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专 李书忠
1.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 神经内二科 (河南 南油 473000)
2.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CT室 (河南 南油 473000)
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轻者会给患者留下失语、偏瘫等后遗症,重则会引起患者的死亡[1-2]。已有的证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的原因之一[3]。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导致缺血性低灌注并引起脑卒中,斑块脱落和溃疡破裂也会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生进而引起脑卒中。因此,分析脑梗死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并进行相关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颈部血管彩超在分析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CT血管造影为介入检测方法,通过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结合X线检查进行血管病变的诊断[5-6]。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在分析颈动脉斑块病变方面各有优缺点,本研究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以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诊治的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并同意;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对造影剂敏感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严重器官功能异常患者;并发肿瘤或全身感染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80例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患者颈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性质的检出情况。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56~77岁,平均65.5±11.4岁。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为避免假阳性与假阴性,以本院同期病理结果确诊患者为对照。
1.2 方法
1.2.1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让所有研究对象的取平卧位,头稍向后倾,于颈后垫入软枕颈部充分暴露。设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Mindray 型号Resona ZS)的诊断探头频率为4~9MHz,依据颈动脉的走形以从下至上的方法依次展开扫描。本研究结果由两位独立的医学影像专业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采用盲法阅片。
1.2.2 CT血管造影检 将70mL的碘海醇注射液经患者肘静脉注入,以2s/帧对固定C4水平进行扫描(Light Speed VCT,64排,螺距0.984,层厚0.625mm,电压120kV,电流60mA),记录颈动脉中达到造影剂浓度峰值的时间,进而确定扫描延迟时间。采用专用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碘海醇(70.0mL,速率5.0mL/s),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先平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数据采用Advantageworkstation4.2工作站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由两位独立的医学影像专业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采用盲法阅片。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3.1斑块回声 颈部血管彩(Mindray 型号Resona ZS)超检查时斑块回声比血管壁回声低,后方不可见回声为软斑块,斑块回声与血管壁接近或高于血管壁的回声,后方可见到声影为硬斑块,斑块内可见高低回声为混合斑块。CT血管造影检查斑块时斑块可见丰富脂质回声,CT值低于50HU为软斑块,斑块内可见到钙化高密度影,CT值高于120HU为硬斑块,斑块内可见混杂斑块密度,CT值>50HU而小于119HU为混合斑块。
1.3.2 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速度法) 颈部血管超声轻度狭窄为0~49.0%,中度狭窄为50.0~69.0%,重度狭窄为70.0%~99.0%,闭塞为100.0%;CT血管造影判断标准:轻度狭窄为0~29.0%,中度狭窄为30.0~69.0%,重度狭窄为70.0%~99.0%,闭塞为100.0%,见表1。
表1 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标准
1.4 统计分析数据统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完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组间P<0.05认为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2.1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分析研究发现与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左侧狭窄、右侧狭窄及双侧狭窄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分析
2.2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不同性质斑块检出情况分析研究发现与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不同性质斑块检出情况分析
2.3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分析研究发现与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分析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组织血流供应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颈动脉斑块病变是临床上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强化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对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合理的治疗措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存在有创、费用高、辐射量大等缺点,同时该方法对患者管壁、斑块内部情况无法有效的进行评估,因此临床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研究在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时发现与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左侧狭窄、右侧狭窄及双侧狭窄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对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提示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RI与颈部血管彩超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差异性不大[7],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8]。吴春秀[9]也发现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检查在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椎动脉狭窄及发育异常、腔隙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分别为90.7%(39/43)、93.0%(40/43)、90.7%(39/43)、88.4%(38/43),明显优于CT诊断。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闭塞狭窄、内膜增厚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10-11]。实验结果也表明颈部血管彩超对患者患处病变的情况可以做出准确的检测,推广价值极高[12]。CT血管造影也是临床上诊断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手段: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3.75%、96.39%、95.24%、95.24%、95.24%、0.903,均明显高于TCD[13]。高鹏[14]等也发现螺旋CT血管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患者出现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概率相对较高,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实现对于斑块的成分以及其易损性的辨别[15]。在分析超声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脑梗死病人颅外颈动脉时也发现颅外颈动脉斑块和脑梗死关系密切[16]。本研究也发现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左侧狭窄、右侧狭窄及双侧狭窄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对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提示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虽然目前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查颈动脉的特征,对判断斑块的稳定程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该方法尚不能通过影像学诊断结果分析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较多,而如何在斑块形成之前进行早期的预测分析也是将来我们课题组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随着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以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上述方法在联合诊断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