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奎屯 833200)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版《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但是这种重要性如何贯彻执行,如何体现,后进地区困难群体如何发展,育人方式如何改革?在面对新的挑战面前,不得不寻求新思想明确发展思路,使职业教育发挥新作为。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学习和使用国语是培养学生高尚爱国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砥砺坚强而牢固的爱国意志,努力实践伟大报国行为的新时代内在要求[1]。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要不断推进国语教育教学,把铸牢青年学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义务和责任。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探讨国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具有统一的目标、明确的方向,以及促进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语言文字法定地位的确立,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断地走向规范化[1]。特别是,在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政策,努力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把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方面添砖加瓦。
新时代的到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贯彻实施使职业教育紧跟新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为服务社会,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民族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也不断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职业院校不仅将国语的学习作为一项职业技能培养学生,更是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实现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从思想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不断迈进,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主动承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政治保障,从命运共同体的担当凝聚和团结各族儿女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职业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语的需求,职业院校在重视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国语教学的基础重要性,将国语教学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使用不规范、不科学是影响技能学习及就业的最大障碍。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探讨不断提升国语教学质量也是教育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
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自治区根据实际语言运用状况,不断完善了相关措施。自治区教育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全力推进国语教学全覆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行国语授课;从《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满足国语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出台,说明在新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3],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指导措施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说明在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营造了良好的语言交流学习大环境,如表1所示。
?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党和国家的迫切需要[7]。这是职业教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向着科学有序的目标不断发展迈进的重要举措。2021年,全国34所学校被教育部批准开展职业本科试点。《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④。在美好的前景中,要努力避免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之间的障碍成为制约职业教育的瓶颈。国语教学的方向也更加正确和科学,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的学生逐渐自觉主动地学习国语,将努力学习国语视为热爱祖国与时俱进的责任和义务。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不安全,文化就不安全。在新的发展思路下推进国语学习,不断增强民族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帮助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建设新疆是每个人的责任。新疆的多民族特征,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要性。要充分发挥国语的基础性联结作用,持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实现文化润疆的内在要求。在不断突破语言理解障碍的基础上,使语言成为彼此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使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民心彼此融通;使各民族的文化以语言为载体得到相融。而且,通过语言学习要使它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钥匙作用。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在理解语言的同时开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智慧之门,把各族人民引向未来的幸福安定之门。规范使用国语不仅是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一位中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方式。
全面提升各民族国语水平,让各民族群众通过使用国语,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国语教育事业,新时代精神被赋予了新内涵,只有不断学习和真正掌握国语运用,才能更好地在融合中进行交往交流,不断加强文化认同,实现整个地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国家的重视使国语的使用走向了法治化轨道,大力推广国语是新时代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积极推行国语,为实现国家的文明进步贡献了突出的“语言之力”,促进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促进了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统一的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社会发展的协同向前,都离不开相互理解的语言发挥作用。
随着各项措施的不断完善,新疆的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度分别由21世纪初的19.88%、19.88%②、42.37%、 12.21%、6.6%,增长到32.5%、68.7%、60.9%、47.3%、44.2%③。现阶段,调查数据显示,母语活力程度很高,但是国语的普及程度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仍是大力推广国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面临着衔接和融通的困境。当今职业院校办学的规模逐渐扩大,学生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越来越多。通过调查却发现学生的课外活动变得相对被动,参与的许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活动是为了学分,很多情况下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机会。造成这种被动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科和学科之间,专业和专业之间的耦合性。在学校教学中,专业学习往往被严格分离成了不同的学科,公共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被人为地割裂,以特征各异的模块呈现。这对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的公共基础课程来说加大了在培养人全面发展方面的难度,而且这些不同的公共课模块与专业技能课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不紧密,没有逻辑和层次,导致国语学习缺乏从易到难的过渡性,以整体性和连贯性。国语教学目标与专业目标缺乏连续衔接性,课程设置之间的关联性低,不能做到与专业有效衔接和融通。如大一少数民族高职新生从2021年起面临着国语学习从预科专门授课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每周4学时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从专门集中学习转变为语文基础模块课程的插空授课,使国语学习从依靠课堂教学,逐渐转变为依靠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课下自觉学习来完成。加上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课上、课下自觉使用国语的联动机制还不完善,学生自觉学习意识不强。这些因素导致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进程缓慢,进步不明显。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用新思想在发展的观念中寻求突破。
