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新生培训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不断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的形式与内容是高校图书馆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持续推进,线上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发展更是得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关注与重视[1-2]。
从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保证新生入馆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已经成为各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势必在此次机遇与挑战中充当不可替代的角色。后疫情时代,掌握国内高校图书馆该领域发展情况,将对新环境下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发展建设提供借鉴与帮助。
随着高校图书馆对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不断关注,相关研究文献层出不穷,也为相关平台或专栏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笔者于2022年4月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以“主题”为检索字段,构造检索式:“入馆教育平台+新生专栏+新生空间”AND“高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时间范围和来源期刊不设限定,共得到相关文献115篇。
该领域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如图1所示。2003年末,清华大学图书馆分享了网上新生专栏的创新实践[3],是国内最早探讨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文献,为高校图书馆相关平台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从2010年开始该领域发文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概念影响下,传统新生入馆教育工作迎来新的突破与发展。2016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意见》,再次激发起高校图书馆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热忱与决心。受上述因素驱动,从2015年开始,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相关文献发文量显著攀升,新环境下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研究迎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期。2019年之后,该领域研究热度有所下降,发文量呈现回落趋势。
图1 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相关文献数量年度趋势
笔者对上述文献关键词进行同义词及下位词合并,将预处理后的词表导入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选择“Co-occurrence”选项,设定词频阈值为2,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2。分析发现“读者培训”“信息素养”“微信公众平台”“入馆教育平台”“自助式学习”“迎新服务”“教育模式”“新媒体”“慕课”“互联网+”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反映了多数文献作者的关注焦点。另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中的主题分布显示,现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实践与思考、教育模式及对策研究等方面。与此同时,国内“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仍然是文献作者较为青睐的研究对象,而其他类别的高校图书馆鲜有问津,整体范围相对狭窄。为此,笔者以国内46所财经高校图书馆为例[4],对该领域研究对象范围进行适当拓展,揭示该类院校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建设现状,以期为同层次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图2 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
笔者于2022年4月对国内46所财经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进行在线调研,对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及相关栏目的建设情况进行梳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共有26所财经高校图书馆在网站中开辟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东北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这8所高校图书馆相关平台无法访问,不计入其中),占本次调查总数的57%(见图3)。大多数平台界面设计简洁明快,充满了青春活力,与新生朝气蓬勃的特点相吻合,拉近了图书馆与新生之间的距离。其中5所高校图书馆(哈尔滨商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是经过独立设计开发而成的。在平台名称方面,有13所高校图书馆以“新生专栏”来命名平台,“新生入馆教育”(6所)和“新生指南”(3所)也是常见的命名方式。在平台入口方面,有23所高校图书馆把平台的访问链接设置在图书馆网站的显著位置,无需通过二级页面即可直接访问,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平台的使用效率。
图3 财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建设数量
如图3所示,除无法访问(8所)和没有相关平台(12所)的机构外,笔者统计了26所财经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栏目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分析发现,当前平台的栏目设置主要集中在馆长寄语、入馆须知、图书借还、资源概览、读者服务、常见问题、资料下载、在线视频、在线测试、闯关游戏等方面,用以满足新生最为切实的需求。
表1 新生入馆教育平台部分栏目设置情况
通过栏目设置情况统计可以发现,“入馆须知”“图书借还”“资源概况”“读者服务”等栏目的普及度最高,几乎所有平台都有设置;约有1/3的高校图书馆设立了“馆长寄语”“常见问题”“资料下载”等栏目,体现了图书馆对新同学的重视与关切以及精准、细致、周到的服务品质,彰显了人文关怀。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大量的网络技术和产品被应用到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中。有10所高校图书馆在其相关平台中设立了闯关游戏,这种商业化的新生入馆培训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在闯关游戏中,新生凭借解锁每个关卡中的学习任务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从而掌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种资源和服务,并通过在线测试环节完成自学效果的检验,这种寓教于乐的自助式学习模式深受新生喜爱。在内容表现形式上,有7所高校图书馆在平台中嵌入视频资源。微课通常时间较短,主题突出且内容集中,情景化和趣味化的教学设计更容易被新生接纳。因此,当前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中的视频资源,除传统的图书馆宣传片外,更多是以微课的形式,多角度地介绍和宣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的新生空间在界面风格上独树一帜[5],它采取了目前流行的扁平化设计方式,去除冗余装饰,突显核心内容。新生空间左侧采用竖版导航条,用来指示图书馆最基本的常用信息;界面右侧采用了色块磁贴,将与新生入馆教育相关的特色资源和服务通过醒目的色块呈现出来,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吸引新生的注意力。导航条和色块磁贴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栏目资源的科学布局,有利于新生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了馆藏资源与服务的利用效率。
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的新生专栏摆脱图书馆网站原有设计体系[6],自成一体。版面清新自然,内容图文并茂。该平台在“图书借还”“数字资源”“入馆须知”等栏目中融入丰富的微课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真人语音讲解引导新生掌握相关内容,不仅增加了平台的趣味性,还提高了新生的使用体验。该平台还提供了“知识闯关”功能,配合平台中的栏目内容,帮助新生检验入馆教育学习情况,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图书馆的功能与效用。
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栏目内容丰富[7],分为学习中心和测试中心两大部分。学习中心下设“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咨询图书馆”“更多服务”“题库”等版块,全面系统地把与新生联系紧密的信息呈现出来,使新同学在较短时间内即可了解图书馆,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稳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题库按照试题的特点与属性进行了分类,方便新生根据需求开展学习,并为下一步的测试环节提供了参考和保障,彰显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细致入微。
内蒙古财经大学图书馆和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利用超星慕课平台进行新生专栏的开发与建设[8-9]。借助超星慕课平台的强大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轻松、快捷地搭建适合自己的新生专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资源都能够根据需要随意添加到平台中,给新生带来丰富的用户体验。因此,对于人力、物力资源相对欠缺的高校图书馆而言,通过第三方平台构建新生专栏值得积极探索和尝试。
