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涯规划视角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

2022-11-08 04:53王丹倪廖丁瑶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职业

王丹倪 廖丁瑶

(1.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2.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一、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既遵循了教育的基本规律、生涯发展的基本规律、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又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然追求和客观需要,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树立“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导向”的培养理念

从社会对大学生的共性要求出发,大学应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教学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同样应该树立“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导向”的培养理念。“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导向”的培养理念,是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实际情况,在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和创造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树立“生涯教育全程化”的管理理念

“生涯教育全程化”就是要求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重视生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从学生的成长阶段出发,着眼于学生所处的生涯阶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管理。不同的生涯阶段存在不同的生涯发展问题,应该进行全面的系统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打造成一支具有生涯理念的、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队伍,为处于各个阶段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全面系统的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

二、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以职业倾向为标准,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当前大学在校生从小深受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网络文化影响,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而天赋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各不相同的这一代人进入大学,按照职业倾向选择专业,形成集体,共同学习和成长。学生管理者如果想用同一种教育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力求实现一个专业集体完全均衡发展和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都是过于理想主义的。面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同一专业的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学生管理者都应该坚持“因材施教”。

(二)注重职业价值引领,坚持“引导”与“激发”相结合

价值观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可以激发个体的热情和愿景的达成。不同的价值观引导和促进着不同的行动,也相应地导致不同的结果,指向不同的目标和愿景。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学生管理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老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和个人的职业期待进行深入分析和价值引领。学生越清楚自己的需要,越容易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工作。引导学生清晰、全面地了解职业世界,逐步明晰个人职业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的统一,激发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做出合理的生涯决策,促成生涯发展的自我实现,而不是盲目跟风,最终迷失在茫茫的求职大军中。

(三)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树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

在未来职业世界,能力是硬通货。怎样发现、培养和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在未来职业世界拥有竞争力,对于当代高校学生而言非常关键。当一个人的能力和职业要求相匹配时,个人最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并且能拥有较高的职业满意度。当个人能力胜任不了一项工作,容易产生焦虑感和挫败感,职业满意度低。所以在大学阶段,学生要在明确清楚职业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职业探索,激发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习管理、时间管理、技能管理、行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强化优势,弥补不足,在大学阶段逐步树立对于未来就业目标的信心,逐步完成职业核心能力素养的提升。

三、生涯规划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学校不得不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投入较多精力。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将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的学生管理者可通过典型教育、激励教育、自我教育实现价值引导,在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不断培养、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典型的优秀思想和卓越行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实现职业发展和提升思想境界,自觉进行学习实践、思想提升和自我管理。同时,学生管理者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锻炼等方式,逐渐明确自己的生涯目标是否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否适合组织行业的需要。同时,学生管理者适时进行疏导、帮扶和引导,潜移默化地起到思政教育和生涯教育双赢的良好效果。

四、生涯规划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以显性为主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巨大作用,适应了特殊的时代要求。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形式,主要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客体感受与需求,突出客体的主动性,其实施手段和教育方式偏向多样化。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多元参与,因此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内容应该被更好发掘和利用。帮助大学生成长进步不仅是教育的目的,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动态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教育内容应做何调整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方向和市场动态都要求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实际应用型人才。思想动态变化是思政工作方法创新的源头,要充分利用各种新手段、新方法,以新颖的教育形式吸引大学生,使得思政教育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内化于心,努力提高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之间的关联度,让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更加充分,也使得其易于大学生接受。

