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明
(内蒙古工业大学 轻工与纺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快速前进,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变革,“以人为本”成为教育的核心与重点[1]。大学的管理层逐渐认识到,柔性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方法更适合当代大学生。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已经成年,形成了个性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他们对于各项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方式[2]。因而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充满着挑战性,需要管理者不断学习、研究,充分发挥柔性管理理念的作用,通过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终身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律性,为其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柔性管理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早运用在企业管理当中。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稳定和变化为方针的新型管理方法,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通过把握人的心理和基本行为规律,使用非刚性的管理方式,使员工产生内驱力,从而提高员工个人产能,最终提高企业效益。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柔性管理理念被推广使用到包含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当中[3]。
1.柔性管理不受权力影响。柔性管理拒绝通过权力的使用——实施高压政策,达到管理目的,相对于上级强制式、发号施令式的管理,柔性管理依靠人性的解放、权力的平等、民主的管理,让被管理者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自主、自愿地开展工作和学习。
2.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是依赖于人心理变化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掌握人们心理变化的过程,使用有效机制,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内在驱动性[4]。柔性管理强调内在管理重于外在管理;以身作则重于反复说教;成绩肯定重于缺点否定;组织激励重于制度管控;实事求是重于外在形式化。
1.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管理倡导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压平层层管理制度,精减管理环节,将权力下放,使每个组织成员都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以此获得横向的管理扩张,进一步扩大信息化管理的覆盖及发展,最终形成网络型组织。以小组为节点,每个节点呈现平等性,结点之间信息沟通更加方便、快捷、灵活。
2.管理决策柔性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决策层是领导、指挥层,所有管理决策由决策层主导制定。决策由上而下层层推行,组织成员是最底层的执行者,只能服从决策层,这被视为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决策层由专家层和协调层组成,在信任和尊重组织成员的基础和前提下,通过反复讨论,形成最终决策[5]。由于组织成员得到了管理权,许多问题都可以自行解决,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也提高了组织成员工作的能动性。
3.组织激励科学化。科学化的激励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柔性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激励不只是奖励,更是对组织成员的信任、关心以及尊重。将物质和精神激励进行有机结合,既保证组织成员对生活物质基础的需求,又实现了组织成员得到尊重、认可、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也称成果管理,又称责任制。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量化标准,从而促使组织或个人取得最佳成绩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最先提出,他认为只有先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当代大学生更追求民主与平等、尊严与人格,目标管理制度的构建,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需求进行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目标,更符合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更容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管理任务。在具体实施之前,管理者需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总结,构建高效的校园文化,独特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共同管理目标的实施和实现[6]。
在进行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感情,才能和大学生产生同理心,才能在大学阶段培养出具有健康、阳光、乐观、豁达等心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目标明确、积极、向上,坚韧不拔,不被形形色色的利益冲昏头脑的大学生。柔性管理更注重情感的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柔性管理可以使教师和大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相处方式,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管理核心,时刻关注大学生的行为举止,采用适合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给大学生以激励,帮助大学生建立自信心。
大学阶段的学生情感非常丰富、思维较为活跃,自我意愿非常强烈,学校需要提供及时、正确的引导,指引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柔性管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管理、成长需求所需要的平台和机会,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平等[7]。大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挥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活动策划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柔性管理可以更好地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规范,锻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律性,为其终身发展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础。
柔性管理虽然已经运用到大学生教育管理当中,但是效果却不明显。但存在不能恰当处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不到明确化处理等问题。这是因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形成了“三国鼎立式”的权力系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失去柔性管理的作用及优势。
大学生没有完全进行角色转变,依然扮演着依附者的角色,等待着学校、教师的监督与管理,完全没有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理念。这是因为大学生没有树立主人翁的心态,不懂得扮演主人翁的角色。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实力及优势,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这说明在运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若使用方法不当,将无法帮助学生树立主导者的心态。
生活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大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心理压力非常大,会遇到很多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又不愿敞开心扉寻求帮助,久而久之产生了心理症结,无法从心理困境中成功走出。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效果甚微。但是因为所使用的管理大多以管控学生的健康行为为主,忽视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致使柔性管理策略过于重视大学生行为是否有所改变,无法做好心理建设与行为管理的有效衔接。
