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新华(苏州大学,苏州 215031)
任何家庭中诞生的孩子都具有独特的本能——“母子一体”“母子连心”,孩子与父母同床而眠是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过程,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婴儿期有心理“印刻”现象,如果出生后与父母同床共衾而眠,更易于“印刻”父母,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所以自古以来,父母自己带孩子睡觉的习惯还是有重要意义的。现在的父母不能简单地以自己带不好,或者夜间翻身会压坏自己的孩子为借口,错失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好,孩子出生后会跟保姆睡觉,然后慢慢长大些,再在父母房间里分床而睡,或者家中老人过来带孩子睡觉,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印刻”保姆最不好,因为保姆会离开;“印刻”家中的老人也不好,老人容易成为父母的替代,这对于孩子来说则是一种丧失体验。
当然,多数家庭还是孩子与父母同床而眠直到比较大的年龄,何时与如何及时分床而眠是孩子成长中的重大事件,妥善处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处理不恰当则会有很大问题。在我多年的咨询过程中,有许多来访者提供了鲜活的个案,告诉父母们这件大事需要认真处理好,否则会有严重后果。
案例1:一名教师来咨询子女教育问题,她的女儿10岁,学习成绩很优秀,表现也好,但是总是有一些妈妈说不清楚的问题,过分担心未来,担心自己的未来和父母丧失。怎么回事呢?当我问到10岁的女儿在家里是如何睡觉的,她说:“女儿一直和我睡在一起,不肯分床,她也长大了,这样爸爸就只能睡到另一个房间去了。”这个家庭中,女儿成功地将爸爸赶走了,这样的睡觉方式很有象征意义。我询问妈妈:“你们夫妻关系好吗?”回答说:“夫妻关系挺好的,但是因为我们有时候会辩论或争吵,所以女儿认为我们关系不好,她不喜欢爸爸,一直黏着妈妈。”如此看来,现在女儿觉得没有未来,担心丧失,这就具有了一定的相关性。
案例2:有两位年轻夫妇与我交谈,说感谢之前交流给了他们重要的育儿信息,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带。有一阵,他们家每天晚上需要上演一场女儿争夺战,奶奶就想带孙女睡觉,女儿也喜欢奶奶,爸妈每晚睡觉前允许女儿去奶奶床上玩20分钟,然后就要回到爸妈床上睡觉。结果每次奶奶不高兴,女儿也不爽,经过半年的坚持,女儿和奶奶才适应。如今老二出生了,大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自己一个人在小房间睡,也只能在周末的时候才能去奶奶房间。爸妈带老二睡觉,决定等老二以后大了也要像姐姐一样独自睡觉。大女儿现在很独立,而且家庭关系很和谐。父母坚持对女儿严格要求,顶住了奶奶的压力,让女儿保持了良好习惯,太赞了。
下面我再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比较复杂。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女生,是我的长期来访者。她在咨询中报告了许多成长中的创伤经历,父母虽然很爱她,与她一起在一张床上睡觉直到初中,但是她的所有创伤也都是父母造成的,因为他们喜怒无常,动不动就会对女儿大打出手。在该案例众多的问题中,分床睡觉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她的爸爸在家与妈妈吵架了,而且又一次大打出手,爸爸一气之下离开老家来到苏州,陪女儿读书,说不回去了。他在大学附近租了一个房子住下,要求女儿每天去吃饭,不吃学校食堂,而且要求女儿回去和爸爸一起住。他们租住的一室一厅的房子开始还有两张床,结果第二天爸爸把一张小床睡塌了,没办法,爸爸和女儿挤到了一张床上,而且不同意女儿回大学女生宿舍住。女儿没法拒绝,但是又感到很尴尬,于是在咨询中与我讨论这个问题。
亲子关系中,异性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对儿女未来婚姻的影响较大。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处理好了,会促进孩子的成长,处理得不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而这次爸爸从老家来到女儿所在的城市,主要目的是自我救赎,是良心发现了,觉得之前对女儿的方式错了,要来补偿女儿,要不然女儿越来越远离他们。但是,爸爸处理跟女儿问题的方式显然是简单粗暴的,成为我们咨询中的新挑战。
我与来访者讨论后,有三个重要结论:第一,爸爸离家来苏州补偿女儿,这是她努力、进步获得的重要成果,她可以享受爸爸送来的对她的关爱;第二,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虽然与爸爸同居一室,同床共眠,也要保护好自己;第三,离开原生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然规律,独立长大,才能自立自强。