(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可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动态性、长期性和延续性等特点,正好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保持了高度一致。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可能由于内容不够新颖,形式不够多样,无法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这个时候职业生涯规划便承担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思政教育工作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而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既有共性特点,又有个体需求的差异,思政教育的特有属性、涵盖范围和特殊功能是否在满足个体的差异化需求的同时又强调了大学生的基本共性,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时期,这种教育应该持续终生,随着人生各阶段的历史性推移而不断变化。这种具有时代性的不间断教育活动,需要同样具有长期属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作为补充。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多的是与所从事的行业领域接触,与职业人员打交道,受到更多职业道德的约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补充,进一步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内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五、生涯规划视角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第一,坚持可操作性。思政教育模式所蕴含的指导方法和系统理论,应能够转化为现实形态,被教育主体与客体所感知的理论方法。从操作层面来看,教育主体应该熟练操作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方法,从前期的职场案例教学、案例中的理论提炼到后期的职场情景模拟、学生职场意识的强化等,形成集“理论学习、实践参与、内心感知”于一体的教育模式。第二,坚持目标具体原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凸显对国家、民族、社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这一目标要求应该继续得到贯彻。强调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凸显,主要是强调新的应用转化,在环境变动的基础上,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具体化,多角度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与功效,力争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设和目标化建设。第三,尊重大学生合理需求的原则。当今大学生所处的时代不同于过去,社会的客观变化也在逐渐影响着他们,因此要对学生群体的想法、观念进行合理考量,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疑惑进行调查分析。大一、大二时期,大学生基本完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大学高年级时,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会议等其他形式的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辅以职业规划等形式。同时,鼓励学生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同时,自觉将个人进步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归根结底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教育服务,因此大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他们的人生理想、个人道德、价值取向进行正确指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道德观和职业观,自觉拥护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一,在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国历史、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应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其二,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要结合时代特征,遵循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和国家发展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自身对相关理论的全面认识,从思想上把握其现实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个人职业道路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个人职业道路的选择方向要充分考虑到思想政治素养。

(三)探索政治思维与科学实践态度相融合的教育形式

正确的政治思维和政治素养是进行科学实践的前提,是确保科研方向不偏离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实践教育和理论传播,它的重点是培养素质型、合格型、可靠型的综合型人才,使教育对象的素质与教育宗旨达到高度契合。而时下应注重将理论性和实践性进行融合,因此高校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大环境中,以高度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觉悟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四)开创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同步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坚持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主要源泉,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实践和理论教育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坚持以时代大背景为理论创新的依据,强调教育的实践转化形式,职业生涯规划要想更好地植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能够承载大学生所关心的职业信息及就业指导内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依托,既要从社会实际出发,也要把握接受主体的思想实际,因此要创新既定的思想理论,使之具体化、生活化。

第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鉴于当今时代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更新要及时、到位,因此要推进理论和实践形式加强时代性,反映时代的难题、强调时代的主题、解决时代的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从根本上来说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对经验与感知的获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实践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地将大学生引出课堂,引向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感知,要不失时机地创造实践环境。

第三,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运用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从实施策略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需要被综合运用,避免单一使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从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来看,隐性和显性的结合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偏重显性和输出式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借鉴和使用综合教育方式,将形式进行重组和综合,尤其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运用实践中,其综合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与差。

(五)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和实施环节

第一,培养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活动,其教育主体的素质水平、专业水平、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培养高效而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对师资队伍力量进行综合开发和使用。职业生涯规划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共同搭建平台进行指导和教育。传统的师资队伍主要以马列主义为专业背景,在新的运用中,高校应建立专业背景多元化、师资力量综合化、学科专业交叉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职业技能、职业期望等支撑,因此需要在健全师资队伍方面下功夫。

第二,组建专业化的辅导机构。成立专业性、针对性更强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搜集就业信息,组织企业招聘会,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和信息,做到高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市场需求对接。要做好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工作,将学生的就业意向和个人优势作为考量指标,及时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在工作中要以人性化的态度为学生服务,着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判断力和亲和力。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可针对就业引发的相关心理压力、心理问题进行科普讲座、预防疏导。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不仅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心态,鼓励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接受社会锻炼,在实际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第三,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可控性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教育内容,引导教育对象,更重要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控制和改造,对于影响和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外界因素要坚决反对,将有利于建设和发展“源头活水”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教育环境增添新鲜而有价值的养料。

六、结语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细化的教育目标、创新的教育内容。高校教育应充分考虑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以实际行动为目的,通过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充分合理地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从知识、技能、能力及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做好应对职场的准备。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