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北京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研究

2022-11-07 05:13丁宁耿曦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城市空间北京

丁宁 耿曦

摘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是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文章以北京现有的影视基地、电影取景地、艺术电影放映空间、电影博物馆、电影主题咖啡厅与书店等基于电影的文化消费空间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的电影文化空间消费展开全面调研与分析,归纳当前北京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而思考以大学生消费群体为基础的北京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发展路径。北京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视城市文化空间在电影中的植入与展示,整合影视资源,充分利用影视基地、电影博物馆、电影节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根据不同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借助网络媒体等积极进行宣传和推广。在认真分析电影对城市的文化消费空间所带来的影响后,合理借助电影这个传播媒介,制定正确适当的发展策略,将电影中的城市形象打造为北京文化品牌形象。

关键词:电影文化;城市空间;文化消费;北京;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8-0248-06

基金项目:本論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学生群体的京津冀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TC031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是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本研究所涉及的“电影文化消费空间”包括北京的影视基地、电影取景地、艺术电影放映空间、电影博物馆、电影主题咖啡厅与书店等基于电影文化的城市空间。本研究对北京大学生在北京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消费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系统的分析,从而为北京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北京电影文化消费空间发展现状

(一)艺术影院布局

艺术影院不仅对整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播的使命,还具备本社区内“第七艺术”的辐射功能和影响力[1]。北京艺术影院在商业影院遍布京城的当下为艺术影片的放映提供了专属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艺术影片在北京的消费生态。于2016年10月中旬在长春正式启动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对北京艺术影片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首批加盟的100个核心影厅中,北京的艺术影院达到了8家,主要放映具有艺术价值的中外影片。除了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还包括大兴保利国际影城、北京通州万达广场店、卢米埃北京长楹天街IMAX影城、中国国际影城北京千禧街店、卢米埃北京芳草地影城5家商业影院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旗下的小西天艺术影院和百子湾艺术影院。这些艺术影院不仅为北京的文艺青年影迷和喜爱艺术电影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固定观看艺术电影的窗口,还为一些艺术影片的导演及其他电影幕后工作人员付出辛勤汗水的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1.六环内的艺术电影放映空间

北京的8家艺术影院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城东部,都位于六环内。中国电影资料馆旗下的小西天艺术影院位于北二环和北三环之间,毗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周边高校遍布,文化氛围浓厚,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常年合作的主要影院之一,举办过国内外各类电影文化交流活动,是国家级电影艺术殿堂;大兴保利国际影城交通便利,北临南五环,东临京开高速,是一家五星级的数字影院,为北京南城的艺术电影观赏提供了平台;中国国际影城北京千禧街店西邻西四环,是丰台区超高人气电影院的榜首,也是8家艺术影院中唯一一家位于北京西部的艺术影院;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和卢米埃北京芳草地影城都位于东二环与东三环之间,附近的三里屯不仅是北京的一处文化地标,同时也是许多艺术展览的举办地,吸引着不少文艺青年和潮人志士,艺术氛围浓厚,这为两个艺术影院的观影需求提供了基础;百子湾艺术影院在东四环与五环之间,与北面的798艺术区这个当代艺术聚集地相呼应;北京通州万达广场店的万达影城和卢米埃北京长楹天街IMAX影城都位于东五环与六环之间。

从空间地理分布来看,北京的这8家艺术影院在各自区域都形成了一定的观影氛围和号召力。周边交通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空间分布的平衡化,在人文艺术氛围比较浓厚的东部地区的“密集分布”也体现着因地制宜的规划特色。在空间观影需求上,8家艺术影院的分布为不同区域的观众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余地,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路程远近等来实现便利、舒适的观影选择。

2.艺术影院的内部空间

(1)影厅构造。艺术影院的影厅构造大同小异,北京的8家艺术影院都是多厅影院,固定其中一个影厅作为艺术影厅。根据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要求,艺术影院保证每天至少放映三场艺术电影,每周至少10场黄金场次放映。由于电影资料馆的馆藏影片数量十分丰富,所以旗下的小西天艺术影院和百子湾艺术影院在放映国产老电影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中,小西天艺术影院于1995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比其他艺术影院更具历史性。该艺术影院目前有三个普通电影放映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是百老汇电影院于2009年11月在北京开设的一家艺术影院,它拥有三个放映屏幕、一个电影资料馆、一间咖啡厅和一家书店,是北京第一座大型艺术影院。