笔者调查中发现,目前共有26所财经高校图书馆建有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占财经高校图书馆总数的57%,远低于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87.5%的平台建设比例[10]。尽管部分财经高校图书馆建设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但在界面设计、栏目内容、平台功能、更新维护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个别平台只是通过纯文本形式对新生入馆教育内容进行揭示,没有与新生之间形成互动和交流,在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用户体验设计不足,平台的功能与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较“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同类平台尚有明显差距。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1)对建设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相对薄弱;(2)建设目标不够明确,平台作用没有发挥;(3)界面设计缺乏新意,不能吸引新生关注;(4)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不能满足新生需求;(5)平台交互体验性差,不能激发新生兴趣。因此,在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普遍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是保障平台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图书馆肯定平台建设的价值与意义,认识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做好后续相关工作的关键和前提。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是“互联网+”环境下拓展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新生快速认识图书馆,提高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效率以及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利用率[11]。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线上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常态,利用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取代传统的线下集中培训、集中参观已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切不可循规蹈矩。只有积极发展线上新生培训与信息素养教育,才能适应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图书馆用户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丰富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互联网+”概念与传统新生入馆教育的有机结合。该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引导新生及时获悉本馆概况和规章制度,掌握馆藏资源与服务的基本信息,为今后学习生活中高效利用图书馆奠定稳固基础。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图书馆在平台中融入了在线测试功能,新生在发现信息、获取知识的同时,对自己吸收理解情况进行测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此外,图书馆可以根据新生答题效果有选择性地开通借阅权限,达到整体监督管理作用。这类平台已不再是传统新生入馆教育的辅助性工具,而转化成为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平台自学相关内容是每个新生入馆前必须接受并完成的任务。因此,在建设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时要定位明确,结合本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合理制定平台的功能与用途。同时避免平台建成后沦为摆设,造成资源浪费,或是违背初衷,给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揭示的内容要与新生需求相关,与信息容量相比,其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为重要[12]。调查发现,当前国内财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栏目设置主要集中在入馆须知、图书借还、资源概览、读者服务、常见问题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台中提供过量的内容或信息常常适得其反,不仅影响平台运行速度,而且容易导致新生视觉疲劳,从而出现厌烦心理,无法正常浏览其他内容。与此同时,平台建设要避免出现大网站中建小网站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如,对于面向全校读者发布的内容尽量不要出现在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中,以减轻新生的学习负担,节省新生时间,提高平台服务效率。整合后的内容通过一个页面集中展示给新生,帮助新生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相关信息。
无论是应用程序还是操作系统,拥有简洁明快、使用方便的用户界面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之一,界面友好原则同样适用于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是独立设计而成的,有别于图书馆网站原有设计风格。其中扁平化设计最受欢迎,其特点是界面明快、层次清晰,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把信息呈现给新生,避免产生认知障碍。与图书馆网站相比,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揭示内容有限,这就要求在信息组织与架构方面要趋向简单,把新生最关切的内容置于醒目位置,便于新生查找与获取。平台配色尽可能鲜亮活泼、充满朝气,有助于吸引新生,迎合新生好奇、渴望求知的心理。平台导航系统的设计也尤为重要,一般应以一致的风格展现信息等级结构,而且要指出新生当前的访问位置,避免新生在浏览网页过程中出现“迷路”状况。
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是高校图书馆传统读者培训模式的演化与发展,在内容与功能上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强化平台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寓教于乐,让新生乐于使用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都提供在线视频服务,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指南在线视频”、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的“入馆须知”和“数字资源”微课堂,都是借助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源为新生讲解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突出展现图书馆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游戏闯关或在线自测服务也是增强人机互动的典型模式,如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的“书小猴取经”、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的虚拟导览入馆教育,新生通过阅读“秘籍宝典”掌握图书馆规章制度及相关知识,完成层层测试直至通关[13-14]。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智慧化工具和服务应该在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中得以应用。例如日趋成熟的VR(VirtualReality)技术凭借其良好的交互式体验深受用户喜爱,新生通过屏幕即可获知图书馆的馆藏分布情况;再如通过虚拟现实及大数据技术打造的基于用户行为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为新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同时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笔者调研发现,国内财经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整体发展情况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但由于各财经高校图书馆的办馆特色更加全面且丰富,更能反映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相关平台建设的普遍水准,更应当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与重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是互联网与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适应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为“互联网+”和“后疫情时代”下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指引了前进方向。针对已经投入使用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高校图书馆还要每学期定期更新平台的内容和栏目,并通过多种途径把新的资源与服务及时地推送给新用户,积极做好平台的宣传与维护工作,确保平台能够持续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与功效。后疫情时代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