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与“国学热”的反思

2022-11-08 11:15郭齐勇
莫愁 2022年32期
关键词:经学国学学术

文/郭齐勇

《传统文化的精华》

郭齐勇 著

商务印书馆

国学不仅仅指传统学术,尤其指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

什么是国学?国学包含几个层面?国学与儒学、汉学是什么关系?国学只是精英文化吗?为什么当前社会上对国学有迫切的需求或一定的热度?当前国学是真热吗?国学与国家的文化安全有什么关系?国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有什么关系?国学与本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地位及文化输出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略抒己见,以就教于各位。

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例如中华各民族从古代到今天的蒙学读物、衣冠文物、习俗、家训、礼仪、语言、文字、天学、地学、农学、医学、工艺、建筑、数学与数术方伎、音乐、歌舞、戏剧、绘画、书法、思想、心理、信念等。国学中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民俗、制度、生活世界的内涵,特别反映在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方面,同时又是中华人文精神之根,是我们民族的终极信念之所在,是安身立命之本。国学是开放的,包含了历朝历代消化吸收了的外来的各种文化(包括物质层面的、制度层面的与精神价值层面的)。中外文化总是处在不断的交融互动之中。故所谓国学,乃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我国并没有“国学”这个概念,因为不需要。清末我国处在列强欺侮、瓜分豆剖的危机中,革命志士意在唤起民众之民族的觉醒,作为反清革命的政治动员,又寓含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并日益强大的诉求,遂借助日本人的名称,倡导国学。清末民初的国粹派思想家们所谓“学亡则亡国,国亡则亡族”,即是主张通过保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章太炎把国学之兴废与国家之存亡联系了起来,指出国学亡则国家无以立。邓实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也。”在邓实看来,爱其国与爱其学联系在了一起,故国学是在清末民初的爱国热潮下兴起的。为什么外国没有国学而独我国有国学,这就是其背景。

我想强调的是,国学不仅仅指传统学术,尤其指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国学当然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在清末民族危机与西学大量进入中国以前,没有国学这一说法。国学这一概念从20世纪初被章太炎等人从日本引入之时起,就含有振兴民族精神与弘扬中国文化的道德理性、宗教精神与人文传统,振兴国族、复兴国家、增强自主精神与自信力,以与东西方列强相抗衡之意,也含有批判或救治世界的西化、工业化、商业化、功利化的弊病之意。可见,国学不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而且还是民族性与民族魂的概念。

国学与国学教育,又是与西学相伴而行的。在内忧外患的压逼下,尤其是在欧风美雨的冲刷下,面对全盘西化的思潮,梁启超说:“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凡一国之立于天地,必有其所以立之特质。欲自善其国者,不可不于此特质焉,淬厉之而增长之……不然,脱崇拜古人之奴隶性,而复生出一种崇拜外人、蔑视本族之奴隶性,吾惧其得不偿失也。”五四运动后的三十年,一方面是西方文化铺天盖地而来,相应的,另一方面又是国学教育办得最好的时候。在那个时段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国学都是重要的内容。从学龄前到小学,从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到大学,包括教会学校,都有扎实的国学基本知识与中国人做人做事之道的教育,值得我们今天效仿。

作为传统学术的国学,如按传统图书与学术之分类是经、史、子、集四部,按桐城派对学术路向的划分,则包含义理、考据、辞章三学。经学是国学的重中之重,因为经学中包含有大量的社会史的内涵。我还是认同晚清“穷治语言文字以通经学”的学风。五四以来,我们对经学与理学有太多的误解。

国学的内涵非常丰富,章太炎把固有学术文化、经史子集等都纳入国学的范围,他的《国学概论》(20世纪20年代出版)讲了小学(文字学)、经学、诸子、佛学、理学、文史、制度等。钟泰的《国学概论》(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出版)讲六书、声韵、章句、六艺(六经)、诸子、目录、汉宋异同、文章体制等。朱自清的《经典常谈》(20世纪40年代出版),讲的是《说文解字》、“五经”(分别讲)、“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钱穆的《国学概论》(20世纪20年代讲于江苏,20世纪50年代在香港出版)类似中国思想史,讲孔子与六经、先秦诸子、焚书坑儒、两汉经学、汉末批判思潮、魏晋清谈、南北朝隋唐的经学与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与民国学术。可见国学范围虽然博大,然对国学教育而言,总是相对简约的,大体上要了解所谓国学,无不从认识汉字开始,故必须了解一点古文字学(含声韵、训诂学),进而了解一点经史子集的初步,了解一点古代思想史。五经四书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摘自《传统文化的精华》)

猜你喜欢
经学国学学术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ntents and Abstracts
期刊与当代学术研讨会暨《长江学术》发展论坛掠影
经学与当代中国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海峡两岸郑玄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