(2)影片放映。艺术影院放映的影片可以划分为国内的经典老电影、特色独立电影以及一些优秀的外国电影这三个类别,同时,影院也会依托自身的影片来源在选择放映时各有侧重。整体来说,艺术影院的放映主要集中于有艺术价值的中外影片。其中国产电影的放映主要包括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国产新片和口碑较好的二轮影片。外国影片主要为影展片和进口片,包含一些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和近年来获得了世界主要电影节奖项的佳作,以及好莱坞商业大片之外来自世界各国优秀的、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现当代影片。如较早的艺术影院百老汇电影中心就汇集了众多小众的艺术片和具有主流意识的文艺片,让观众既能在影院观看艺术片,也能选择观看现代商业片,为多样性的受众选择提供了保障。

3.艺术影院的消费生态

近年来,艺术电影放映空间呈现扩大之势,北京的艺术影院也由独立影院、零散分布向院线联盟、区域发展方向发展,艺术电影放映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法国电影经济学家热内·伯奈勒在著作中写道,“人们对电影的需求伴随每部影片而来,在每次放映之后消失”[2]。这句话表达出电影放映对电影的重要性。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大银幕上。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部影片都能够顺利到达影院,通过影院放映来和观众们见面,尤其是艺术影片。随着影视产业的日益丰富,以市场为导向和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已成为众多影片的放映标准,因此大量艺术片不受重视从而被搁置的现象并不少见。

虽然北京的艺术影院在北京众多商业影院中不具有数量优势,但是对于热爱艺术电影的影迷来说,观影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艺术电影的小众性和艺术性,使得其在充斥着明星IP、玄幻神化、现代科技等的商业电影中不占优势,以至于目前人们对艺术影院的需求还没有发展到全民热爱的程度。由于艺术影院对于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各类商业大片疯狂席卷商业影院的排片量时,艺术影院为艺术影片提供的放映平台显得尤为珍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艺术影片“无处可放”的困境,也在宣传和放映中减少人们对艺术影片的陌生感,不仅推动了一些本土电影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影形式的多元化,让艺术影片的价值得到更好更广泛的表达。

(二)电影拍摄地开发

1.取景地开发

北京是众多影视作品的重要取景地。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北京城不仅有着令人流连忘返的历史古建筑文物群,还有着与时俱进的代表现代文化的时尚地标区。国内电影将北京作为取景地的热衷程度,更加体现了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许多电影中都有那么一抹独特的北京风味儿。

《非诚勿扰2》在北京的取景地有潭柘寺和慕田峪长城。《手机》《投名状》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爨底下村有取景。《失恋33天》在北京的取景地位于三里屯village,这里不仅是一个商业区,也是一个汇聚时尚的文化区。《北京爱情故事》取景地为景山公园,是北京独具特色的地点。《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北京的取景地不仅有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也有恭王府。《杜拉拉升职记》《春娇与志明》等电影的取景地位于“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一个内设有酒店别墅可供居住和游玩的公社。它是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

虽然一部电影在不断的电影浪潮中会渐渐被淡忘,但是电影取景地作为一个体现电影文化的地理坐标,是不会随便在地图中被抹去的。电影取景地是一部电影重要的构成要素,也表达着电影的内容和人物情绪的变化,人们对电影取景地的向往正是源于对电影所展现的情感的认同,使得参观旅游电影取景地成为观影民众喜欢的一种对电影的参与方式。对于北京的不少电影取景地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给它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表现和传播着北京独具特色的文化。

