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淼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第一中学,山东 淄博 255000)
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可以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并实现教育目标.义务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教师承担重要的教育任务.在教育领域,教师不仅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由于数学是基础学科,其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因此,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课题.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能跟上学习进度,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方面,教师首先要扩大学生的圈子,让学生有集体思考和沟通的机会,让他们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决定,并鼓励他们成为班级领袖.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高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他们的数学成绩低是暂时的.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数学困难,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确定教育目标和实施教育内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把目光集中在最优秀的学生身上,使得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不好而变得越来越消极.在素质教育体系中,教师首先应平等对待每名学生,照顾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协助他们克服学习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应该对他们有耐心,关心他们的成长,因此,帮助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也需要数学教师掌握高质量、全面的教学方法.因此,改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学习环境.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作为教学方式选择者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果影响更大.在某些教学实践中,受传统的基于测试的教学理念影响,虽然我国已经实施新课程改革,但是仍然有一些中学数学教师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获得有关学习问题的充分反馈.因此,教育达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东西过于简单,逐渐失去了深入学习的态度.
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以及经历了不同的小学学习过程,初中生的学习成果有所不同,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有很大差异.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具有逻辑性,一些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导致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由于性格内向或自卑,这些学生很少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缺乏勇气在课后向教师寻求建议,这将阻碍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并且使他们无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这些学生就很容易长时间学习困难,并逐渐降低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敏感,因此,教师的赞扬或批评都可能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终身的影响.当师生交流时,学生非常在乎教师的评价.如果学生犯错,教师处理不当,就可能打消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外部原因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从小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发展出良好的学习技能.他们存在一些学习障碍,不关心教师的批评,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数学是初中阶段必修的核心课程,但是有的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兴趣,对数学课感到有压力、无聊,并且拒绝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必须为中学生提供准确的指导,并灵活地在中学生面前展示数学理论和公式.
首先,教师必须强调民主的沟通方式,营造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交流方式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实施民主教育,强调平等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单方面讲授的情况.其次,教师必须用自己的个性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必须具有较高的品格和教育水平,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不可避免地要求教师在人格和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寻求知识是不断询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善于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因为这些教学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寻找合适的教育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点,引导学生使用他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适当引入教育情境,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逐步进行教学,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吸收.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设计问题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更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认识到提问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检测,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旨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学生分为几组,使学生能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要点,发现数学的奥秘,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凝聚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8个独立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实力平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材料和问题来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发展优秀学生,培养中等学生,支持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一组8名学生在讨论期间围坐在桌子旁,有的负责整理材料,有的负责测量体积,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提供测量材料及辅助,每个人都热情地互动.即使是不想表现自己的学生,也会融入小组讨论中,考虑其他学生的计划是否合理.在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之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参加全班交流的最佳计划,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课后,教师首先应布置适量的概念巩固练习题,而不应选用偏、难、怪的题目,甚至盲目实行题海战术,布置大量无意义的练习.大量无味的重复劳动或偏、难、怪的题目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数学产生反感,觉得数学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这时,要使学生重新对数学学习恢复信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概念巩固练习题,检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的数学概念有全面、深刻、透彻的理解,进而布置综合类型的练习题.若教师急于求成,将会本末倒置.
教师在准备上课时,必须巧妙地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必须有计划地设计适当的课堂问题,以便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始终专注于特定的知识点,从而更加认真地上课.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不断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参加带有问题的课堂,教师可以更好地分析、比较和总结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让其对知识进行内化.合理的教学准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并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理解教师讲解的新知识.
良好的注意力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础,学生只有对他们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讲解,并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不仅如此,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会具有强烈的独立学习动机,也会积极地扩展自己的知识,这表明了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的重要性,并且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教师可以付出最小的努力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有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些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简洁,他们总是可以讲到重点内容,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课堂目标.教师应在开始授课之前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关注这一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要点和挑战,以免学生偏离重点.在讲解主要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传达核心内容,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听课效果.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课程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培训时间的百分比.有效上课时间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和认知技能的时间.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加课堂的有效时间.在中学数学课中,如果下一堂课讲解的内容包括以前学到的知识,教师就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将下一堂课的预习布置给学生,使他们可以提前参与到课程中.学生可以在预习中学习简单的内容,从而节省时间来理解课堂上的要点.当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时,他们一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他们将养成良好的准备习惯,并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坚持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并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问题教育、分层教育、情境教育和实践教育.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名学生,关心学困生,注重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问题等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总结出相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应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且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社会发展培养知识扎实、思维灵活、自主学习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