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再造视角下公共图书馆主题图书馆建设研究*

2022-11-07 12:03姚雪梅
图书馆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馆图书馆资源

姚雪梅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

“十三五”时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相继实施以及文化部等部委印发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效落实,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从规模数量、资源建设、技术应用再到服务效能都产生了跨越式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图书馆事业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不断探索转型和发展的新模式,产生了很多新型的图书馆,如24小时智能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主题分馆、特色图书馆等,其服务更加“精细化”“高效化”,阅读更加“泛在化”“个性化”,空间更加“智能化”“创意化”。主题图书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出的一种新型图书馆发展形态,空间再造也是近十年来图书馆业界研究的热点,二者的发展理念都是从以资源为中心逐渐向以人为中心过渡。空间再造可以为主题图书馆建设提供新的服务方法和手段,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品质、提升空间价值,赋予图书馆不断生长的动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 主题图书馆的概念辨析与研究现状

1.1 主题图书馆的概念辨析

主题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产物,也是公共图书馆谋求转型发展的新模式。其在资源收藏范围和隶属机构以及服务对象上与我们熟知的专门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特色图书馆概念相近但略有差别。主题图书馆近十年在我国图书馆业内兴起并展开研究,业内比较认可的概念为2007年王世伟在《主题图书馆述略》[1]一文中提出,即“通过特定领域(某一领域或数领域)的专藏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专类知识和专门主题信息需求的图书馆。”随着主题图书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概念也不断深化。柯平认为“主题图书馆就是为满足读者对主题文献信息的需求,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组织馆藏资源并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实现图书馆功能的一种新型图书馆[2]。”张瑶等认为“主题图书馆是通过特定主题领域的专藏文献资源与多样化服务,来满足读者对专类知识和专门主题信息需求的图书馆[3]。”通过概念的界定可以明晰主题图书馆的特征:其资源是围绕主题进行组织,其主体可从属于某机构图书馆或者独立存在。周德明认为,主题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两者细微区别在于专业图书馆必定依附于某专门机构,是为该单位确定的对象服务,公共属性偏弱[4]。而特色图书馆更多地强调资源类型和载体形态的特殊性,此外还表现在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可以看出主题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宽泛,建设模式更加灵活,服务群体范围更加广泛。

1.2 主题图书馆研究现状

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条件设置为:((题名=“主题图书馆”)OR(题名=“专题图书馆”)),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去除不相关文献后,获得有效文献81篇。

(1)发文数量分布。作者发表论文数量的年度变化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学科主题研究的受关注度及发展趋势。笔者对我国主题图书馆相关论文的年发文量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专题图书馆与主题图书馆的涵义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虽然我国2003年就有专题图书馆的论述,但真正使用“主题图书馆”的概念却始于2007年裴世荷发表的《构建主题图书馆的要素》一文[5],主要围绕构建主题图书馆核心能力的3个基本要素展开论述,即特色馆藏、人本理念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王世伟教授的《主题图书馆述略》是颇有价值的一篇文章。由图1可以看出,2003年—2018年之间总体发文趋势较为迟缓,2019年以前年均相关发文量均未超过10篇。2018年后,发文量逐步增长,相关主题研究才开始逐渐受到关注,说明该主题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1 主题图书馆论文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2)发文机构分布。发文机构主要指发文作者所属单位,发文机构分布可以反映出相关机构对该主题研究的关注度和研究水平。由调研可知,81篇文章涉及56家单位,研究机构较为广泛(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中东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发文量相对较多,基本可以反映出这些机构对主题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重视程度较高。

图2 主题图书馆研究发文机构分布

(3)主题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科主题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能够帮助相关学者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统计词频≥2的关键词(见表1),除去检索主题关键词“主题图书馆”“专题图书馆”外,其他的高频词大致呈现了3个信息:其一是主题图书馆的建设与文旅融合、阅读推广关系紧密,主题分馆是主题图书馆建设的一种形式;其二是广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发达城市或地区图书馆率先实践了主题图书馆建设;其三是研究文献内容多集中于模式建设、实践思考等内容。