这样的讨论让她想起从前爸妈对她的许多好。她说:“从前他们对我好的时候也是很好的,只是发脾气的时候就变成另一个人了,打我的时候控制不住就往死里打,太可怕了。爸爸现在对我这么好,但我还是每晚噩梦不断,他没有伤害我,但是与他同处一室仍然心惊胆战,谨小慎微,就怕一不小心惹恼他,他又会大发雷霆,打我一顿。”“你是不是可以跑回宿舍睡觉?”“爸爸不同意,我也不敢,他万一闹到校园里就太丢人了,我就完蛋了。”
来访者说:“我和爸爸同床共眠,起初我紧张到睡不着,好在我们各自一个被窝,分在两个方向,所以还好,几天之后习惯了,只是每晚还是噩梦不断,这是我的习惯。”每次入睡就做梦,爸爸说我在梦里哭了、叫了,声音还很响,把他惊醒了。来访者告诉爸爸,咨询师说这是小时候的创伤造成的,他觉得很对不起,之前不知道女儿有这么多的痛苦和惊恐,爸爸自感罪孽深重,他当着女儿的面打自己。“他那种后悔而又歇斯底里的样子,也让我害怕,”女儿说。
后来有一天来访者来告诉我,爸爸与她吵架,他们两人闹翻了,她自己搬回宿舍了,再也不回去了。她总结说,“爸爸来这里快一个月,能这么长时间一直对我好,已经是奇迹了。我最近太忙,要参加学校的活动,还要准备考试,我真的烦他了,就不客气了,吵了起来。我以为他要打我,但是这次一点都没有要打我的意思。我还是逃走了。之前咨询中教会我‘要学会逃命’,这一招还是很灵的。我劝他回家陪妈妈,妈妈身体不好,离不开他,他就决定回去了。”
这是女儿与爸爸的一次成功分离,这次之后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位来访者后来读了硕士,工作,结婚成家。我觉得这次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分床睡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的一件大事,适时恰当地分床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如果长期不分床,可能会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主要原因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密,尤其是与母亲,母子一体,出生就意味着母子分离,然后长大过程中不断地摆脱依赖而逐步走向独立。一般来说,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进行分床练习比较好,到小学时期就可以独自一人睡觉。分床过程中的许多纠结和冲突是家庭关系问题的反映。如案例1,女儿不愿意分床,与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有关系,女儿内心担心父母离婚,担心母亲离开,而父母虽然感情好且关系稳定,但是吵架引起女儿内心的担忧,因而害怕独立长大,这就造成了过度依赖母亲,而让父亲去别的房间睡觉。案例2中,因为父母比较有智慧,父母抓住家庭关系动力,适度掌控,这样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了比较好的条件。而后面我的案例,则是父母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导致家庭关系比较异常,让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受伤比较严重,直到大学期间接受长期心理咨询,才得到较好的康复。
家庭培养孩子是为了孩子能走出家庭,成为独立的健康的社会个体,建立自己的新家庭,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分床”看是一件小事,处理不当就变成妨碍成长的大事。父母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需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发展周期,幼儿园大班应该完成分床,如果到小学还没有完成,就要高度重视了。分床时,孩子会有许多烦恼和压力,这些都与孩子的体验有关,多数的焦虑与恐惧都与孩子自己的想象有关,需要耐心地解释和陪伴予以支持。分床初期可以有一个过渡阶段,短时间的陪伴是有效的方法,如睡前由妈妈或爸爸陪一会儿,孩子就更容易安心入睡。
学校教师也需要关心孩子在家睡觉的情况,所有的家庭治疗师在收集孩子信息时,一定会关心孩子在家里是如何睡觉的,这些信息能够反映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问题。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如果发现家庭分床睡觉处理不恰当,应该及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和家庭信息的补充,可以从学生睡觉的情况判定孩子的独立性、家庭关系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