2.影视基地升级

怀柔影视基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集聚区之一。怀柔影视基地的文化企业众多,除了有影视拍摄、休闲旅游,也有艺术创作和文化娱乐等。怀柔影视基地作为电影的重要拍摄地,在北京影视拍摄基地中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其在为电影提供拍摄空间的同时,也在依靠电影来创造并实现自身价值。随着电影对人们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影视基地的发展也应顺着电影文化及人们的需求不断进行改善和创新,这是因为电影作品在表达剧情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展示了拍摄地的风光、人文等文化资源。怀柔作为“中国影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地进行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在一些重大影视功能性项目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电影遗产保护

1.电影遗产保护

电影文化遗产是指电影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电影通过影像忠实再现历史,为电影史和电影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最真实的资料,同时也为社会史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影像资料。电影文化遗产作为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中外众多电影工作者都在采取各种方式保护电影文化遗产,不让电影文化遗产在时间的侵蚀下逐渐失去原本的模样,不让世界电影史仅仅只有文字记录,而没有影像的支撑。因此,成立电影资料馆或电影档案馆,用来专门保护电影资料有其必要性。

2.北京电影遗产保护现状

(1)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资料馆是中国广电总局所属的部门档案馆,长期以来吸引了无数文艺青年及电影从业者来此参观游览,是北京主要的对电影资料进行保护的专业机构。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影片资源丰富,观众可在其旗下的小西天艺术影院与百子湾艺术影院观看电影,不仅能看到经典国产电影、外国原版影片、青年导演作品等其他商业影院无法提供的优秀电影资源,还能参与其策划的主题影展,很好地满足了影迷对于电影的观影需求。可以说,电影资料馆是喜爱文艺影片的观众的一个共同的精神圣地。该馆收集和保管中国生产的电影片的底片素材、电影剧本等有关电影创作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和数据,也保管部分外国电影拷贝和有关文图数据,并提供利用,是一个以电影档案工作为核心,兼具多元化功能的电影文化事业单位,是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的重要成员之一。

中国电影资料馆对于电影遗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对电影的传承和见证了电影文化的发展史,不仅对首都北京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价值还体现在对电影文化遗产的保护。

(2)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不仅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电影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电影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电影科技、电影传播文化的发展。中国电影博物馆内设有20个展厅,其中常设展览《百年历程 世纪辉煌》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次全景式、立体化、系统性地呈现中国电影发展史和电影制作技术的大型综合展览。馆内还不定期举办临时展览,同时面向社会征集和电影有关的藏品。中国电影博物馆还配备了6个现代化影厅,同步放映最新电影,此外还挑选优秀国产影片放映,每月举办主题展映活动。

二、北京大学生群体的电影文化空间消费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调查北京大学生在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实际消费情况,以在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共發放问卷354份,有效问卷样本量为354份。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影院消费情况”“电影博物馆参观情况”“电影取景地、影视基地参观旅游情况”“电影书店、咖啡店消费情况”“电影节参与情况”以及“个人基本信息”六个部分,前五个部分为调查的重点内容。

(一)影院消费情况

1.北京艺术影院的受众认知度

在受众对艺术影院的认知度调查中,通过数据可以得知,大学生群体中知道北京有艺术影院的有252人,所占比例为71.19%;不知道的有101人,占比为28.81%。认为北京艺术影院有5家以上、2~4家以及1家的人数分别为216人、118人和20人,占比分别为61.02%、33.33%和5.65%。认为北京有5家以上艺术影院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2.艺术影院的媒介接触渠道

关于大学生了解北京艺术影院的渠道,样本中大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人数最多,共有174人,所占比例为49.15%;经朋友介绍的人数为94人,占26.55%,约为网上信息获取人数的一半;其他两个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差不大,分别为电视报道42人,占11.86%,偶然遇到的有44人,所占比例为12.43%。

3.消费动机

在关于大学生是否想去艺术影院观影的情况调查中,有298人表示想去艺术影院观影,所占比例为84.18%;有56人表示不想去,占比为15.82%。

在关于大学生在北京8家艺术影院的观影记录调查中,有72人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旗下的小西天艺术影院观影,占比20.34%;有28人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旗下的百子湾艺术影院观影,占比7.91%;在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观影的有54人,所占比例为15.25%;有18人在大兴保利国际影城观影,占比5.08%;有18人在北京通州万达广场店观影,占比5.08%;有4人在卢米埃北京芳草地影城观影,占比1.13%;有14人在卢米埃北京长楹天街IMAX影城观影,占比3.95%;有16人在中影国际影城北京千禧街店观影,占比4.52%;有130人没有在艺术影院观影的经历,占比36.72%。