表1 主题图书馆研究领域热点研究主题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飞跃发展、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从制度、资源、空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建设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图书馆,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用户的需求,开始谋求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特色化的主题图书馆建设。

2 主题图书馆建设典型实践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主题图书馆建设成为深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受到公共图书馆界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要“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更为全国各地主题图书馆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笔者选取主题图书馆建设成效较好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上海、杭州、广州3座城市的建设实践案例,以资借鉴。

2.1 上海市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

上海自2001年推出城市中心图书馆总分馆制以来,就着力于探索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分馆和主题图书馆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到2009年上海都市主题图书馆的布局雏形也已完成。经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已经建成虹口区曲阳电影资料主题馆、长宁区中国之窗国际主题馆、杨浦区上海近代市政工业主题馆、浦东新区陆家嘴功能区金融主题馆、松江区上海地方文献主题馆、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馆等20余家[3]。上海计划通过越来越全面的主题分馆体系,打造多元复合的文化空间,有效拓展“阅读+”的范围。以浦东图书馆为例,近年来,其着力推出融书房、南书房、名人主题分馆、运动主题分馆、科技主题分馆、国际象棋主题分馆、世集主题分馆、船文化主题分馆、影像主题分馆、艺术主题分馆共10大主题分馆[6]。“十四五”时期,总计将建成50个主题分馆[7]。通过创建不同种类的主题分馆,精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类别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上海努力营造“小而美”的空间布局,将虚拟资源和实体资源融为一体,让资源、服务、用户有效地连接起来。

2.2 杭州市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

为倡导全民阅读,助力建设书香社会,杭州图书馆主动作为,积极打造各类型主题分馆,逐步推进杭州公共主题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7—2017年间,通过社会化合作和自建的方式,陆续建立起15个分馆,随后制定《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建设与管理规范》,主题分馆建设呈现井喷式发展,2018、2019两年间就建成11家主题分馆。自2007年第一家馆外主题图书馆——西子盲文分馆建成以来,目前已陆续建成主题分馆29家[8]。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涵盖音乐、运动、电影、动漫、佛学、宋韵、诗歌、宪法和法律、健康、茶文化、钢琴、科技、运动、生活、环保等多个领域。建馆模式主要分为自建和社会化合作办馆两种形式。2015年建成的运动分馆是杭州图书馆与大型企业合作共建的首家主题分馆,随后企业、社会机构合作建设逐渐增多。可以看出,杭州图书馆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特色化的主题图书馆“杭州模式”。

2.3 广州市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

2015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相继颁布实施,为主题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图书馆之城”建设中,“总分馆制”大放异彩,广州图书馆在总馆内陆续成立了广州人文馆、多元文化馆、语言学习馆等馆中馆。同时还有在馆外建设的主题分馆,如在天河区天河科技园设立的艺术主题分馆,以科技和艺术类图书为主,配备24小时智能微图书馆设施,打造现代新型的阅读、学习、文化和艺术的交流空间平台[9]。地处广州城区中心的市一宫分馆,系电影、书画艺术主题图书馆,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10],馆内配置了电子书借阅机、钢琴、电视屏幕等设备,可满足读者举办读书会、视听鉴赏、书画展览等多种文化需求。2022年8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式印发《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提出计划要建设各具特色的主题图书馆分馆,体系化打造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法律法规、动漫游戏、知识经济、自由贸易等主题分馆,配合主题分馆建设,打造广州数字图书馆虚拟主题馆。广州图书馆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积极探索主题图书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服务、提升效能,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主题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主要模式特点

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可以发现,主题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分3种模式:一是“馆中馆”模式,许多图书馆根据本馆的优势主题资源,集中主题藏书,将馆内空间进行改造优化布局,增设主题阅览区域;二是与之相对的“馆外馆”模式,是在大型公共图书馆外进行有关主题馆的谋划布局;三是“独立建馆”,其不隶属于某大型图书馆或机构,是独立建设和运营的主题图书馆。

