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土味情话”生成方式及语义特征对比探究

2022-11-09 16:14桑修月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土味情话英汉

桑修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西安 710128)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话语的相继出现也正是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平台。近两年,“土味情话”(cheesy pick-up lines)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流行情话也应运而生,并伴随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中“土味文化”的兴起,在网络话语的行列中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特色的“情话”艺术。在2018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土味情话”以排名第八的名词被纳入其中。在中国政府“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许多国外的英文版“情话”也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传入中国。由此,英文版的“土味情话”也大量涌入进来,成为当下年轻人聊天时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

由于语言、文化及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土味情话”与英语“土味情话”在词汇生成方式及语义特征上存在明显不同。语言是由音义结合而成的符号系统,话语是一种文化的反映,更是文化形态表达的载体。然而,国内以往对网络流行话语层面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汉语或英语等单一语言从修辞角度或语用视角来解读,而从对比语言学视角去探究英汉两种“土味情话”生成方式及语义特征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网络渠道,对所搜集的富有代表性的英汉各100句“土味情话”的生成方式及语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窥探产生其异同性的理据,以助于人们在媒体融合时代更好地解读网络流行话语。

一、“土味情话”概念界定及其相关研究

土味文化作为消费社会下的一种特殊文本,强调原生态。“土味情话”作为土味文化的一种,袁园和张巨文将其概述为“交际行为人在言语事件中彼此倾述情意、表达情感的话语”。黄晓云和刘伟则认为“土味情话”是“情感表达直白肉麻的情话”,而徐素萍将其表述为“一种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表白”。截至目前,学术界仍未有学者给“土味情话”做出明确定义。

综合前贤研究,“土味情话”可以概括为那些用直白、未经雕琢且又接地气的表达来抒发情感的话语,其特征表现为通俗的、非正式的、既肉麻又带有土俗气息的口语化语言形式。大都由油腻、有悖逻辑且缺乏美感的语句加以体现,以塑造出一种别样的情景语境,并基于此情境表达自身对他人的爱慕之意。情话根据不同使用对象,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男女朋友之间说的“甜言蜜语”(sweet/romantic words),另一种则是指“搭讪时说的话”(pick-up lines),含有“撩”之意。从这个层面上讲,土味情话不但不“土”,还挺“洋”。“土味情话”多以一问一答式的对话和直接陈述两种形式为主,贴近日常现实生活,幽默诙谐且饱含转折,虽出其不意却能猝不及防带给人甜蜜,是一种极富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话语。相应地,那些用西方式思维呈现的英语表达情话,被网友戏谑为英文版“土味情话”。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信息传播与交际的一种主流互动方式,网络话语本身也成为了一面折射社会文化的镜子。土味情话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其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悄然兴起。近年来,以语言学界和新闻传播界为主的众多学者们对新兴的“土味情话”进行了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探究。刘怡分析了“土味”的原有义项,新义和功用,以及流行的成因,证实了“土味”不土,“土味”本身也非新词,它们是早期旧词的演变,只不过是在网络上的发酵使其增添了新的含义。袁昱菡从同音字关联、同音词关联、拆词重组、违反常规及通俗比喻五个方面对“土味情话”的话语进行了剖析。依据语言模因论,袁园和张巨文探究了“土味情话”的模因传播机制和情感建构,而薛薇和谢超群则基于语言模因论视角,揭示了“土味情话”的信息复制模式与内在形成动因。另外,黄晓云和刘伟针对英汉“土味情话”的构造机制进行了对比,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后发现两者有其相同性和相异性。

综观当前研究现状,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对汉语“土味情话”的话语分析、形成动因、流行成因以及语用功能等几个层面。然而,国内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土味情话”的生成方式及其语义特征进行对比解读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探讨。

二、英汉“土味情话”生成方式对比

英汉“土味情话”的生成方式主要体现在共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其共性表现为同音型、谐音型、同形异义型、押韵型、语义双关型和通俗比喻型六大类,差异性体现在:英语倾向于运用变动音节型和缩略构词型,而汉语侧重对仿拟套用型和拆字重组型的使用。

(一)生成方式的共性

1.同音型

英汉“土味情话”生成方式的共性首先体现在同音字的关联上,即使用具有同一语音的字/词来替换原先的组合词,以衍生出新的词义和语义,从而表达说话人的真实情感及意图。

例1 ——Guess what′s the most beautiful letter in the world?