自治区在新时代治疆方略的研究领域关注国语教学,其本身就是在为科学决策开展积极探索。在新时代发展视角的基础上,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路径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在理解新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面对职业教育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努力紧跟新时代步伐的同时还需要走出对新思想的理解误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来说,要重视语言学习规律,重视学生的需求,新思想不是一味地要求“变”、要求“快”的浮躁冒进,而应该是认清时代发展趋势,正视困境和面临的风险挑战,努力克服困难,主动承担责任和使命的过程,也是保证质量科学稳步前进的过程。
通过从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出发以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着力点,无论在师生思想政治层面、课堂教学层面,还是在教学管理层面和学生学习效果等层面,都要坚持全新的思维。积极挖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厚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元素,无论是从每个字来源的历史角度来着还是现实的运用角度,要用姚喜双教授提出的“战略、辩证、历史、创新、精准和底线”6个思维等看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研究,对新时代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内涵逻辑有了清晰的认识。
1.国语教学要在时间引领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频共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校要明确政治站位,推动国语教学提质增效不仅要在教材政治审查等方面立场坚定,还要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上下功夫,要将新思想始终贯穿在学习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还需要将新时代的思想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既要明确育人方向和政治目标,也要凝聚育人共识,更要充分认识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2.内容供给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向
在推动国语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被动割裂的和矛盾的,而是要将国语运用视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一部分。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主旋律的弘扬,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都需要系统规划和设计,在内容供给上选择时要基于学生的国语理解情况,都需要国语教学充分发挥公共课强有力的基础引导作用,在学习国语的过程中要努力促使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学生,全方位理解新时代的育人内容。
3.知识技能情感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步
以国语教学为抓手要引领学生形成对爱国情怀的深刻理解,深化爱国情感的认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国语教学的开展需要培养学生树立国语认同感。坚持“五个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要以爱国教育为前提,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国语学习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既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还重视语言核心素养,厚植爱国情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1.要整合国语教学的组织空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整合推动国语学习在纵向上覆盖学生居住和活动的各个场所,在横向上覆盖生活各个空间,如让学生在教室黑板报上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容,校园文化长廊中展示红色文化中保家卫国的经典故事,在细节处增强国语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还要将“中国人的身份意识”“民族团结和民族认同”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的生活空间,成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
2.要整合国语教学的实践空间
国语学习既需要深化学生对革命优良传统的认知,也需要其在实践中升华对爱国、爱党情怀的体验。随着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国语学习环境的改善和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已经成了一个全能生活空间。学校要统筹、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思政资源。以优化国语教学内容供给为切入点,在国语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国语学习在爱国、爱党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创新升华。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魏德友、拉齐尼·巴依卡、买买提江·吾买尔等身边的榜样,将新时代的思想融入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对党和国家、民族的认同和归属的情感中深刻体验共同体带来的荣誉感。
3.要整合网络空间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过渡的关键时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和社会环境容易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各种App的使用和平台的建设上,需要利用“网络+国语”使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使有形或无形的阻隔被冲破,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学习带头作用和网络监督作用,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从中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学生办实事、好事。
1.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
学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力和引导力,引领文化认同是家国认同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于家国认同。国语教学推动爱国情感的厚植要将学生自我发展、地区的民族团结事业、国家的社会稳定等时代要求联结起来,做到统筹兼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国语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2.要以家国情怀融入课程思政,增强国家认同感
例如,普通话测试中的1号作品《白杨树》的学习过程中对胡杨精神的解读不仅是对新疆的热爱,那种团结向上不断拼搏的精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核心所在。无论是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上,还是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都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引导青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担当意识,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培育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尽忠、艰苦创业的高尚情操。如在学习《幸福之家》这篇课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和文章本身的思想情感,还要牢记党的教育使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家庭、家乡的记忆和行为规范转化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家国同构资源。
3.强调个体与共同体紧密联系的情感状态,增强情感认同
在情感上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德情感形成内在驱动力以更好地推动家国情怀从情感形态转化为道德形态。在润物细无声的国语学习实践活动中,产生维护共同体利益的责任意识并进一步升华为政治责任担当。
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新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要凝聚力量面对风险和挑战,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用新思想激发各族人民团结的活力,在时间、空间、情感上全面统筹,在凝聚人心上发挥语言持久的贡献力量,才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注释:
①国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章中凡是出现“国语”的地方均是此用法。
②2000年国家语委组织实施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并未分别对新疆维吾尔族进行调查,新疆维吾尔族的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度为19.88%。
③李志忠等:《新疆少数民族普通话普及度抽样调查研究报告(稿)》,2018年1月.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10/t20211012_57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