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医院建筑设计
——以长泰中医院二期工程和惠安县医院为例

2022-11-07 11:26
大众标准化 2022年20期
关键词:污染区呼吸科后疫情时代

郑 菁

(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2019 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给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疫情严重区域,各大综合医院在收治确诊患者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抗击疫情工作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各大综合医院在承担确诊患者收治点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在应对烈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方面存在的短板。因为传染疾病具备突发性、感染性等特性,多数综合医院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并未对“平疫结合”模式进行充分考量,这就导致疫情爆发后,为控制感染扩散,医院方面只能临时开展对医院的改造工作,甚至关停或征用其他病种治疗区域,使得其他患者的治疗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考虑如何在普通医院的建筑设计中预留应对传染病疫情的改造条件将成为未来综合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

1 平疫结合设计理论要求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2020 年7 月在《关于印发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强定点医院改造”,重点加强“三区两通道、供氧、通风、供暖、污水污物处理等设施改造”;12 月又在《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的通知》中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诊室应符合“三区两通道”(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患者通道、工作人员通道)要求”。国家卫健委2021 年1 月14 日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平疫结合”设计理念:“平”是设计必须满足医院常规诊疗的需求,“要让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能正常运转活下来”,而不是应付检查的摆设;“疫”是设计要满足应对可能经空气传播烈性传染病的需求,预设三区两通道、负压隔离病房、污物暂存转运等硬件设施。

依据“平疫结合”设计理念要求,门诊平面布局在突发疫情背景下,要能快速将普通门诊转换为传染病区。医院方面可以利用“三区两通道”的模式实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目的,切实提升对疫情的控制能力。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必须设置两侧均有门的缓冲间,作为医护人员的准备间。两通道设计应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专用交通流线进行严格区分,医护人员和患者各自通过专门的通道进入诊室,减少交叉感染。

病房护理单元在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采用医护区、患者区、医护通道、患者通道的两区两通道设计,而在疫情爆发情况下,清洁区进入污染区要设置卫生通过室,医护人员通过“一次更衣→二次更衣→缓冲间”方能进入污染区,医护人员采用单向流动模式,进入污染区后避免走回头路,以免对其他区域造成意外污染,通过“缓冲间→脱防护服→缓冲间→脱隔离服淋浴→更衣”方能离开污染区。

2 建筑总平面平疫结合设计

考虑到传染病具有突发性、易传染性、流行性等特殊性,感染楼需要独立成栋设置,位于院区某角落自成体系,配置独立的交通流线,避免与其他病区交叉。独立设置一栋具备“三区两通道”的病房楼无疑是一种在疫情爆发背景下能快速将病区转化为传染病病房投入使用,疫情过后可快速恢复正常使用功能的最优方案,既避免了闲置浪费,又做到了未雨绸缪。

2.1 长泰中医院二期工程总体布局的平疫结合

长泰中医院二期工程中呼吸科楼作为感染重点部门,需要和其他病区有效隔离开来。在设计中把呼吸科楼安置在东侧,设置了独立出入口,且处于建设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同时满足传染性间距20米的卫生间距要求(见图1)。在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呼吸科楼不仅设有发热门诊,还兼设其他门诊,患者有各自的入口,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在疫情爆发背景下,在入口处可搭建临时板房,作为分诊筛查的第一道防线。把呼吸科楼划为收治发热疑似病患的专门病房楼。避免了为防止交叉感染而关停其他病种的治疗区域,确保在疫情发生期间,正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不受任何影响。

图1 长泰中医院二期工程(图片来源:自绘)

2.2 惠安县医院分院总体布局的平疫结合

惠安县医院分院项目感染综合楼位于建设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独立成区,与门诊医技综合楼、住院楼满足传染性间距20 米的卫生间距要求。留有合适的预留用地,用以针对烈性疫病做应急救治场地。疫情爆发时可以独立管理,有效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见图2)。疫情期间前来就诊的患者可由院区西南角的独立的出入口进入隔离区,并通过患者通道进入各诊疗区或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可由院区北侧的后勤区出入口进入限制区,通过内部道路进入隔离区内医护人员专用出入口,并通过医护人员专用电梯到达各病区。

图2 惠安县医院分院(图片来源:自绘)

3 门诊平面平疫结合设计

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要求,综合医疗机构均要设立发热病人专用门诊。自2003 年SARS 疫情之后,发热门诊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扩散就从综合医院的门诊分离出来,独立设置了。发热门诊在平时主要是从发热病患中筛查确诊各种传染病患者,诸如肝炎、肠道炎、呼吸道疾病、肺结核病、艾滋病等,而在疫情爆发时期,主要是从发热病患中筛查确诊疫病患者。如何改进发热门诊的建筑设计,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率。

3.1 门诊平面布局的平疫结合

长泰中医院呼吸科楼一层在设计中设置了发热门诊、其他门诊和结核门诊,三个门诊独立使用。患者均由北侧分别进入各个门诊区域就诊,医护人员的出入口在西南侧,医患流线无交叉。在呼吸科楼的设计之初就采用了“三区两通道”的模式。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区域划分为清洁区包括了更衣室、卫浴室、值班室、办公室等,污染物质与病患不得进入该区域。供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诊室、处置室、抢救室、CT室等以及污物暂存处理间等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的医护通道与污染区的患者通道之间以一系列的穿脱防护用具的缓冲间联系。