(二)电影博物馆参观情况

1.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受众认知度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认知度情况调查中,不了解中国电影博物馆的有120人,占比33.9%;对电影博物馆的了解一般的有168人,占比47.46%;非常了解的有42人,占比11.86%;有24人对电影博物馆较了解,占比6.78%。

2.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参观情况

关于大学生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的情况,调研数据显示,去过中国电影博物馆的有166人,占比46.89%;有188人没去过,占比53.11%。

3.中国电影博物馆的消费动机

关于大学生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的消费动机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有40人表示不想去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占比11.3%;有118人表示有点想,占比33.33%;有132人表示比较想去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占比37.29%;有64人表示非常想去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占比18.08%。

(三)电影取景地、影视基地参观旅游情况

1.电影取景地、影视基地参观旅游动机

关于大学生对于电影取景地、影视基地的参观旅游动机,数据显示,占比58.19%的206人曾经因为某部电影而到这部电影中的取景地旅游过,有148人没有这类经历,占比为41.81%。

关于大学生对于电影取景地在北京而产生的旅游愿望,数据显示,有56人表示不会因为电影取景地位于北京而去参观旅游,占比15.82%;有158人表示有点想去,占比44.63%;有86人表示比较想去,占比24.29%;有54人表示因电影取景地在北京而想去参观旅游的愿望非常强烈,占比15.25%,。

关于大学生在北京电影取景地的参观旅游经历情况,数据显示,有254人在北京的电影取景地参观旅游过,占比71.75%;有100人没有在北京的电影取景地参观旅游的经历,占比28.25%。

2.北京一些电影取景地的消费情况

由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国贸游玩过的和没有游玩过的分别有260人、94人,占比分别为73.45%、26.55%。有占比62.15%的人知道电影《失恋三十三天》在三里屯village、国贸取过景,占比37.85%的人表示不知道。在北京的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游玩过的有人,占比45.2%,没去过的有194人,占比为54.8%。知道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取过景的有118人,占比33.33%,不知道的有236人,占比66.67%。去过北京门头沟的爨底下村游玩过的大学生有82人,占比23.16%,没去过的有272人,占比76.84%。知道电影《投名状》《手机》在爨底下村取过景的有104人,占比29.38%,不知道的有250人,占比70.63%。去过北京潭柘寺的有198人,占比55.37%,没去过的有158人,占比44.63%。知道电影《非诚勿扰2》在潭柘寺取过景的有146人,占比41.24%,不知道的有208人,占比58.76%。有占比44.63%的人知道北京的“长城脚下的公社”,有占比55.37%的人表示不知道。同时,有占比38.42%的人知道电影《春娇与志明》在“长城脚下的公社”取过景,其余占比61.58%的人表示不知道。

3.北京影视基地旅游消费情况

(1)受众认知度。关于中国(怀柔)影视基地的受众认知度情况,数据显示,有282人知道北京的怀柔影视基地,占比79.66%;有72人表示不知道,占比20.34%。关于浙江的横店影视城,有328人表示知道,占比92.66%;有26人表示不知道,占比7.34%。

通过大学生对北京怀柔影视基地和浙江横店影视城的79.66%和92.66%的不同认知度,可以得出北京怀柔影视基地相对于横店影视城的认知度存在着接近15%的差距。

(2)消费动机。在关于大学生对中国(怀柔)影視基地的旅游消费愿望调查中,有56人表示不想去怀柔影视基地旅游消费,占比15.82%;有154人表示有点想去旅游消费,占比43.5%;有92人表示比较想去参观旅游,占比25.99%;有52人表示非常想去怀柔影视基地旅游消费,所占比例为14.69%。

在关于大学生对浙江横店影视城的消费愿望调查中,数据显示,有66人表示没有去消费的愿望,占比18.64%;有116人表示有点想去,占比32.77%;有92人表示比较想去旅游消费,占比25.99%;有80人表示非常想去横店影视城旅游消费,占比22.6%。

