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兰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教研室,四川 绵阳 621000)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障碍是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极端行为的重要根源之一,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环境,还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针对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干预,是各高校心理咨询专家研究的重点[1]。对于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而言,校园内一般使用团队心理辅导进行干预,其通过使学生处于集体氛围中,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团队的环境中舒缓压力[2]。元认知技术是建立在临床心理干预与指导上,使干预对象了解自身潜意识的心理状态,实现操控情绪,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控制的干预方案[3-6]。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元认知团体干预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50 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研究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纳入5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干预方案,观察组中(元认知团体干预,n=25),男性10 例,女性15 例,年龄18~22 岁,平均(20.56±0.44)岁;对照组中(常规团队心理干预,n=25),男性9 例,女性16 例,年龄18~22 岁,平均(20.62±3.41)岁,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大学生无基础资料差异,组间能够比较(p>0.05)。
对照组学生:由专业的心理学者担任干预教师,以团队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以及行为训练的方式,开展干预内容,不同团队活动各持续2h,每周2次。在单个团队活动完成后,需对学生进行干预成果的阐述,提出自身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疑问,由教师进行回答。待团队干预活动结束后,结合活动过程,布置相应作业,以此巩固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的收获成果。
观察组学生:结合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内容,制定元认知团体干预方案,元认知团体干预第1 周,主要针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团体辅导与心理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团体干预任务与目标,元认知团体干预第2~3 周,帮助学生认知元认知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理念、实施步骤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讲解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类型,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和心理机制等,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其能够理解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原因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增强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学习利用元认知监控,以提高其对自身内心社交焦虑障碍的冲突与原因,调节自身期望,对自我认知中的自动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讨论,学习积极的自我认知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元认知团体干预第4~6周,组织团体活动,例如“你画我猜”“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观察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元认知知识,体验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体验,学习利用元认知知识对自身的人际交往知识进行元认知监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通过放松训练,重塑大学生的情绪体验,通过轻松的音乐,利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冥想及呼吸训练等方法,让大学生能够在宁静、轻松和愉悦的状态下,获得积极的社交体验;同时鼓励大学生,想象在既往的问题情境中,做出新的适应性行为,以体验此时此刻的愉快情绪,以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元认知团体干预第7 周,组织学生交流会,主体为“勇敢面对挑战”,会上引导学生相互分享自身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元认知相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人与事件的和谐;要求学生每天可通过散步、跑步、运动、放松训练等方式,汇报训练的成绩,并每天坚持写生活日记,鼓励大学生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可以在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奖励。让团队之间的学生积极沟通交往,进一步利用微信、qq、组建多种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彼此沟通元认知知识和积极的应对方法、放松方法等。元认知团体干预第8 周,对过去元认知团体干预中已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回顾,启发学生在未来遇到人际交往困扰时能够运用元知识相关理论进行解决,改善社交焦虑障碍状态。
1.心理和谐问卷评分:设计关于心理和谐问卷调查,调查包含20 个项目,以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三维度为主要量具[7],计分1~5 分,评分值越高,提示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越高。
2.社交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参考SCL-90 症状自评量表[8],设计社交焦虑症状改善量表,量表包含强迫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恐惧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度五项内容,计分1~5 分,评分值越高,提示学生的社交焦虑症状越严重。
3.心理弹性指标改善情况: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治疗前、后学生的心理弹性指标进行测定与量化对比[9],是一种评估韧性的方法,量表共包含25 项问题,以5 分制进行计分(0 分、1 分、2 分、3 分、4分、5 分),共CD 坚韧性、CD 力量性、CD 乐观性三项综合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被测者心理弹性越高,适应能力越强,在疾病或困难后,趋于恢复效果越好。
统计学分析由SPSS 20.00 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 +s”,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在干预后,观察组学生自身心理和谐指标(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见表1。
表1 心理和谐指标比较
在干预后,观察组学生社交焦虑症状评分(强迫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恐惧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见表2。
表2 社交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在干预后,观察组学生心理弹性指标(CD 坚韧性、CD 力量性、CD 乐观性)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见表3。
表3 心理弹性指标比较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焦虑症或社交恐惧症,其症状主要为处于社交场合时,出现的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现象[10-1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对于此类学生而言,如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随着社交焦虑障碍的程度不断加深,将导致其日常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不断加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12-13]。因此,针对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群体的干预,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次研究中,围绕观察组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在常规团队心理干预基础上,融合元认知团体干预方案进行干预,通过元认知干预模型,大学生在团队干预周期中,经历了多方面干预历程:在元认知干预作用下,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当前状态进行认知性评价,纠正以往对于自身认知模糊、茫然、无法认知自身优点、在社交过程中太过追求完美的缺陷认知,从而形成当下的自我和谐;从元认知库中,选取正确策略,进行元认知调节,在团队互动和主动学习过程中,体验元认知干预策略,例如通过团队活动、社交游戏等方式,找出自身的“消极一面”,与其面对面,引导其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并多次联系[14];通过反复性认知评价,提升自我和谐的正向情绪,以其为经验,对元认知库进行反馈,并增加“标签”,例如“我能够争取认识自己”“我能够正确处理社交关系”等。通过元认知团队干预,实现学生在人际关系、人与事物间的和谐[15]。
从研究结果看,干预后,观察组学生自身心理和谐指标(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观察组学生社交焦虑症状评分(强迫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恐惧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观察组学生心理弹性指标(CD 坚韧性、CD 力量性、CD 乐观性)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在于元认知团体干预,可以以条件性情绪反射和团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交焦虑障碍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元认知在个体情绪加工过程中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利用放松方法,对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并形成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反应,提升其健康的应对方法,替代原有的消极应对模式,并通过多种训练不断巩固,不断灌注给自己正确的行为方式,不断增强自信心,潜移默化的形成积极人格,减轻社交焦虑障碍。且利用团队的干预模式,干预效率更高,且干预效果更为持久,能够让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同时还能相互学习,使元认知干预能够得以高效实施。
综上,元认知团体干预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其能够改善学生的社交焦虑症状,通过多种团队互动方法,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反复评价,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交模式,在元认知团体干预的积极影响下,能够有效消除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的症状表现,构建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树立自我心理弹性,推荐今后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同时,各大高校要对学生有综合的评估,通过评估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干预,且干预对策要不断进行完善,尤其是元认知团队干预在我国仍处于应用初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积极总结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干预措施,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干预,此外还可以增设多种评价方式,以评估元认知团队干预的应用效果,在干预后对学生进行积极访谈,了解学生的意见并给予总结归纳,以改进元认知团队干预方案。且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纳入学生过少,对学生的干预时间较短,缺乏长期随访等,需要进行多样本多元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