——What?

——It′s.

例2 Don′tChristmas,me.

例3 你知道我喜欢什么吗?护你。

从例1到例3不难看出,它们都是利用同音的生成方式来表达新的特定语境含义。例1中“U”与“You”是同音字,说话人先引出猜“beautiful letter”(最美字母)这个话题,继而让受话人将思考焦点放在“letter”上,而后再呈现答案“U”。此时,在受话人心理已预设了两个具有相同语音的“U”和“You”。说话人通过采用两个同音不同形的关联方式,建构了一个新的语义。同理,例2中的“merry”和“marry”也是通过同音字关联的方式。说话人先以圣诞节为引子建立了一个场景,而后猝不及防以相同发音的“marry”替代了原先的“merry”,并组合新的短语“marry me”,继而传递出“嫁给我”的真实意图。例3中的“喝”和“呵”同样是运用了同音字间的关联。说话人通过询问自身喜欢喝的东西,让受话人不由得转念去思考能“喝的东西”。此时,说话人出其不意地以同音的“呵”字组合而成新词语“呵护”,来构建新的语境意义。

2.谐音型

谐音型,即语音相似型,也是英汉“土味情话”中一种常见的生成方式。此种类型的话语大都以一问一答式为主,通常把问句中的某一字/词利用谐音嫁接到答句中所要真正呈现的词汇上。

例4 ——You know what′s on the menu?

——--

例5 ——如果我丢了怎么办?

——就好了。

——什么?

——我就好了。

例6 ——游乐园那个骑在上面旋转的,带有音乐的是叫旋转什么来着?

——。

——。

例4中问句为引语,充当引子,引导受话人去置身于观看“menu”的情境中,接着抛出答案“ME-N-U”。因“N”与“and”谐音相似,故“N”在此充当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承接了“ME”,又启及了后部分的“U”,表示说话人时刻将“我和你”连接在一起。相应地,说话人情感的流露与表达也正是通过建立或强调与受话对象的关联中完成的,此种类型的“土味情话”的基本模式可以总结为“起(起兴)——承(承接/递进)——转(语气转折/语义转换)——合(情感表达)”。同样,例5和例6中“报警”和“抱紧”,“木马”和“mua”也都是取自相似的语音,说话人故意通过相似语音的输出手段让受话人直接过渡到接收情感的环节,受话人虽出乎意料、大吃一惊,却暗自窃喜。

3.同形异义型

顾名思义,同形异义型是指形式相同,意义不同的形式。即是说,同音同形但意义迥然不同的A和B两个词之间建立起某种话题间的联系。通常,多是由说话人利用A词进行话题提问,引起受话人兴趣,当然无形之中也是在为B词的出现与语义转承做铺垫。之后,说话人再将A词关联到与A词同音同形但意义不同的B词上,起到话题突转、额外惊喜之意。

例7 ——Excuse me, may I ask you the?

——Which?

——Theto your heart.

例8 ——Do you smell something burning?

——What is it?

——It′s here, my heart isfor you.

例9 ——你知道情人眼里什么吗?

——西施?

——不对,是你。

例7中第一次出现的“way”指的是“道路,路线;方式,方法。”受话人在接收到“way”这一信息时,脑海里首先浮想的是“去哪里的路线?”,故而追问道:“Which way?”。受话人的这一追问刚好落入了说话人所设的“陷阱”,从而顺理成章地回答到“The way to your heart.”。例8中第一次出现的“burning”原为“燃烧的,燃烧着的”之意,属于形容词。第二次出现的“burning”为单词“burn”的现在进行时态,其本身词性为动词,故例8中词性发生了转变,用以达到说话人拟转向的引申义。而反观例7,两次出现的“way”的词性一致,虽未发生变化,但却产生了新语境下所延伸出的新含义。例9中第一个“出”为动词属性,第二个“出”则是与“现”字结合生成新词“出现”,以牵引出紧跟着的“你”字。通过对词语刻意扭曲,从而将人的意识与认知往某个方向引导,产生了一种互为关联的认知框架。唐珍曾谈到,语义可以根据双方对话所处环境及交流目的而发生改变,有些关联性较大或较小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会产生一种荒谬的效果,但这种荒谬性的关联又不乏幽默感。