(四)电影书店、咖啡店消费情况

1.受众认知度

关于大学生对北京的电影主题书店、咖啡店的了解情况,数据显示,有108人不了解北京的电影主题书店、咖啡店,占比为30.51%;有178人表示部分了解,占比50.28%;有48人表示非常了解这些电影主题书店和咖啡店,占比13.56%;有20人较了解,占比5.65%。

2.消费动机的强弱

关于大学生在北京的电影主题书店、咖啡店的消费动机强弱情况,数据显示,有60人表示不想去电影主题书店、咖啡店消费,占比16.95%;有176人表示有点想去,占比49.72%;有74人表示比较想去,占比20.9%;有44人表示非常想去,占比12.43%。

3.电影书店、咖啡店与电影文化

关于大学生对北京的电影主题书店、咖啡店有助于理解电影文化的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有14人,表示非常不赞同去电影书店、咖啡店消费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电影文化,占比3.95%;占比6.21%的22人表示不赞同;有128人表示一般,占比36.16%;有140人表示赞同,占比39.55%;有50人表示非常赞同,占比14.12%。

4.电影书店、咖啡店的消费原因

关于大学生在北京的电影主题书店、咖啡店消费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有40人选择电影书店、咖啡店消费的原因是交友,占比为11.3%;有120人是因为情调而选择,占比33.9%;有42人选择消费的原因是习惯,占比11.86%;有152人的选择是由于其文化氛围,占比42.94%。

三、北京大学生群体的电影文化空间消费行为

在本次回收的354份问卷中,大学生们对于不同的电影文化消费空间有着明显的消费倾向差异,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大学生们多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与媒介对各个电影消费空间的宣传有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对新鲜事物更敏锐的辨识度和对社会交往更高的渴望度,这些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中就有体现。通过对本次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大学生群体在北京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消费行为可以概括为影迷心理、休闲娱乐和文化浸染三个方面。

(一)影迷心理

所谓的影迷文化,就是观众对一个演员演技、人品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这就意味着,当自己喜欢并信任着的演员出演一部作品时,人们便会支持该部作品。因此,影迷文化中演员是核心,能为电影带来的不仅是票房,而且还有对电影价值的肯定。影迷心理的表现主要是对电影题材和参演演员喜爱的偏向性。大学生的影迷心理便是影迷文化的一个缩影,影迷心理始终贯穿于大学生进行电影文化消费的行为中,可以说是大学生进行电影文化空间消费的首要推动力。从北京大学生群体在一些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问卷调查数据来看,作为电影的主要消费群体,大学生的影迷文化并不少见,影迷心理更为突出。大学生群体在选择电影文化消费时,对影片的选择与观影、电影拍摄地和电影博物馆的参观旅游、电影节的参与等的消费都有着明显的影迷特征。大学生喜爱和好评的电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演员阵容所带来的号召力,虽然优秀的剧本和精细的制作对电影的价值及影响力十分重要,但是在有着追星习惯的大学生群体中,演员在电影中带来的视觉和情感的触动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信任感。

影迷心理尤以影院消费最为突出。但相对于商业影院,艺术影院的受众范围则显得狭小许多。通过本次问卷分析,有71.19%的大学生知道北京有艺术影院,并且认为有5家以上的占61.02%,这虽然是一个不错的数据,但遗憾的是有接近40%的大学生并没有去艺术影院观影,去过北京8家艺术影院观影的人数又以中国电影资料馆旗下的小西天艺术影院和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居多,占比分别为20.34%和15.25%,而小西天艺术影院一直都是比较著名的文艺青年聚集的观影地,百老汇又是拥有较高人气的影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大学生对艺术影院的认知还处于原始阶段,即只了解有一定历史和口碑的艺术影院,对一些新近发展的艺术影院并不了解。

因此,北京的电影文化消费空间应在发展中积极利用大众的影迷心理,结合媒介的宣传效应,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休闲娱乐