在其他门诊区域,在设计之初预留一间脱衣缓冲间与防护服暂存间,平时可以做储藏间使用,待疫情爆发时期其他门诊转化成发热门诊,储藏间就转换为脱衣缓冲间与防护服暂存间,医护人员可得到有效的去污染后进入潜在污染区。关闭结核门诊,做为临时器械库。

再者,疫情爆发时期需要将呼吸科楼的其他门诊转换为应急发热门诊,则可通过在呼吸楼北面搭建一处核酸检测预检分检廊,既可联系原发热门诊与其他门诊,又有效防止交叉感染(见图3)。

图3 长泰中医院呼吸科楼一层(图片来源:自绘)

3.2 门诊平面流线的平疫结合

在平时,呼吸科楼的医护人员进入各个门诊的路线均由清洁区的医护通道经缓冲间到达各个门诊(污染区)。医护人员退出污染区的路线可原路经缓冲间进行退出前去污染进入清洁区。

在疫情爆发时期,医护人员进入门诊的路线与平时并无二致;而其他转化成发热门诊使用的门诊,这时就要把平时的储藏间启用起来做为脱衣缓冲间,医护人员退出路线需要经脱隔离衣脱防护服,进入潜在污染区的医护通道,回到清洁区。

在实际对诊线进行改造过程中,在建筑设计之初的预留考虑,医院方面仅需改变名称即可实现即刻转变目标,无需额外改造工作,会大幅提升疫情背景下医院收治效率并降低成本,无疑是符合“平疫结合”的设计理念。

4 病房护理平面平疫结合设计

综合医院的普通病房护理单元,在功能上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即医护办公值班区、治疗辅助区及病房区。而传染病的护理单元应按传染病隔离要求分设病患使用通道,包括垂直交通楼电梯,病患由专用通道进入病室接受治疗,且治疗期间只能在病房内活动。医务人员使用另外垂直交通楼电梯及走廊从清洁区经专用通道进入工作区。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流线交叉。食物、药品等洁净物品经工作人员通道,从紫外线消毒传递窗进入病房;污物由工作人员收集密封后,经污物通道送出病区。

4.1 长泰中医院二期呼吸科楼护理单元的平疫结合设计

在病房护理单元层设计之初就采用了“三区两通道”的方式。严格的划分为清洁区(医护办公值班区)、潜在污染区(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医护通道)、污染区(病房区、病患通道)。设计中预留了一个穿脱防护隔离的卫生通过区域,平时可以做为备用仓库使用,到疫时转化为医护人员的卫生通过区(见图4)。

图4 长泰中医院呼吸科楼(图片来源:自绘)

平时,医护人员的进入流线是由清洁区经专用通道进入工作区经过每间病房的缓冲间到达病房;医护人员的退出流线是可以原路返回的。

疫情爆发时期,医护人员的进入流线则需要由清洁区经穿防护隔离衣到医护通道,为防止交叉感染,医院院感安排两对医护人员,一对人员只在潜在污染区的医护通道活动,通过观察传递窗与病人交集,另一对人员一直在病患通道巡视,可进病房进行处置工作。医护人员的退出流线就不能原路返回了,要经过脱防护隔离的卫生通过区域才能回到清洁区。

4.2 惠安县医院分院感染综合楼护理单元的平疫结合设计

在病房护理单元层设计中,按日常诊疗护理流程采用了“三区二通道”,医护办公区、医护内部通道;护士工作区和病房区、患者医护通道。设计者采取了在病房的外侧设置了轻质易拆除隔墙的方案,“平时”给每间病房留了阳台使用(见图5)。到了“疫时”拆除轻质隔墙,病房外侧就形成连通的患者专用通道,这样护理单元形成“三区三通道”,医护办公区、医护内部通道划为清洁区;平时的患者医护通道不再让患者进入,用门禁把护理通道与患者专用通道隔开,护士工作区与护理通道划为潜在污染区;这样在清洁区的医护通道与潜在污染区的护理通道由于疫情爆发的背景而分离了,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见图6)。

图5 惠安县医院分院感染综合楼【平时】(图片来源:自绘)

图6 惠安县医院分院感染综合楼【疫时】(图片来源:自绘)

5 结束语

“平疫结合”的医院建筑设计的关键在于“平时”要满足收治一般患者的使用,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转换为符合防疫隔离要求的医院病房楼投入使用,避免医患人员交叉感染,保证医院的救治能力,疫情过后可快速恢复正常使用功能,避免了闲置浪费,又做到未雨绸缪。事实上,在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之初就考虑满足疫情爆发情况下的改造可能性,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应对疫情的能力。

猜你喜欢
污染区呼吸科后疫情时代
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在呼吸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传染病医院给排水设计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区通风空调方案
郑州市不同污染区主要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
污染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报告分析
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呼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