4.押韵型

押韵型的英汉“土味情话”多以直接陈述式表达为主,一般体现在句子最后一个字或单词的使用上,多会选择韵母相同、音素相同或平仄统一的字或单词来构成统一句式。这种类型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兼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10 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 more than beans and.

例11 I think it′s time for us to end this. Let′s start a.

例12 我写得最好的不是繁体,也不是楷体,是你的名。

例10中“once”“twice”和“rice”三者间均含有辅音音素/s/,这句情话利用末尾音素押韵的方式生成,读起来铿将有力,情感抒发也一步步迈入高潮。同理,例11中的“friendship”和“relationship”两个单词均以音素/p/结尾,即压“-ship”韵脚。说话人先以结束“friendship”为引子勾起受话人的注意力,之后突然转折跨到要开启另一段“恋情”,让受话人不解一愣之时又喜出望外。例12也属于典型的押韵型生成方式,这句情话押尾韵“字”。例12中是先以“写字”这个话题做铺垫,再起承转合间抛出“你的名字”,从而达到“撩人”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此句中的“你的名字”不仅指受话人名字本身,也是对一部讲述爱情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的映射。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位男女高中生在梦中相遇,然后找寻彼此的故事。该作品深受欢迎与好评,票房颇高。此处说话人用“你的名字”回应,不仅表达了说话人时时牵肠挂肚的是“你”,同时也勾起了受话人对《你的名字》这部电影的美好回忆。

5.语义双关型

语义双关是一种文字游戏,指的是利用一词多义或者相似的语音来表达两个或多个含义的一种修辞方式。李学芹表示“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的意义构成双关,而所谓‘指桑骂槐’。”即是说,说话人有意将某个字、词或短语的含义进行延伸,以指引受话者去接收到该字、词或短语的其他引申义。

例13 Are you a bank loan? Because you got my.

例14 ——Is your name "Wi-Fi"?

——Because I am feeling a.

例15 你最近是不是又了?为什么你在我心里的越来越了呢?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语义双关型的典型代表。Schwabe 和Winkler曾谈到,词的一般意义由词类的一般语义信息构成,强制意义则由言外操作以及句式构建,焦点意义即是依据焦点和背景成分加以体现,而话题意义便由主题及其评论生成。根据语境,例13中“interest”一词原意为“利息”,在此处还有其引申义,表示“兴趣,注意,关心”。故该句情话包含“你收我利息。”和“你引起了我的注意。”两种意思。例14中“connection”在该语境中原指“连接”,用在此处一语双关,也蕴含“你很对我口味”之意。例15中的“胖”字既指身体重量,又含“分量重”双层含义。这种潜在的语义总能画风突转,营造一种幽默气氛,同时,说话者的高情商也得到了体现。

6.通俗比喻型

所谓通俗比喻型生成方式,即指用具有生活当中类似特征的事物来比拟欲要表达的某一事物,从而起到以非正式的形式去抒发情感的效果。

例16 I must be in a museum,because you truly are.

例17 我对你的爱,就像上山,轰轰烈烈……

例18 和你聊天就像,事后想想总觉得没有发挥好。

例16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you”比喻为“a work of art”,以凸显受话人在说话者心里的分量。同样,例17中说话人把“轰轰烈烈的爱”比作拖拉机上山时发出的“轰轰声”,虽“土”出了人间,但温暖了心田。例18把双方之间的聊天比作“考试”,表示每次都未能考满分,借此聊表遗憾之意。

(二)生成方式的差异性

1.英语“土味情话”的特殊生成方式

除以上英汉“土味情话”在生成方式的共性以外,英语“土味情话”的特殊生成方式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变动音节型和缩略构词型。

(1)变动音节型。所谓变动音节型,即是指将某一单词的部分音节经过微调解构为新的词语或者短语,主要通过增加或者减少音节加以实现。

例19 ——Are you a 45 degree angle?

