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祥 项兰 李长雨 吴龙英 庄雅丽
宫颈胃型腺癌是指具有胃型分化特征的黏液性腺癌,高度分化时称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是一种较少见的宫颈腺癌亚型,临床罕见,占所有宫颈腺癌1%~3%[1]。宫颈MDA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不特异,甚至细胞学检查及宫颈表面活检均无法检出。临床极易造成延误诊断,本文报道1例首次就诊即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的宫颈MDA,并就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患者,女,46岁,已婚,既往月经规则,13岁初潮,7/25 d,末次月经:2021年12月3日,1-0-3-1(婚育史:足月产1次-无早产-流产3次-现有子女1人)。因“阴道流液1月余,发现宫颈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近一个月阴道流液,色清黏液状,自认为白带增多,未诊疗。2021年11月25日因阴道流液症状持续而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外观肥大,自宫颈口排液较多,宫颈偏右侧触及一直径约5 cm包块,质硬。宫颈及子宫活动度良好,宫旁未触及异常,骶主韧带弹性良好,肛查:直肠黏膜光滑,宫颈偏右侧触及一直径约5 cm包块,活动度尚可。B超示:宫颈内见69 mm×61 mm×57 mm混合性回声,内见短条状血流信号。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非典型腺细胞(AGC),宫颈管来源可能;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于月经后2021年12月8日以“宫颈占位”收治入院。考虑宫颈内生型占位,临床高度怀疑宫颈恶性肿瘤,入院后行宫颈管深部活检,并同时行盆腔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宫颈区占位,考虑平滑肌瘤伴变性可能性大,微偏腺癌待排。宫颈管深部活检病理回报:(宫颈管活检)考虑为高分化宫颈胃型腺癌(图1)。临床诊断:高分化宫颈腺癌IB3期,于2021年12月10日在全麻下行经腹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
注:宫颈纤维肌性间质内见散在的黏液腺体,部分腺体形态不规则,腺细胞大部分形态温和伴胃型分化,少量腺体有异型性
病理检查:(1)大体。宫颈管长4.5 cm,直径约4.5 cm,宫颈膨大,管壁增粗呈水桶样,见一灰白色肿物,范围约5.5 cm×5 cm,累及宫颈1周,肉眼累及子宫下段,肿物切面灰白色,部分区域见大小不等囊腔,囊内含黏液(图2)。(2)镜下。宫颈间质纤维组织中见较多黏液性腺体,腺体杂乱,部分呈叶状,部分形态不规则,腺细胞大部分分化良好,细胞质丰富,少部分腺细胞异性,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图3)。(3)免疫组化。MUC-6(+)(图4),特殊染色PAS(+)(图5)。
注:宫颈膨大,管壁增粗呈水桶样,见一灰白色肿物,肿物切面灰白色,部分区域见大小不等囊腔,囊内含黏液
注:宫颈间质纤维组织中见较多黏液性腺体,腺体杂乱,形态不规则,细胞大部分分化良好,细胞质丰富,少部分腺细胞异性,核大深染,核仁明显
注:免疫组化,腺细胞中幽门黏液标记物MUC-6(+)
注:特殊染色PAS(+),细胞浆富含偏中性黏液性物质
病理诊断:(1)宫颈浸润性腺癌,高分化胃型(微偏腺癌);浸润宫颈纤维肌壁深层(12/15 mm);可见脉管癌栓;肿瘤向上未累及宫体内膜及肌壁,向下累及阴道壁;阴道壁切缘、两侧宫旁未见肿瘤;(2)左侧盆腔淋巴结见1枚癌转移。(3)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EA(-),PR(-),ER(-),PAX8(+),MUC6(+),PAS(+)。
宫颈腺癌占原发宫颈恶性肿瘤约25%[2],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已被证实与大多数宫颈腺癌相关,少数为非HPV相关宫颈腺癌,包括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及胃型腺癌等[1]。组织形态学特征看似温和,异型性不明显,病理诊断难以与良性疾病区分,此为宫颈MDA延误诊断原因之一。其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肿瘤特点,具有高度侵袭性,又称恶性腺瘤[3-4]。其病理特征为腺体增生,密集而紊乱,超出正常宫颈内膜腺体位置,深入宫颈间质甚至达宫颈肌层,腺体大小不一,部分形态极不规则,常成角或囊状,部分具有腔内乳头[5]。部分腺体细胞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染色质粗糙,此类腺体细胞被认为具有异型性的腺癌细胞[6]。宫颈微偏腺癌MDA为非HPV相关腺癌,HPV检测阴性,ER、PR阴性提示非激素依赖性。但是幽门黏液标记物MUC-6阳性,且极具特异性,PAS染色可显示出幽门腺黏液特征,提示MDA腺体细胞浆富含偏中性的黏液性物质[7]。因此本例患者癌灶MUC-6及PAS染色均为典型阳性。
关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目前有报道[8]称MDA有41%表现为p53突变型染色,其中弥漫强阳性者24%、无着色者17%;二代测序证实有p53基因的突变;此外,部分病例与Peutz-Jeghers综合征有关。该综合征是由于STK11基因种系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相关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散发宫颈MDA病例存在STK11基因突变[8]。
临床上宫颈MDA早期症状不典型,进展期主要表现为大量阴道排液,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接触性出血少见。其中阴道流液较为常见,但易与女性下生殖道炎症所致阴道分泌增多相混淆。体征不特异,宫颈MDA多为内生性生长,子宫颈外口多呈光滑或糜烂状,子宫颈肥大,病灶多位于子宫颈管中上部,形成所谓的“桶状”子宫颈,而无肉眼可见的外生性病灶,甚至细胞学检查及宫颈表面活检均无法检出,此为宫颈MDA延误诊断另一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细胞学筛查(TCT)及宫颈管搔刮(ECC)取材应当尽量充分,针对异常阴道流液患者应高度警惕,诊断困难者因及时行宫颈管深部活检,及早明确诊断。超声检查可表现为多发囊性病变或实性变,病灶边缘光滑,周围血管增多,其与宫颈肌瘤囊性变的鉴别要点为MDA伴有病灶周围的血管增生;MDA的MRI特征表现为特异性的“宇宙征”,即中央为较小的囊性或实性病灶,周围包绕着较大的囊肿,尤其是T1W1序列低信号,T2W2序列呈高信号,此特点为MDA与宫颈肌瘤囊性变的MRI表现区别之处。根据《子宫颈胃型腺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9]宫颈MDA治疗同宫颈鳞状细胞癌类似,手术为主,以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为基本术式,考虑胃型腺癌应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以全面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因腺癌放疗不敏感,宜行同期放化疗。宫颈MDA虽分化良好,但高度侵袭,易发生早期转移,预后不良[9]。本例患者虽临床分期较早(IB3期),病灶局限于宫颈,但已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目前术后20余天,限期放化疗及严密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