电影消费是大学生群体休闲娱乐最主要的方式,由其延伸出的电影文化消费空间更加成为大学生群体消费的首选地。电影通过鲜明的感性形象作用于大眾的感官世界,以即时性的愉悦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在如今互联网消费时代,快捷、便利、小众和有情调是众多大学生对消费空间的首选要求。娱乐是大学生进行电影消费的主要动机,目的是通过观看电影来实现身心的娱乐。大学生群体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不仅体现在电影院观影,也体现在电影取景地和影视基地的参观旅游、电影书店和咖啡店的休闲消费、电影节活动的参与等方面,大学生在这些电影消费空间消费的时候,不仅可以亲身体验电影的氛围,还能与其他热爱电影的人进行文化交流并从中获得自我的身份认同。

正如丹尼斯·麦奎尔在《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说到的那样,媒介效果的发生不但与传播者的行动有关,而且与受众的意向和行动有关,大多数的效果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过程[3]。由于大学生的品位与趣味不同,在选择电影消费的时候,虽然都是出于休闲娱乐的目的,但是会根据自己的意向来进行选择。在此次问卷样本中,有58.19%的大学生有过因电影而去取景地游玩的经历,其余41.81%没有此类经历,这就说明了大学生在选择电影消费空间消费时有着自己的偏向性。虽然电影取景地通过电影作为传播媒介来得以实现在受众中的传播,但是作为受众的大学生对媒介所传达的信息有着选择性。

通过问卷分析可知,大学生群体在北京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休闲娱乐消费主要集中于影院消费和电影取景地的参观旅游。虽然对电影书店、咖啡店及电影节不太了解,但是表示想去电影书店、咖啡店消费以及想参与北京电影节活动的愿望占比并不低,这表明了大学生在休闲娱乐方面的多元化。

(三)文化浸染

大学生对电影的喜爱,不仅在于电影的内容与制作,更主要的是电影所蕴含的电影文化。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在观影过程中即对文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传播。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电影为了最大限度地占领消费市场,常常通过传播流行文化内容的方式来引领时尚潮流。在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中,时尚性和娱乐性在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契合。

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影节对于电影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电影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载体,电影节的举办使得各国的电影文化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大学生群体参与电影节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能在参与中体会到电影文化活动带来的知识、自信和欢愉。通过对北京大学生群体在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消费情况进行的问卷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对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有所了解的占比分别为57.06%、82.49%,参与过这两个电影节活动的分别占41.24%、40.68%,数据表明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是特别了解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但是都乐于参加电影节活动,在参与中感受电影文化。说明大学生群体在选择电影文化消费空间时,除了自身的影迷心理和休闲娱乐的目的外,电影所传播的文化信息也是消费的依据之一。毫无疑问,一部成功的电影,往往会对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是扎根在观众心中的一种文化的渴望,是对电影背后携带的文化的向往,所以“文化”“品味”常常成了电影文化被记述的主要内容。

四、结语

电影文化消费空间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或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空间,首都北京的电影文化空间消费形式也日趋多元化,其中以北京艺术电影放映空间、影视基地、电影博物馆、电影取景地、电影主题咖啡厅与书店、电影节举办地等为代表的电影文化消费空间已成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进行电影文化消费的主要场所。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大学生群体虽然在艺术影院、电影博物馆、电影书店和咖啡店以及电影节的消费度及参与度不高,但都表现出了对电影文化消费空间有着强烈的消费愿望,这与北京缺乏对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宣传有关,同时也表现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对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的认识不足。因此,北京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视城市文化空间在电影中的植入与展示,整合影视资源,充分利用电影博物馆、电影节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根据不同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借助网络媒体等积极进行宣传和推广。在认真分析电影对城市的文化消費空间所带来的影响后,合理借助电影这个传播媒介,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将电影中的城市形象打造为北京文化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王方.城市文化语境下“艺术影院”的策略和运营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6.

[2] 自谷研.艺术院线的生存之道:以北京UCCA、百老汇电影中心为例[J].新闻世界,2011(10):138.

[3]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73.

作者简介 丁宁,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影像传播。耿曦,学士,助理会计,研究方向:数字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城市空间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