——Because you′re-!

例19中“acute-y”可以通过变动音节,重新解构为“a cutey”(cutey=cutie),表示“一个可爱的女孩子”。“acute”一词原是指“尖锐”,带有消极色彩,但通过变动音节重组为新的单词后,来表达“可爱”之意,属褒奖评价。

(2)缩略构词型。“缩略法是现代语言中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由这种构词法创造的新词言简意赅, 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通常,缩略构词可通过单词缩写、短语和句子开头字母大写缩略等加以实现。在英语“土味情话”中,以单词缩略的运用为主。

例20 My doctor says I′m lacking Vitamin.

例21 ——Are you a phone charger?

——Why?

——I will die without you.

例20中,通过大写字母“U”来替代“you”,表示“你”之意。言简意赅,结构简练。这句情话与汉语中的“我掐指一算,你五行缺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例21为一问一答型的情话表达方式。“Cuz”为“Because”的缩略形式,一般用于网络口语或者歌词中。“Cuz”口语化的运用,无形之中拉近了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符合语用时的经济性准则。诚然,英语“土味情话”中缩略词的大量使用,展现出了英语独特的生成机制。

2.汉语“土味情话”的特殊生成方式

与英语“土味情话”生成方式相比,汉语生成方式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仿拟套用型和拆字重组型的运用上。

(1)仿拟套用型。汉语“土味情话”的生成方式还表现在对俚语以及谚语等的仿拟套用上。陈望道指出“仿拟有两种,第一是拟句,全拟既成的句法;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这两种的仿拟,都是故意开玩笑,与日常所谓模仿不同。”汉语“土味情话”的仿拟多体现在拟句的运用上。

例22你离开我。

例23,近你者甜。

以上两个例子分别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两句俗语为仿拟来源,属于仿拟中的拟句。此种对既成复句式的替换与搭配,总能出其不意地“甜”到受话人心里。例22中,前半句原用于抨击统计者,含贬义色彩。此处以“生气之意”奠定发怒基调,去引出后半句的霸道说辞“不许离开我”,这种猝不及防的甜蜜“暴击”,直白意赅地表达了说话人的情意。与例22相似,例23也是在保留原先俗语复句形式的基础上,简单替换了两个字,却与原俗语意思大相径庭。借助于仿拟套用型的“土味情话”,多是通过“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来吐露真实情感。

(2)拆字重组型。通常来说,拆字重组型的土味情话是把原先的字拆开偏旁或者结构,之后将拆分后的部分按照原先词的结构进行解读;亦或是提取某一句话中的某一词进行拆分,而后结合其他新的字词进行重新组合与搭配。

例24 你要是离开我,我就改姓“”,因为你在我心上留下了。

例25 ——从今以后,我只能称呼你为“”了。

——为什么?

——因为,在我上。

例24中将“必”字拆分为了“心”字和一道疤痕,此句土味情话先设置悬念要改姓为“必”,之后再导出话题以解答受话人心中疑惑。同理,例25中将“您”字拆分为了“你”和“心”两个字。该句先是以敬语的形式表达尊重之意,而后说话人又根据“您”字上下结构的特点来表达“你”在我“心”上之意。这种拆字重组型的构造机制,是汉语“土味情话”中一种特有的生成方式。