(1)“馆中馆”模式。主要指在图书馆内开辟一定的空间来建设的主题图书馆,具备这样条件的一般是文献资源和空间资源较为丰富的大型图书馆,根据本馆某些主题特色资源的丰富程度,确定服务主题,进行系统化搜集整理,同时对主题图书馆空间进行改造,营造适合主题内容的空间环境。如东莞图书馆的粤剧图书馆收藏了四千多种、七千余件粤剧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阅览、视听等服务[11]。东莞漫画图书馆是我国大陆第一家动漫主题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漫画阅读、动画欣赏、动漫教学、原创展示、产业推广、文献研究等多元化服务[12]。“馆中馆”建设模式在资源整合、空间再造、人员管理、服务提供等方面相对简单,均在同一馆舍内进行,整体布局较为灵活,故许多公共图书馆采取此种主题图书馆建设模式。

(2)“馆外馆”模式。主要指总分馆模式下中心馆外设立的较为独立的主题分馆。随着各地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结合读者需求和本馆资源优势,在馆外设立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分馆。如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以木质结构家具为主,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结构的馆舍,除提供佛学文化书籍外,还定期举办相关主题讲座、展览等活动。台州市图书馆武警分馆是台州首家对公众开放的军事主题图书馆,以军事类书籍为主,涵盖政治思想、军事科普等门类,满足部队官兵及公众的日常阅读需求[13]。在虹口区图书馆曲阳分馆设立的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以集中揭示该馆影视特色馆藏为主,陈列了影视海报、杂志、名人手稿以及复古留声机等多媒体视听设备[14]。广州市海珠区图书馆书香家庭教育分馆,是全国首个家庭教育主题图书馆。除提供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图书借阅服务外,还开展主题沙龙、讲座等活动。相较于“馆中馆”,“馆外馆”建设模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如资金投入、合作模式、选址地点、人员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综合考量。

(3)“独立建馆”模式。主要指不隶属于某类图书馆,独立建设和运营的主题图书馆。如各市、区(县)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依据当地特色主题文献资源建设的图书馆。徐州市云龙区图书馆是“中国唯一汉文化主题图书馆”,在设计理念上多处融入和呈现汉文化元素,如汉砖、竹简等极具鲜明特色的汉文化元素。图书馆内特设“汉文化专区”,定期举办汉文化交流会[15]。月溪花渡图书馆坐落在福州市永泰嵩口月洲村,其核心建筑为乡村公益图书馆,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民间工艺美术为主题的图书馆,该馆由月洲乡村水电站改造而成,致力于打造成乡村文创联合空间[16]。“独立建馆”模式的建馆过程自主性更强,更能凸显区域资源特色,在个性化冠名、空间设计、服务推广等方面也更加灵活。

4 空间再造视角下公共图书馆主题图书馆建设策略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优化公共图书馆环境和功能,营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建设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17]。在此背景下,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本馆馆藏数字化资源、空间资源、现代化设施设备等方面优势,开展主题图书馆建设,提高资源品质、塑造阅读品牌、探索空间服务跨界融合模式,以推进主题图书馆体系化发展。

4.1 挖掘资源优势,开展品质化主题服务

主题图书馆相关主题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基础。首先,主题资源的建设要遵循特色化、持续化的原则,根据本馆或区域内学科资源优势及读者需求选定主题并进行系统化收集。如傅雷图书馆收藏了各种与傅雷生平相关的文学创作、译著、艺术评论、书信手稿等文献和实物资料,展示了傅雷丰富的著述[18]。其次,为了有效地提供主题资源服务,还应该深层次挖掘主题资源,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有效揭示与整合,以实现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品质化资源服务路线。如上海图书馆所藏家谱为国内之最,目前,该馆藏有360余个姓氏的家谱近3万种,其中已有1.4万余种[19]经过数字化扫描,并建立了中国家谱知识服务平台,用户可以在数据库平台中直接查阅部分家谱开放数据。最后,主题图书馆还可以汇聚或聘请该主题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有专业需求的读者开展深层次参考咨询服务。如广州图书馆立法分馆,针对市民遇到的法律方面的难题或纠纷,推出了“专家志愿者咨询服务”“法律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公益法律服务,定期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4.2 依托资源特色,塑造品牌化主题空间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品质化服务,希望能够快速而有效地从众多的信息服务机构中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与服务。主题图书馆通过塑造活动品牌可以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强化服务形象,使其推广的主题资源和活动更具特色,这也是其探索开展高质量服务的路径之一。如杭州少儿图书馆创建了“小可妈妈伴小时”亲子课堂、“名师阅读公开课”“家有儿女”家庭教育沙龙、“生活体验课堂”等一系列以阅读、游戏、体验为主的公益活动品牌。塑造图书馆品牌的过程就是图书馆探索差异化发展的过程。要充分了解本馆资源、人员和软硬件技术条件,整合优势资源并进行有效推广,使其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大量的宣传推广过程中,让读者对品牌活动逐渐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再通过优质的活动项目不断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循环往复地给予读者良好的用户体验,从而获得用户的忠诚度。好的品牌价值可以传递出主题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并以此来连接读者,获得读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

