越明显;分析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分值区间设置为0-100分):物质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即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进行分析,将以下三种情况,即症状消失,躯体活动恢复正常、上述指标状况显著改善、无变化甚至加重,分别设置为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腰椎功能、疼痛评分:对照组腰椎功能低于研究组,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分析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对比(分,
症状积分情况:治疗前,数据差异小,分析显示P>0.05,无意义;治疗后,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情况统计学对比(分,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数据分析显示:对照组各生活指标指标均低于研究组,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学差异对比(分,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统计学数据对比:对照组(74.29%)低于研究组(97.14%),P<0.05,差异分析结果有意义。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主要由腰椎环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腰椎和腿部疼痛引起。一般表现为肢麻木、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压迫马尾神经,引起排便、排尿功能障碍[4-5]。疲劳后发作,休息后缓解。男性体力劳动者发病率相对较高,老年人人口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左右,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发展。除此之外,腰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青年人工作性质、日常生活习惯等有关,因长期腰部劳累、年龄增加导致肾虚亏损,腰部劳累程度与疾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具有直接相关关系,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6]。
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症病机为机体入侵风寒、经脉堵塞、淤血痹阻、气血不足等,属于“痹症”、“腰痛”等范围,故治疗可从补血行气、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7]。临床研究结果显示[8],中医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具有无创、疗效确切等特点,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腰椎功能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以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分析结果显示:采取中医推拿治疗是改善腰椎紧张、调节腰椎不平衡、缓解腰椎肌痉挛的紧绷状态的有效措施,可以发挥舒通经络、活化血瘀、镇痛等作用,对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9]。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病变部位可以发挥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暖阳、补益的作用,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一方面可以增强推拿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改善气的输送,对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有学者表示,中医推拿是一种被患者高度接受、易于坚持的物理疗法。推拿可调节腰椎的不平衡,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痉挛[10]。中国传统针灸主要以患者膀胱经络点为基础,采用艾灸法热身杜脉,发挥疏通经络、阻滞、暖阳滋养、暖经络气等作用,两者结合,可达到放松肌腱、激活络、激活血瘀、止痛的效果,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广价值较高,可以帮助患者缩短症状改善时间,缓解腰椎痛感,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