三、英汉“土味情话”语义特征对比

(一)语义共性

1.泛化性

语言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无论是新生词,亦或是旧词赋新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和语言优化的一个产物。因此,语义的泛化俨然成为了英汉“土味情话”的一个鲜明特征。“土味情话”作为语义包容能力很强的一种流行话语,语句中关键词的语义先以原本核心义为基础,之后再赋予与之相联系的更宽泛的语义功能,进而泛化为说话人欲要表达的能动语义。一般来说,这些拟要泛化的词语,都有着一个特定的框架,就如“造词模子”一般,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是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则为词语模中的空位。这些词能加工生产出新的词语,然后再衍化为灵活多变、内涵丰富的新语义,其泛化后的语义要远超过该词在词典中所列举的义项。

2.幽默性

“土味”言语的诙谐幽默性是“土味情话”得以流行并长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下飞快的生活节奏,持续暴增的工作压力,使得大众愈来愈渴望语气舒缓,又兼具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而“土味情话”的出现正好填补了人们在网络平台以及面对面交流时双方或多方相互聊天的空白。另外,“土味”话语的乡土平民化幽默也使得双方或多方在互动交流中毫无违和感和隔阂感,同时又能带动整个沟通氛围。

3.模糊性

英汉“土味情话”语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没有明显边界之分,这些话语的外延义或引申义大都拟向说话人欲表达的意思上靠拢。语义的模糊性也与词语本身的歧义以及一词多义现象等息息相关。英汉“土味情话”正是利用了某些字或词的多个含义进行词性转换或者借助修辞等方式,将外延意义逐步变得模糊不清、亦此亦彼,最后转化成拟要诠释的模糊语义。

4.概括性

语义的概括性指的是语义的抽象概括程度,常见于口语当中,主要用来体现某类事物或者某种现象的特性。一般来说,这些话语能够生动形象地反映某一类特定事物的本质特征。就英汉“土味情话”来说,说话者往往利用这些话语与拟要反映的现象连接起来,将语义进行抽象概括化。

(二)语义差异性

英汉“土味情话”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的民族性。

网络流行话语“土味情话”的诞生与传播正是依据语言所依存的特定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被刻上了明显的民族烙印。英汉两种“土味情话”,因生成背景、所属民族及面向受众的不同,词义或语义的呈现也与之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另外,语义不仅仅在理性意义上表现出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含有该特征。比如说,汉语“土味”一词,在旧义中偏向中性或贬义色彩,特别是对土里土气、乡土气息等现象进行评判时。但在“土味”的新义上,表示一种言简直白、合乎潮流且没有隔阂的特殊俗文化,带有褒义成分。这不仅体现了对旧义的传承,也获得了一种逆向的创新。就英语“土味”来说,其对应“cheesy”一词。该词在牛津英语大辞典(简编本)上共有三个义项,分别为“干酪的;外观似干酪的;俗气的,便宜的和无味的”。很显然,在用作“土味”一词时,该词的意思为第三个义项中的“俗气的”之意,含有贬义成分。

在英汉“土味情话”中,“immune”“broken”等词也是语义民族性特征的最好诠释,因为该词在两种不同文化下语义内涵截然不同。具体来说,在英语中“immune”对应中文意思“有免疫力;不受影响”,但用在英语情话中,如若该词前面加上否定词“not”,即可表示“我对你完全没有抵抗力”之意。但需说明的是,该词在汉语语言中多为医学术语。同样,“broken”表示汉语意思“弄坏的,破碎的”,但该词在英语环境下也可引申为“心碎”之意。因此,不同语言下的“土味情话”语义特征的呈现是受不同民族特征、不同语境及其不同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合力影响、共同作用的。

四、英汉“土味情话”生成方式及语义特征产生异同的理据分析

(一)共性的理据探析

1.符合大众追新求异心理

社会的重压之下,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渴望摆脱言行思想的束缚,体验新颖独特的感受。他们力求彰显个性,崇尚标榜自我,企图猎奇求异,而“土味情话”正是在此背景下召之即来、应运而生。“土味情话”的特异性就在于能在出其不意之间,将语气反转,激起受话人心里的“甜”。欲扬先抑,同“先抑后扬”,原指一种人物描写技巧,这种写作手法可以让情节多变、起伏波澜,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抑”还是“扬”,都是一种强调手段。“抑”只是“扬”的陪衬,“扬”才是真正要表达的效果。这种“套路式”的预设表达手段,让受话人在接不住此“梗”之时,说话人又故意画风突转,以让受话人感觉好冷好尬、好俗好土,但又好暖好甜。确实,具有原生态化表达方式的“土味情话”,在为人们舒压与排泄情绪的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

