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上饶市国资委,江西 上饶 334000)
国有企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支柱,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其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投入到国有企业改革领域研究中,并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中,人才队伍建设就是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并且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想要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想方设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从而为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渐提升,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间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中的第一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把握竞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新时期国有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不仅是国企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的必然需求。尤其新时期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所趋,这也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的支持和配合。国有企业作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导力量,需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队伍,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在国有企业人才任用制度和遴选机制方面,高层管理人员大多由政府任命。虽然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推行董事会选聘经理人员方式,但并未全面普及。对于已经建立董事会的国有企业,存在经理人和董事会重合现象,这导致国企管理人员形成错误认知,认为自己主要向政府负责,而非向董事会负责。在这一模式下,国企法人治理在构建和完善方面形式化严重,使得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重管理,轻治理”现象,由此引发的问题看似没有关联性,实际环环相扣,严重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很多国企管理人员将自己定位为企业的“老板”,而非“打工人员”,这种错误定位使得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容易出现越位管理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违法乱纪现象。另外,国有企业发展缺乏核心人物,这也使得国企内部出现问题时,时常存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现象,导致企业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不利于提高企业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
激励制度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要素,需要深入贯彻到人才获取、开发和整合等各个方面。激励理论是行为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理论包括需求、目标、行为、动机四个方面。具体来说,行为科学强调人的动机是基于需求基础发展而来的,同时,人的需求也是确定行为目标的关键要素。国有企业制定激励制度,主要是作用于职工需求,通过满足职工需求,驱动和激发职工行为。激励理论也是国企业绩评价理论中的关键依据。当前,国有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虽然实行了激励机制,但普遍存在激励制度不足情况,具体来说:第一,从行政效率方面进行分析,激励制度过于偏向财务指标,没有结合企业发展特点、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无法发挥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第二,薪酬激励力度欠缺,没有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机制联系在一起,导致职工对绩效考核不重视,即便在考核结果中发现问题也没有给予相应重视,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第三,考核和激励缺乏长效机制,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力求稳定发展,导致创新力度不足,一些缺乏创新斗志和工作积极性的人才在制订工作计划时讨价还价,以便年末以“超低水平超额完成工作”。第四,虽然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实施了股票期权、年薪制等激励机制,但尚未形成合理的激励制度,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者钻制度漏洞,通过“自取回报”方式实现价值。
上文提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不仅需要认识到“用人”的重要性,还要承担起“育人”的艰巨责任。人才是企业强化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的源泉和动力。当前,国有企业的人才大多分为两种,即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企业提升人力资本的必然需求。但结合国企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对高潜质人才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具体来说:第一,在人才素养培训方面,没有建立科学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标准,缺乏对人才的深度开发和个性化培训。第二,轮岗战略欠缺,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轮岗,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轮岗,都缺乏科学的战略和制度。第三,后备人才遴选时,过多考虑组织部门的意见,没有关注企业和产业的长远发展。
想要构建健全、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基础,就要培养一批与时俱进、德才兼备、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队伍,这也是新时期背景下经济发展中最紧缺的人才队伍。但结合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情况来看,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培训依然侧重于知识性、技能性方面,与企业发展战略融合度不高,给人一种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感觉,并没有将人才队伍建设上升到企业改革创新层面。
首先,明确国有企业人才需求,完善岗位说明。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诸多岗位,不同岗位对人才质量需求不尽相同。所以,在构建人才遴选机制时,应设定明确的岗位信息、确定人才数量。同时需要建立岗位说明概述,确保岗位分析科学、准确,针对任职资格、职务说明以及工作要求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需要再次评估和调整。
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国有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编制合理的人才招聘计划,确保计划包含具体步骤、实施方案、预算等内容。同时,拓展人才招聘渠道,并定期对新渠道招聘人才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渠道选择奠定基础。另外,国有企业需要结合岗位特点,制定科学的招聘流程,可以采用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多种手段,真实了解应聘者情况。招聘形式需要与岗位特点相符。例如,针对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在人才招聘时需要增加技术测试题目;针对外交性较强的岗位,在人才招聘时需要重点考察交际能力和演讲能力,做到招才有方,育才有法。