4.3 依靠技术赋能,打造体验式主题空间

主题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专业的馆藏、数据库资源,还应提供可以激发其创新的工具和思维的空间。近些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主题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使其空间环境更加人性化。同时结合主题资源,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将资源、技术、服务、用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如成都图书馆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实现了现代图书馆与科技、旅游、美学生活场景、书店等多行业的跨界融合,“科技范儿足,馆内配置了RFID图书定位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能场馆、机器人馆员、智慧墙、大数据实时发布等设施[20]。”杭州图书馆生活主题分馆是国内第一家城市生活主题特色公共图书馆,推出了美食、养生、艺术、旅游等主题个性体验分享活动系列,将传统阅读与体验式服务有机结合,开创了“体验式阅读”的新服务。技术驱动下的主题图书馆空间再造能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业态和读者体验,使其向着创新、融合、共享的方向发展。

4.4 因地制宜,探索跨界融合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逐渐重视对社会力量的引入,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提出实施专题馆藏创建计划,鼓励各级图书馆与政府相关部门、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等合作,建设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专题馆藏。在建设主题图书馆时,应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集中利用各机构、团体的资源优势进行资源互补与深度合作,逐步转向政府扶持、市场主体、社会化合作的主题分馆建构体系,推动主题图书馆与旅游、体育、时尚、科技、金融等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如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是杭州图书馆与大型企业合作共建的首家主题分馆,集阅读、体验、交流、互动为一体[21]。贵港市图书馆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的“贵港市乡村振兴科技主题图书馆”以“三农”、科研类为主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建馆[22]。深圳文化创意园图书馆(CREED)是由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深圳文化创意园、深圳市杜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方精诚合作、共赢发展而设立[23]。通过跨界融合,可以进行资源互补,突破发展局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使主题资源的推广更加精准有效,主题空间建设更加有的放矢。

4.5 因势利导,推进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管理先进、特色鲜明、与社区融合共生的主题性阅读场所。北京、四川、青海等地明确将打造“特色阅读空间”“特色专题馆”等纳入“十四五”公共阅读服务任务。杭州图书馆已建成的主题分馆服务范围覆盖杭州10个区、县(包括9个主城区及桐庐县),特色主题资源服务区域做到覆盖全杭州,服务人群面向全杭州范围内所有市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呈现出良好的服务效益[24]。

推进主题图书馆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可以从顶层设计、政策落实、资源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重点提升阅读空间品质,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延伸服务空间,拓宽服务覆盖面,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读者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主题图书馆的集群化、体系化发展也是推进总分馆创新实践的一种有效形式,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5 结语

主题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建设内容,其建设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均等化、普遍化服务水平。空间再造可以为主题图书馆建设提供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结合主题特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可以强化空间主题资源的特征,凸显主题图书馆的专业化属性,有效满足读者对主题资源的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主题图书馆建设应“以人为中心”,在充分调研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多方联动、深化服务、挖掘空间价值优势,围绕主题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质主题空间,使其环境更友好、更具人性化,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从而提高主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助力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分馆图书馆资源
文山书海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去图书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地区四所高校图书馆分馆运行现状调查分析