2.通俗直白,贴近日常生活

英汉“土味情话”的呈现遵循语言的求变、求简、求异、求新原则,这是此类话语深受大众追捧的又一重要原因。“土味情话”是人们从生活的日常点滴中直接总结出来的、没有包装、未加雕琢的符合日常的真实性话语,真真切切的表达更能得到语言使用者的认可与青睐。另外,“土味情话”多为直白简洁、通俗诙谐的口语化语言,具有超强的土俗气息,但不失幽默与甜腻。从说话人角度看,“土味情话”是他/她们得以抒发情感或宣泄压力的一种独特的新型话语,是大众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挥。他/她们可以借着通俗搞笑的外衣,来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这种话语既能用于待追情人或情侣之间,亦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既能趣味性地直抒胸臆,体现说话人的高情商,同时又能掩盖被婉拒后的尴尬。再者,从受话人角度来看,他/她们能在猝不及防之时体会到惊喜与心动的感觉,接受度与满意度得以提高。

3.使用受众广泛

“土味情话”的出现与流行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与该话语的娱乐消遣性、可复制性及平民性的特点息息相关。英汉网络“土味情话”之所以能够流行,是因为它们与时俱进、幽默诙谐。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表达,非文雅但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得以使全民上下参与到“土味情话”的浪潮中,流传至大街小巷,使用受众的广泛度颇高。此外,还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英汉“土味情话”的诞生与流行符合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以及大众猎奇的心理需求。与传统的情话不同,“土味情话”并非仅局限于情感表达,还可用于“恶作剧”,能给受话人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很少出现负面的效果。从互联网新社会中孕育并茁壮成长起来的“土味情话”富有扎根于底层普罗大众的粗犷生命力,其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的情感“发泄”方式更加能得到众多语言使用者的青睐。

(二)差异性的理据探析

就英语“土味情话”而言,首先,英语文字系统的微观结构大多依赖于形态的变化,除复合词及合成词之外的其他英语单词多为非自释性质的,因此英语单词的“语义边界”较为灵活,同时,语境的适应能力也极强。其次,英语包容性地大量兼收外来语,以及利用旧词表新义等,表现出了极高地创新性,也使得英语成为世界上开放性最强的语言。

至于汉语“土味情话”,从汉字和词语的诞生及发展长河来看,每一个汉字的生成皆有其理据,新生词也不例外。汉语属于典型的表意文字,其含有图像性很强的文字系统微观结构,因而表现出结构独立以及语义自释等特征。相应地,“语义边界”相对固定、不够灵活,语境适应力较弱。但不可否认的是,汉语独特的形态结构,使其在“土味情话”用语中能重构出许多新生语义。

五、结语

土味情话,并非真的“土”,而是相对于传统情话的另一种新颖、别出新意的情感式表达。文章基于对比语言学视角,对英汉“土味情话”生成方式及其语义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读与探讨。综上,英汉两种“土味情话”在生成方式的共性上表现为六个方面,其差异性则体现在各自不同类型的运用上。两种情话的语义共性含有四大特征,而差异性则在于不同的民族性。最后,文章进一步挖掘了英汉两种“土味情话”产生异同的理据。

毋庸置疑,英汉“土味情话”的出现,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语言本身创新的规律,也是大众情感得以抒发的重要载体。“土味情话”有着更为宽泛的研究空间,未来研究可将其他具有同质性的不同语言中的“土味情话”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而挖掘出“土味情话”在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以及不同民族下生成方式和语义特征上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猜你喜欢
土味情话英汉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土味情话
现代生活的“桃花源”
“土味”不土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A Study of Oliver Tw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Deviation
用美食说情话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因为爱所以爱 对闺蜜的告白情话
我的爱对他说 星座男生最“晕菜”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