最后,在人才选拔方面。要对人才的任职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承压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针对国企内部人才需要进行选拔任用,组织储备人才进行统一考核,从考核优秀的人才中选拔重点培养对象。
首先,构建完善的考评机制。国有企业需要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明确其工作职责,即负责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并将考核体系上报董事会进行决议,结合决议结果对考核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审批通过后全面落实。
其次,构建奖罚分明的分配机制。奖惩分配机制是绩效考核机制中的关键步骤。针对国有企业表现突出、态度较好的职工,需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针对态度敷衍、工作不积极,或者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职工,需要给予相应处罚。只有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公正,才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根源上减少企业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等现象。
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国有企业需要确定整体发展目标,并将绩效考核标准进行细化和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考核指标应避免模糊和单一,可以适当提高量化指标比重,全面遵循加权平均考评基本原则。例如,从企业管理角度进行分析,销售部门在绩效考核中,应避免只将销售收入作为考核指标。需要适当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权重调整,确保考核指标准确、合理,能够真实反映职工工作水平、综合能力,便于职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
国有企业在薪酬机制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公平性原则。确保职工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另外,职工得到报酬后,在意的不仅是回报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也就是职工会自动将自己与企业相同条件、相同岗位的职工进行比较。所以在薪酬机制构建中,需要确保企业内部薪资待遇公平、公正,同时也要注重外部公平性。受企业规模、行业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企业的薪酬制度也存在差异,如果职工不能得到公平对待,不仅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还会增加企业人才流失率。第二,战略向导原则。国企在设计薪酬体系战略方针过程中,需要给予战略导向高度重视。应从企业总体战略角度出发,合理设计薪酬体系,将战略目标与薪酬机制有机融合,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激励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技能的职工,在薪资待遇分配方面需要区别对待。如此高技能员工则能够获得激励,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职工自我提升意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需要针对不同职工的心理需求构建多样化薪酬机制,具体可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薪酬管理目标等情况,遵循差异性与统一性兼顾的基本原则,发挥岗位价值、绩效评价在薪酬分配中的作用,并合理调整薪酬机制。在尽可能提高职工满意度的同时,发挥薪酬机制的激励作用,从而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首先,高层领导以身作则。任何一家企业在重大举措推动方面,都离不开高层领导的参与和支持,人才队伍建设亦是如此。高层领导怎样看待人才培养,以及他们实质性参与培训的时间,都会直接影响企业人才培养效率和效果。高层领导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可传授观点方面。高层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自我检视工作,并结合成长经历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可传授方案。例如,如何帮助企业快速转型?主管需要具备怎样的战略思维?怎样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怎样有效处理棘手问题?等等。第二,时间和精力投入方面。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却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能够站在人才角度考虑的高层领导少之又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层领导总结“可传授观点”并非难事,难的是做到言传身教,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机制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高层领导需要参与人才选拔和评估工作,并承担其内部讲师和人才导师重任。同时要定期回顾企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情况,确保人才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其次,应做到育才有法。国有企业需要在构建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业成长晋升机制,以企业领军人物为典型,为广大职工树立学习榜样。同时要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聘请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开展讲座,面向人才灌输现代化知识和技术,或组织人才进入第三方培训机构学习,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养。同时,国有企业需要创新导师制、学徒制等多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引导人才主动参与各种类型的交流活动、培训活动。同时创设各类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提高人才实践水平奠定基础,确保人才在工作落实过程中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综上所述,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人才质量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状况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国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渐提升,对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革转型步伐的必然趋势。然而,人才队伍建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并充分做到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国有企业构建健全人才培训机制、薪酬分配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全面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强化自我提升意识,确保自身在工作中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在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同时,为国企创造更大经济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