在进行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使用柔性管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刚性管理机制。而是要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刚性管理的权力集中式管理方式,更注高效率,忽视了人的个性化和主体地位。学校应在刚性管理制度、规范化要求上融合柔性管理的“以人为本”,做到以长补短。在具体进行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遵守柔性管理的四项原则。
该原则的运用是为了通过内在管理,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离不开刚性管理,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强制性措施,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及校园的稳定发展。一个没有规矩、没有原则的学校,无法长久地发展与生存,更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何谈培养出有理想、有素质、有能力、会学习、会创新的现代化人才。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采用重视大学生内在发展的柔性原理,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学生主人翁的精神。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拒绝只看成绩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不看内心发展的教育管理。更重视学生内心的成长,关注学生在大学受教育期间身心发展是否健康,学校是否为学生创建了健康、良好的情感体验。在管理的过程中,更人性化,更关心爱护大学生。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育管理中,要想大学生所想,难大学生所难,及时给予大学生温暖和帮助,协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感情上的困难,处理他们无法处理的问题。改变以往冷眼旁观的教学态度,将大学生视为朋友、视为亲人,才能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内心的发展动向,及时给予思想引导。通过爱的因素,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才能引导大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学习及人生发展规划当中,才不至于被社会、网络不良信息所影响,发生无法挽回的事件。正确的三观和思想理念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和内在驱动力,从而形成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形成可以促使大学生将学校的管理和自我管理进行结合,反映出主观能动行为,调动起大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努力求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具有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而刚性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同小异,违背了人性的发展。柔性管理更注重个体发展,认为只有优秀的个体,才能带动群体走向良性发展。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特长、思想。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要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管理者,凸显他们的主体性,将课堂、管理、实践等的主导权还给大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做的,只是引导、协助每个大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进行思考,制定适合的发展计划、学习计划、管理计划,尊重他们的主体思想和意见,获得理想的管理结果。而不是给他们制定好计划,让他们照章办事,成为管理、学习的机器。教师和学校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包容是实施柔性管理的前提。面对相同的问题,由于认知的不同、性格的不同,他们制定的目标、处理问题的方法、所持的态度都会有差异,从而致使出现不同的结果和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和学校要秉承有容乃大的心态,尊重大学生的认知差异,给予他们试错的机会,包容他们的过失,理解、尊重他们的处事方法。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引导他们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切真知皆来源于实践,只有让大学生不断地、反复进行实践,从失误中找出真理,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拥有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个性化人才。
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相应的竞争压力,无形的压力带来的是无限的挫败感。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较弱。他们找不到认同感,感受不到教师和家长、朋友的赏识和尊重,表扬与夸赞,只有无限的挫败感,这也是屡屡出现学生轻生事件的原因。柔性管理倡导肯定大于否定,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学校、教师都能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包容学生,不用训诫式、命令式进行管理,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成为他们的倾听者、理解者、赞赏者,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言和感情,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忠实粉丝。在他们发生失误、出现错误时,先找出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赞同和表扬,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依然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再用较为柔和的方法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和他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头再来,将事情圆满完成。肯定式管理原则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让学生自己看重自己,才能够培养其足够的抗挫折能力,才能让他们切身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的真理。在未来的发展中才不会被自己轻易打败,能够及时从失败中寻找症结,总结经验,及时改正错误。这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大学生教育想要的管理结果。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这说明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传,所以在运用柔性管理理念进行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更要注重身教重于言传的管理原则。榜样的力量对于思想激进、成功欲望强烈的大学生更有教育意义和作用。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到社会的公众活动,教师都要走在学生的前面,用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制度上,教师不能违反学校的管理规则,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要学会遵守规则,所谓的自由是在一定的规矩范围内体现的;在学习上,要更注重自我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文化修养、道德素养,让自己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明白,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和精神,是提高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宝;在为人处事上,教师要多以感恩和爱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与同事共事,与社会共存,让大学生明白,只有拥有感恩心态才能用爱人的力量让事情的发展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作为教师要谨记:先生不应该只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只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综上所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合理运用柔性管理理念,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及学校要及时肯定大学生的成绩及表现,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主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