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活”思维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点探讨

2022-11-08 07:00周继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作业探究

◎周继龙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大红沟镇初级中学,甘肃 武威 733206)

作业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延续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主体认知活动,教师应立足双减政策科学审视作业设计的活动要点,为学生布置高品质的作业内容鉴于此,教师借助作业设计科学点拨学生的认知思维与主体探究,推动素质教育活动与作业设计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服务

一、研究数学作业设计要点的重要性

首先,研究数学作业设计要点能够引导学生发展认知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潜能因此,研究数学作业设计要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一份高质量的作业内容,在思考、探究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其次,研究数学作业设计要点能够推动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使作业设计走向提质增效因此,研究数学作业设计要点能够完善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体系

最后,研究数学作业设计要点能够推动双减政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贯彻执行,也帮助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科学育人观,努力为学生建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研究数学作业设计要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作业设计对学生认知思维的影响

作业设计既是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载体,也是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知识、完成任务的活动内容,因而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学生的认知思维息息相关教师要积极审视作业设计的体验性、实效性,努力为学生的认知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灵活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具有较高的求异能力、应变能力、拓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切实促进学生主体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适应性原则作业是专门为学生设计的课下探究活动,行为主体是学生所以,作业设计的认知难度、探究深度、拓展程度都应该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切实展现作业设计的实际价值

第二,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不仅是作业的设计者,还是作业设计活动的服务者,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究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科学设计作业探究内容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第三,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探究性原则作业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作业是学生的实践认知与主体探究过程教师应在作业设计活动中融入更多诱导元素,科学点拨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高效探究

第四,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实效性原则作业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体探究的自主认知活动,因而教师要通过作业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要点

作业是学生进行主体实践的科学探究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拓展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创设趣味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趣味性作业,借助趣味元素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状态中受年龄因素影响,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自律意识较弱,趣味元素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第一动力,教师需要借助趣味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章“认识钟表”的作业设计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初步掌握“钟表”包含的时间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作业中画一个“钟表”,要求学生正确标出“8:3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学生先绘制出表盘,然后在表盘上画出“8:30”的时针位置与分针位置学生将分针指向“6”,对应“30分钟”,然后,将时针指向“8”,对应“8点钟”但是,学生在检查自己的作业时会发现疑点,“8:30”的时针位置不应该恰好指向“8”,因为分针转到“6”,时针同时转动,这样,学生就会明白“8:30”的时针位置应该在8和9中间学生借助课后作业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这样的作业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与探究性,能够帮助学生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体验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二)创设生活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生活性作业,利用熟悉、自然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维探究与高效学习生活性作业能够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究,使学生积极思考、反复推敲,有效训练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认知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作业设计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掌握“1~5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5个小玩具,让学生将5个小玩具分为两部分,并让学生在纸上用加法和减法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学生认识到“5能够分成1和4,也能够分成2和3”,用加法表示就是“1+4=5,2+3=5”,用减法表示就是“5-1=4,5-4=1,5-2=3,5-3=2”这样,学生就在5个玩具的辅助下掌握了“1~5的加减法”,还在主体探究中强化了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教师设计的生活性作业能够在主体探究中引导学生启动思维、运用思维、提升认知思维的灵活性

(三)创设实践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在主体实践、多方求证、积极验证中推动学生发展思维、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实践训练主体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参与空间与探究契机,有助于学生产生探究灵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主体探究、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章“认识人民币”的作业设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收集一些零钱与毛绒玩具,利用亲子活动模拟购物活动,学生母亲手拿毛绒玩具扮演售货员,学生手拿零钱扮演顾客一个小猴毛绒玩具5元6角,学生就要准确地找出5元6角,以此训练与提升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学生与母亲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扮演售货员,母亲扮演顾客,母亲使用面额大一些的人民币模拟购物活动如,一个大狗熊毛绒玩具9元3角,学生母亲就可以支付一张1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找零,以此训练学生计算人民币的能力因此,学生在买卖模拟活动中立足两个角色感知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借助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与知识学习,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四)创设拓展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拓展性作业,拓展学生的认知思维,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学生认知思维灵活性的第一推动力,教师借助作业设计中的拓展思维启发学生,激励学生自由想象、大胆思维、拓展思路,切实提升认知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章“表内乘法(一)”的作业设计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对乘法口诀进行了初步认识,学习了“同一个数的乘法口诀,就是这个数的累加过程”这一规律以4为例,乘法口诀的乘积分别是4、8、12、16,相邻两个数之间都相差4因此,学生在记忆乘法口诀时不必死记硬背,可以借助加法来辅助记忆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上述规律自己计算出关于“8”的乘法口诀,让相邻两个乘积之间均相差8这样,学生的认知思维就会立足已知的“1~6的乘法口诀”及其内在规律,拓展性地探究8的乘法口诀,以此实现学生认知思维的有效拓展及实践运用,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的发展

(五)创设创新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创新性作业,利用隐含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求异诉求,推动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开放思维学生喜欢开放自由、标新立异、积极表现,因而拥有良好的主体创新基础及主观表达意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个人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层次性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章“数学广角——推理”的作业设计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初步掌握了逻辑推理方法,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推理探究”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学生立足三个探究元素进行逻辑推理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类似“三要素推理”的问题,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演示问题,利用三个人的文字识读与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信息和逻辑推理内容因此,学生父母帮助学生表演推理材料内容,有助于弱化文本信息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六)创设自主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自主性作业,不对学生的认知思维施加任何干预,鼓励学生放开眼界、拓展思路、多维思考、自主考量,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提供真实的主体信息与活动依据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允许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进而提高思维灵活性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的作业设计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感知了“集合”概念,借助“集合”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了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总结课堂中经常使用的解题方法于是,学生立足课堂认知过程,提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交集)”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点,“公共部分(交集)”也是信息最复杂的区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公共部分”上,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思维能力

结束语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是学生具有良好思维素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教师要积极探究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实效性与方法性,通过创设趣味性作业、生活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创新性作业、自主性作业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作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